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在线新经济”何以逆势飘红

电商.jpg

图源:视觉中国

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非常时期,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了今年一季度的各项经济数据,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不过,在三大产业、市场销售和投资活动均显示不同程度下降时,我们在这份特殊的经济“成绩单”中还是发现了“一抹亮色”:但凡与“在线新经济”有关的产业或经济活动,都出现了逆势增长。

制造业:一季度,自动售货机和售票机、电子元件、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35.3%、16.2%、16.0%和3.4%;3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8.9%。

服务业: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2%。

市场销售:3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8536亿元,增长5.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6%。

投资活动:一季度,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投资增长3.2%,电子商务服务投资增长39.6%,专业技术服务投资增长36.7%,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投资增长17.4%;生物药品制品制造业等与抗疫相关行业投资保持增长,重点防疫工程建设快速推进。

在上海,应对疫情开启了人们“不接触”生活新模式,商品类网络购物迅速增长,一季度交易额达13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1%。

以上数据从若干侧面表明,在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冲击的背景下,“在线新经济”出现如此发展态势,是在需求强劲拉动,供给有效支撑,以及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深刻推动下实现的。

应对疫情催生了对“在线新经济”的巨大需求,催生并推动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这是它逆势增长的基本原因。“在线新经济”既是平台意义上的,又是若干新兴行业的结合。在防控疫情的日子里,保障人民生活、推动企业生产和维系社会运转的活动,大多是在“在线新经济”平台上,通过“在线新经济”若干新兴行业实现的。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在线新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变量、新动能,将在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中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初步形成和发展的数字经济产业,提供了满足上述需求的供给能力。近十年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体的数字经济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据中国信通院测算数据,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估计达35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5.4%。由此表明,我国已经形成并迅速提升了“在线新经济”的供给能力。

更深一层看,由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共同推动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在线新经济”全面加速的深刻动因。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尽管全球经济增长在大多数年份比较低迷,但是,必须看到,近十年来,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而且,疫情从非常规的角度倒逼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这两股力量的交织作用,预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将加速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在线新经济”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在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打造自身产业生态和产业链的过程中获得空前的发展。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嘉华教授)

作者:陈宪编辑:周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