神僧濟公圖說——濟公出世

神僧濟公圖說——濟公出世


杭州靈隱寺濟公殿有18幅壁畫,高3.16米,寬近3米,十八幅連在一起總長足足有50米。這組壁畫描繪了道濟禪師(濟公)以天台羅漢之身示現娑婆,遊戲人間,懲惡揚善,直至最後舍報歸位的神奇一生。

壁畫創作開始於2008年,歷時三年,於2011年11月圓滿完成,由中國美院林海鍾教授設計創作。


神僧濟公圖說——濟公出世

進入濟公殿,左手邊就是十八塊的壁畫第一塊,畫的是濟公是如何出生的。十八幅壁畫講了一整串故事,看下來,正好是濟公的一生。微信從今天起,開講靈隱寺濟公殿十八幅壁畫的故事。


神僧濟公圖說——濟公出世

第一幅壁畫——濟公出世

道濟禪師世稱“濟公”,俗姓李,浙江天台人。濟公出生時恰逢天台國清寺羅漢堂裡的降龍羅漢像突然傾倒,民間便以為濟公是降龍羅漢投胎,是一位為民除害的救星。


神僧濟公圖說——濟公出世

濟公出世(靈隱寺濟公壁畫圖說)

道濟禪師世稱“濟公”,俗姓李,浙江天台人。濟公出生時恰逢國清寺羅漢堂裡的降龍羅漢像突然傾倒,民間便以為濟公是降龍羅漢投胎,是一位為民除害的救星。


神僧濟公圖說——濟公出世

靈隱寺濟公殿第一幅壁畫——濟公出世

濟公在靈隱寺出家受具足戒

濟公(1130年—1209年),原名李修元,南宋高僧,傳說降龍羅漢轉世。天台山永寧村人。李修元在十八歲赴考之時突然出家,和家中有一場變故有關。父母雙雙得急病去世,病情來得很急,不出三日,就相繼撤手人鬟了。

李修元在借宿的靈隱寺中,接到寄自家中的信時,一時萬念俱灰。三天後,悲痛之中的李修元就在靈隱寺落髮了,為他剃度的是瞎堂慧遠禪師。

有關道濟在靈隱寺出家一事,歷朝文獻都無異議。民國四年(1915年)印行的《天台縣志稿》,照抄康熙二十二年(1883年)《天台志稿》上的說法:“年甫十八,親喪,投杭州靈隱寺出家。”1995年出版的《天台志稿》說他:“十八歲趕臨安,於靈隱寺出家。”


神僧濟公圖說——濟公出世

神僧濟公圖說——濟公出世

濟公的家族

濟公的高祖李遵勖(988—1038),初名勖,因娶宋真宗趙恆妹萬壽公主,而加“遵”字為“遵勖”,字公武,逝世後諡號和文,為李崇矩孫,濟公高祖。

其世系為:李崇炬——李繼昌——李遵勖——李端懿、李端願、李端愨——李評——李涓——李茂春——李修元(修緣)。

濟公家族有三個特點:

一是世代仕宦,且為將門;

二是為官清正,政績卓著,名列《宋史》;

三是歷世積善信佛,家族中不少人是居士。

濟公家族隨著宋室南遷,李氏子孫流寓其高祖李遵勖封(食)邑浙東天台,隱居於赤城山南麓、天台城北的永寧村。濟公之父李茂春,目擊朝廷腐敗,棄官隱居經商、唸佛,為人淳樸厚重,樂善好施。


神僧濟公圖說——濟公出世

濟公出生的傳說

濟公的高祖李遵勖是宋太宗駙馬、鎮國軍節度使。李家世代信佛。父親李茂春和母親王氏住在天台北門外永寧村。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無嗣。於是,夫婦倆日夜虔誠祈福。某夜,王氏夢見一尊羅漢,贈以一朵五色蓮花,王氏接過蓮花吞食,不久便懷有身孕。濟公出生後,國清寺住持為他取俗名修元,從此與佛門結下了深緣。

濟公誕生時正好碰上天台國清寺羅漢堂裡的第十七尊羅漢(即降龍羅漢)突然傾倒,於是人們便把濟公說成是羅漢投胎。


神僧濟公圖說——濟公出世

濟公殿第一幅壁畫——濟公出世(局部)


明末文人對“濟公出世”的描述

大宋高宗南遷建都在浙江臨安府(即今杭州),這浙中有一座天台山最為靈秀,乃是個活佛住的處所。這高宗建都在旁,遂改為台州府。這府中有座國清寺,寺中的長老法名一本,道號性空,僧臘已是六十八歲,也是累劫中修來的一尊羅漢,他往往默示禪機,絕不輕易露出本相。

這年,正值殘冬,北風凜洌,彤雲密佈,雨雪飛揚。晚齋後,長老在方丈室中禪椅上,端然獨坐。眾弟子群侍兩旁,佛前香菸靄靄,玻璃燈影幢幢。師弟們相對多時,有一弟子會悟於心,跪在長老面前道:“弟子蒙師慈悲點示靜理,今弟子細細參悟,已知靜中滋味,有如此之美矣。”長老微笑道:“你雖會得靜中滋味固妙。然有靜必有動,亦不可因靜中有滋味,而遂謂動中全無滋味也。”弟子驚訝道:“蒙師慈悲點示靜理,今復雲動,豈動中又別有滋味耶?”長老道:“動中若無滋味,則處靜者不思動矣。”正說著,只聽得豁喇喇一聲響亮,猶如霹靂,眾弟子盡吃一驚。長老道:“你等不必吃驚,此正所謂靜中之動也。可細細看來,聲從何起?”

眾弟子領了法旨,遂一同移燈出了方丈室,行至法堂轉上大殿,並無聲影,再走入羅漢堂去,只見一尊紫磨金色的羅漢,連一張彩畫的木椅,都跌倒在地,眾僧才明白,原來聲出於此,遂回方丈室報知長老。長老也不做聲,閉目垂眉竟入殿去了。去不多時,忽回來說道:“適來一聲震動,跌倒在地上者,乃紫腳羅漢靜極而動,已投胎人世矣!幸去不遠,異日爾等自有知者。待彌月時,老僧當親往一看,並與之訣別也。”眾僧聽了,俱各驚異不提。正是:

已知來定來,早辨去時去;

來去兩分明,方是菩提路。

話說台州府天台縣,有一位宰官,姓李名茂春,又名贊善,為人純謹厚重,不貪榮利,做了幾年官,就棄職歸隱於家。夫人王氏,十分好善,但是年過三十並無子嗣,贊善又篤於夫妻之好,不肯娶妾,夫妻兩個日夜求佛賜子。忽一夜,王夫人夢見一尊羅漢,將一朵五色蓮花相贈,夫人接來,一口吞下,自此之後,遂身懷六甲。到了十月滿足,一更時分,生下一男,面如滿月,眉目清奇。臨生之時,紅光滿室,瑞氣盈門,贊善夫妻兩人歡喜異常,贊善忙燒香點燭,拜謝天地,一時親友盡來稱賀。

到了滿月,正在開筵宴客,忽門公來報:“國清寺性空長老,在外求見贊善。”贊善暗想:這性空和尚,乃當世高僧,等閒不輕出寺,為何今日到此?連忙接入堂中,施禮相見。便道:“下官塵俗中,蒙老師法駕光臨,必有事故。”長老道:“並無別事,聞得公子彌月,特來祝賀。但此子與老衲有些來處因緣,欲求一見,與他說個明白。”贊善滿心歡喜,忙進內與夫人說知,叫丫環抱著,自己跟出來送與長老觀看。長老雙手接在懷中,將手摸著他的頭道:“你好快腳,怎冷了,不怕這等大雪,竟走了來。但聖凡相隔天淵,來便來了,切不可走差了路頭。”那孩子就像知道的一般,微微而笑。長老又拍他兩拍,高聲讚道:

莫要笑!莫要笑!你的事兒我知道。

見我靜修沒痛癢,你要動中活虎跳。

跳便跳,不可迷了靜中竅。

色會燒身,氣會改道,錢財只合幫修造。

若憂凍死須菩提,滾熱黃湯真實妙。

你來我去兩分明,慎勿大家胡廝靠。

長老贊罷,遂將孩子抱還丫環叫她抱了進去。又問贊善道:“公子曾命名否?”贊善道:“連日因慶賀煩冗,尚未得佳名。”長老道:“既未有名,老僧不揣冒昧,妄定一名,叫做修元,顧名思義叫他恆修本命元辰,不知大人以為如何?”

贊善大喜道:“元為四德之首,修乃一身之本,謹領大師臺教,感謝不盡。”長老遂起身作別。贊善道:“蒙老師遠臨,本當素齋,少申款敬。奈今設席宴賓,庖人烹宰,廚灶不潔,以致怠慢,容他日親詣寶剎叩謝。”

長老道:“說謝是不敢當,但老僧不日即將西歸,大人如不見棄,屈至小庵一送,叨寵實多。”贊善道:“吾師僧臘尚未過高,正宜安享清福,為何忽發此言?”長老道:“有來有去,乃循環之理,老僧豈敢有違。”

——摘自《濟公醉菩提全傳》第一回片段


神僧濟公圖說——濟公出世

有關濟公的故事傳說,在南宋時代即已開始流傳。先是凡俗神童李修元或是得道高僧道濟的一些富有傳奇色彩的片斷故事在民間耳聞口傳,後來通過說書人的話本說唱,內容逐漸豐富。濟公生前,走遍了杭州的山山水水,他的傳奇故事在杭嘉湖一帶流傳更為廣泛,這是因為那裡是濟公出家後的主要生活和活動場所,其中以“飛來峰”、“古井運木”、“戲弄秦相府”等故事最為膾炙人口。直至明末清初,出現了一部描寫濟公傳奇事蹟的《濟公傳》。


神僧濟公圖說——濟公出世

濟公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濟公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瘋顛,實際上卻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

濟公懂醫術,為百姓治癒了不少疑難雜症。他曾經帶著自己撰寫的化緣疏,外出募化,修復被火燒燬的寺院。他經常遊方市井,拯危濟困,救死扶弱,彰善懲惡。所以,在人們看來,“濟顛”的“濟”字也包含著扶危濟困的意思。

濟公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等美德,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獨特而美好的印象。人們懷念濟公,神化濟公,神化就從他的出世開始。


神僧濟公圖說——濟公出世

濟公成為歷代供奉祭祀的神靈,尊號長達28個字:“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羅漢阿那尊者神功廣濟先師三元贊化天尊”,集佛道儒於一身,堪稱神化之極致。這也就說明濟公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成為人民心中的“活佛”,反映出濟公形象的廣泛親和力。


神僧濟公圖說——濟公出世

靈隱寺大悲樓濟公聖像


神僧濟公圖說——濟公出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