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在線新經濟”何以逆勢飄紅

電商.jpg

圖源:視覺中國

在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的非常時期,國家統計局日前發佈了今年一季度的各項經濟數據,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不過,在三大產業、市場銷售和投資活動均顯示不同程度下降時,我們在這份特殊的經濟“成績單”中還是發現了“一抹亮色”:但凡與“在線新經濟”有關的產業或經濟活動,都出現了逆勢增長。

製造業:一季度,自動售貨機和售票機、電子元件、集成電路、太陽能電池產量分別增長35.3%、16.2%、16.0%和3.4%;3月份,高技術製造業同比增長8.9%。

服務業:一季度,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3.2%。

市場銷售:3月份,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8536億元,增長5.9%,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3.6%。

投資活動:一季度,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投資增長3.2%,電子商務服務投資增長39.6%,專業技術服務投資增長36.7%,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投資增長17.4%;生物藥品製品製造業等與抗疫相關行業投資保持增長,重點防疫工程建設快速推進。

在上海,應對疫情開啟了人們“不接觸”生活新模式,商品類網絡購物迅速增長,一季度交易額達134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1%。

以上數據從若干側面表明,在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衝擊的背景下,“在線新經濟”出現如此發展態勢,是在需求強勁拉動,供給有效支撐,以及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深刻推動下實現的。

應對疫情催生了對“在線新經濟”的巨大需求,催生並推動了許多新產業新業態快速發展,這是它逆勢增長的基本原因。“在線新經濟”既是平臺意義上的,又是若干新興行業的結合。在防控疫情的日子裡,保障人民生活、推動企業生產和維繫社會運轉的活動,大多是在“在線新經濟”平臺上,通過“在線新經濟”若干新興行業實現的。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經濟社會運行逐步趨於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在線新經濟”作為經濟發展的新變量、新動能,將在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推動經濟社會健康持續發展中起到難以估量的作用。

初步形成和發展的數字經濟產業,提供了滿足上述需求的供給能力。近十年來,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主體的數字經濟產業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據中國信通院測算數據,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估計達35萬億元,佔GDP比重為35.4%。由此表明,我國已經形成並迅速提升了“在線新經濟”的供給能力。

更深一層看,由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和新能源技術等共同推動的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是“在線新經濟”全面加速的深刻動因。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儘管全球經濟增長在大多數年份比較低迷,但是,必須看到,近十年來,新技術和新興產業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而且,疫情從非常規的角度倒逼技術進步和產業轉型升級。這兩股力量的交織作用,預示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核心的數字經濟,將加速引領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在線新經濟”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而在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打造自身產業生態和產業鏈的過程中獲得空前的發展。

(作者繫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嘉華教授)

作者:陳憲編輯:周辰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