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遭原子彈轟炸後很快就住滿人了, 為何切爾諾貝利至今無人敢住

1945年8月,美軍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了“小男孩”、“胖子”兩顆原子彈。經統計,兩個城市共死亡25萬人,傷殘14萬人。廣島、長崎被徹底摧毀,成為一片廢墟。然而七十四年過去了,這兩個城市並沒有人們想象的成為死城,卻發展的欣欣向榮,生機盎然。現如今兩個城市的輻射早已消失殆盡。這是為什麼呢?

日本遭原子彈轟炸後很快就住滿人了, 為何切爾諾貝利至今無人敢住


日本遭原子彈轟炸後很快就住滿人了, 為何切爾諾貝利至今無人敢住


日本遭原子彈轟炸後很快就住滿人了, 為何切爾諾貝利至今無人敢住


咱們先說說這兩顆原子彈的構成。

小男孩

這是第一代原子彈。原理是用兩塊小於臨界質量的高濃縮鈾235進行碰撞,撞到一起後,質量超過臨界質量,發生爆炸。如下圖所示,小男孩為槍筒結構,兩顆鈾235(次臨界質量核裝料)放置在槍筒的兩端,通過常規炸藥引爆,使兩顆高濃縮鈾發生撞擊而爆炸。

日本遭原子彈轟炸後很快就住滿人了, 為何切爾諾貝利至今無人敢住


這種引爆方式非常原始,看似兩塊鈾可以快速結合,實際上速度依舊很慢,在沒有完全結合時,由裂變引發的爆炸就已經發生了,小男孩的爆炸威力大概是14000噸TNT當量。一公斤鈾爆炸的威力為18000噸TNT,小男孩大概有15公斤左右的高濃鈾,所以實際爆炸的效率極低,也就是說大部分高濃鈾沒有參與反應,直接炸散,飛到空氣中。爆炸產生的輻射物質只在幾個星期內會產生嚴重輻射,時間一長就會衰減。有人可能會問,高濃縮鈾235一樣會輻射啊?鈾235的輻射量非常輕微,只要不抱著睡覺,就不會發生問題,而且15公斤對於整個廣島而言,可以忽略不計。

日本遭原子彈轟炸後很快就住滿人了, 為何切爾諾貝利至今無人敢住


胖子

日本遭原子彈轟炸後很快就住滿人了, 為何切爾諾貝利至今無人敢住


“胖子”核彈採用內爆式結構。將高爆炸藥做成環形結構,把鈈239製作成低於臨界值的小球,分佈在環形高爆炸藥中。通過雷管將炸藥的各點同時起爆,產生一個向內的爆炸波,使四周分散的鈈239聚攏在一起超過臨界值,產生爆炸。這種方式的爆炸效率比槍筒高,但效率依舊很低,大概20%左右。約5公斤鈈239散落在長崎市。相比較城市而言,這麼少的鈈也可以忽略,而且鈈元素並沒有太強的輻射能力,不吞食就問題不大。

兩顆原子爆炸點均距離地面幾百米,對地面汙染相對小一些。8月份,來自太平洋海域的東南季風吹向日本,大氣中的輻射粒子被風吹向了韓國,落在地面的輻射物質被雨水沖刷進大海。所以,原子彈造成的核汙染微乎其微,現如今廣島長崎輻射量僅0.8msv/a。

日本遭原子彈轟炸後很快就住滿人了, 為何切爾諾貝利至今無人敢住


反觀切爾諾貝利核洩漏就沒這麼幸運了。

切爾諾貝利核洩漏,是核工業史上最嚴重的事故。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在恢復過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至今,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地區依舊荒無人煙,遠一點的周邊有少數人生活,但承受著高劑量的輻射傷害。

1986年4月26日,因操作人員失誤,將控制棒減少為7支,使4#反應堆核反應加速,導致爆炸。約6-8噸放射性核素釋放出來(放射性碘和銫)。在爆炸和大火下,約1650平方公里被汙染,這個劑量是廣島的400倍,而且實實在在的落在土地上,沒有雨水、大海的幫助,只能自行消化。距離核電站30公里的城市—普里皮亞季,緊急疏散,至今還是死城。核電站30公里內成為禁區。據統計,經過事故照射4-10年間,甲狀腺癌的發生率明顯增加。

災難還不止如此,雖然用“石棺”將反應堆封閉,但依舊是定時炸彈,裡邊有200噸放射原料,再堅固的混凝土也無法抵禦歲月的侵蝕,地下水脈會逐漸滲透,就像定時炸彈,指不定什麼時候就爆發。

更可怕的是,甚至保加利亞、德國等歐洲地區也被汙染,保加利亞籍國腳佩特羅夫因此患急性白血病。距離很遠的其它地區受害尚且如此,所以切爾諾貝利周邊幾乎沒人居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