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包车旅行孟雷: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个人“体验世界更容易”

近年来,出境游的国人数以亿计,旅游业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痛点就是,如何完善境外游的配套服务,甚至是实现旅游的个性化服务。皇包车旅行创始人孟雷认为,个性化是未来旅游需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而个性化的达成需要依靠技术。首先,技术可以帮助平台了解用户,通过数据沉淀,不断去理解用户的需求。第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一套依托于海外华人的新的服务供给体系,把他们身上的技能商业化,打造成一个服务于大家旅游的“产品”。

成立于2014年的皇包车旅行专注于服务境外游,以境外包车游领域为切入点,并以中文服务为亮点。其商业模式主要是基于对国人出境游痛点的观察:如语言不通,交通不便,不熟悉当地人文等。据悉,皇包车旅行已于今年一季度完成5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领投。

“旅游是人的天性”,而受益于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有利因素,旅游市场特别是境外游服务也将迎来一个大的爆发期。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赚的钱越来越多,工作节奏越来越大,人们越来越喜欢去旅行。旅行已经成为当代都市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出境旅行是你换一个节奏,到另一个空间,摆脱压力去寻找“诗和远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

皇包车希望给大家提供的,是一种独特的体验方式,我们希望和用户一起换个方式去探索一下这个世界。

在皇包车的海外华人团队中,有一位朋友叫张春宇,有个外号,江湖人称星空补手,生活在新西兰,在南岛生活了七年多,非常热爱探索星空的奥秘,经常会教游客用普通的微单,去拍摄出炫丽的星空大片。

他经常带着去新西兰旅行的朋友,去寻找发现新西兰最美的星空,新西兰是个自然环境很漂亮的地方。拍星空或者看星空这个事有两个关键点,第一,天气,第二,位置。星空补手在这两个点上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和准确的判断,他总是能够带着大家看到最美的星辰。你可能猜不到,这位星空捕手同学移民到新西兰之前,在国内是修飞机的,是一个飞机的维修工程师。他有很多其他爱好,我跟他也认识。比如跳伞、蹦极、户外探险、捉龙虾,同时还有滑雪教练的证书。还有一个关键点,这个哥们是一个带娃高手,因为有三个孩子,巨大的运动量,天天换尿布换出来的。如果你在新西兰认识他,下次去的时候,应该会收获一段很好的旅程。不要着急,我们还有另外一位朋友疯狂渔夫,这哥们生活在马来西亚的兰卡威。从小跟着父亲出海钓鱼,叫林廷风,11年时间练就了各种钓鱼的技巧,垂钓、甩钓等等。很多技巧炉火纯青,为了能够锻炼自己的技巧,他去世界各地去钓鱼,磨练技巧。他有多牛呢?曾经在一个安达曼小岛上拖掉280公斤的黑马鲮鱼,简直不敢想象。他跟鲮鱼搏斗了一个多小时,最后驯服了,就是现实版的《老人与海》。茫茫大海对普通人来讲,出去以后完全找不到方向。但对他来讲轻车熟路,马来西亚30多个钓点他一清二楚。如果有去马来西亚,可以找他。

在我们平台上有非常多的这样的朋友。我希望大家都能认识下这群有意思的海外当地华人。对平台上的华人我们做了统计,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数据。

这些当地华人77%以上都是本科以上学历,有70%是全职,就是全身心做旅游服务,高知且专业。其中有68%的人在当地生活了十年以上。平均年龄40岁,94%为男性,年富力强。33%来自东三省,21%来自江浙沪。你到世界各个地方,都能听到一句“老铁,来了,有啥想吃的我帮你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他清楚知道你的饮食习惯,去当地找适合你的食材,他太了解你的需求了。南腔北调,都有。

不仅仅是这些,他们还有非常多的花式技能,像品酒、摄影、流水咨询、摄影,像北美涉及户外,哄娃是标配。他可以提供非常好的个性化体验。

我们做这事将近五年,在我们平台上有90多个国家、1800多个城市、10万海外当地华人、1000多条特色线路。如果出去旅行有这样的朋友相伴,他带着你去体验当地最美的风景,领你吃当地最应季的美食,同时给你最酷的花式玩乐体验。假如带个孩子,或者需要照顾老人,遇到紧急情况,他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一定非常好。

这样的旅行方式很完美,这才是我们想要的。这样的旅行方式、这样的体验,在国内看多少攻略、做多么细致的功课都无法做到。之所以做这件事情,是因为我们对于旅行需求的理解。

我们当时的想法和理解是什么?这叫未来的旅行需求或者旅行需求的一个趋势。首先回到一个基本的定义上,旅行有两个需求,一个是换地方去工作,叫出差,称为商务旅行,这个需求非常标准。当今天决定明天去上海开会,下一秒可以购买机票或者高铁票、住宿票,是高性价比、以效率为主的标准化需求。第二种需求,当不停的工作积累了财富以后,好奇心被激发,希望看这个世界的时候,叫换个地方玩一玩,我们定义为休闲旅行。

休闲旅行就不是购买那么简单的事了,比如你决定去海外玩一玩。当有这个需求的时候,你买什么呢?什么都买不了,而且你的需求是非常模糊的。

所以对休闲度假的需求非常个性化,这个个性化不是简单理解成每一个人跟每一个人需求不一样,是每一个人的每一次旅行需求都不一样,你去三次东京,每一次都有不同的目的,跟不同的人去、时间段不一样,时间维度、需求维度、预算、喜好,都会变成不一样的旅行方案。现在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逼着你直接去购买,你买高铁票、民宿票、门票,你要的不是买迪士尼票,而是现在要去玩,告诉我怎么玩。所以个性化是我们认为未来需求非常重要的一个趋势。每一个人、每一次旅行都是独特的,无法重复。这是第一个对于需求的理解。

再看看有多少人有这样个性化的需求。2018年出境游人次1.07亿,强调一下,这可能跟国家旅游局的数据有差,差在哪呢?这个数据把港澳一日游抛去了。珠三角当天去、当天回,买点奶粉就回来的,持有的也是旅行证件。这部分人的数据被拿掉了。

真正去国外玩的用户是1.07亿人次。到了2022年预测是1.77亿人次。过去20年都是持续的高增长,未来依然如此。只要社会作发展,经济在发展,旅游的需求就很旺盛。摆在面前的需求1.77亿人次的个性化需求。

怎么理解这个需求?特别简单。如果是一个人的个性需求,找一个人跟我对话,充分理解我的需求,把全世界各地的资源整合成我想要的方案,所谓的定制就可以了。如果是1.77亿有这样的需求,能找1.77亿服务需求吗?不行了。所以需要技术,技术可以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了解用户。要通过数据沉淀,不断去理解用户的需求画像,他在某一刻每年能有什么样的需求,浏览这样和那样内容的时候,代表背后想要什么;

第二,提高生产力。在休闲度假这个事情上,满世界到处都是旅行产品,但是不标准,也没有很高效率地打标签。所以提高生产力的方式,在海外依托于当地华人构建一套新的供给体系。通过找到更多有意思的当地华人,他们有情怀、有想法,把他们身上的技能商业化,标准成某一个产品。可能是个半天的产品、一天的产品,也有可能是个五天产品。生产这个产品需要预定酒店,没关系,我们给当地人一些资源,让他基于这些技能生产更多的产品,我把产品打标签。我理解了用户的需求,当用户打开APP的时候,知道他在什么位置,以什么的方式在看内容,我给他推荐。

这个事做起来可能挺费劲,但我们一直在这个路上进化。我们希望能够让用户随时随地做激发,随时随地做决策,随时随地去购买,随时随地被服务到。什么叫随时随地被服务到?比如你买了某个地方的一日游,去当地旅行的时候取车,发现对当地的交规、怎么加油这些事不熟悉,当你出现紧急情况怎么解决呢?当地人可以高效做服务保障。买了日料店的预定,吃饭的时候发现没有你的信息,我们在当地有更好的保障和服务。

没有时区、空间的障碍,这是我们对于理想旅行的想法。持续地把每一个海外华人的技能利用好,我们的目标特别明确:让每一个人“体验世界更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