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那些性格內向的人,最害怕做這四件事

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性格不盡相同。有的人性格活潑外向,有的人則是孤僻內向。他們在面對生活困難時,處理方式和解決手段也不一樣。

如果你仔細觀察身邊的人,那麼你一定會發現有些人的行為舉止與常人不同,這類人極其內向,你不開口詢問,他們也不會主動來和你談話。

在大多數人看來,他們高傲、不可一世,但事實並非如此,他們只是更願意獨處,不願與人有過多的交往。

通常,內向者更加敏感,有些情況在外向者看來是正常的,但對於內向者來說,卻無比尷尬。

以下是心理學家總結的性格內向者最害怕做的四件事。

心理學家:那些性格內向的人,最害怕做這四件事

待在繁鬧的環境中

性格內向者,一般是不願意待在繁鬧的環境中的。

他們總是喜歡宅在自己的小天地裡,不願意去面對現實社會。在社交活動中,他們總是不合群的那位,只有在自己的世界裡,他們才會覺得安心。

但大多數內向者內心並不是完全抗拒與人溝通的,只是相比於常人,他們更加“慢熱”,對於朋友之間能夠敞開心扉,而對於陌生人則是泛泛之談。

心理學家布魯默在《象徵性互動論》中首次提出“自我互動”這個概念,在現代心理學中,這被認定是自我意識形成、自我覺醒的過程。

對於內向的人而言,內向的結果就是即使是在封閉的環境中,也同樣可以怡然自得,並獲得優質夥伴,而頻繁的社交活動則常常讓他們感覺疲憊和厭惡。

因此,他們更願意待在安靜的環境之中。

心理學家:那些性格內向的人,最害怕做這四件事

主動交友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米德認為,人性格的外放程度在一定是受到遺傳因素和後天環境的共同影響,而內向性格一旦形成是很難改變的。

封閉自我不利於個人的身心發展,缺少交流會進一步加強人的自我保護機制,讓交友圈越來越狹窄,溝通能力也越來越差。

那麼,作為內向者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發展社交圈呢?

首先,內向者需要鍛鍊自己的溝通能力,知曉社交活動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過分的抗拒社交是不健康的心理狀態,與朋友進行深層次的交流很重要。

其次,內向者可從小事出發,鼓起勇氣主動與人交流,長時間下來,可以擁有更高質量的朋友關係。

心理學家:那些性格內向的人,最害怕做這四件事

公開場所發言

心理學家榮格認為,內向性格的人的心理能量大多來自於內在,他們更注重內心的真實感受和對事物的獨特看法。

當今社會,是外向型性格的人為主導的。內向者在公開場所,往往會習慣性選擇逃避,他們更傾向於不與人建立關係,不通過社交來獲得自身滿足感。

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超過54%的人更喜歡和內向型性格的人做朋友,因為他們往往更細膩、貼心,更重視友情。

內向性格的人一般低調行事,認為愛出頭是一種不好的行為,這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稱作“冒名頂替綜合症”

該理論認為,有33%的人認為自己的成功是運氣原因,這類人在得到成功時通常表現的不夠自信,忽視自身努力所獲得的成果。

內向者接受到公開表揚普遍會感到害羞,隨之還會伴隨不自信。

長輩從小教育我們,要謙虛,但是過分謙虛則是不自信的表現,而自信對一個人的人格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學家:那些性格內向的人,最害怕做這四件事

主動提問

榮格在《心理類型分類》中提出,現代社會總體上更偏向於外傾型人格,屬於外傾型社會。

人類在歷史發展中始終保持著群居的生活方式,相比於主觀情感,個體更需要彼此間的交流。

正如馬斯洛說的,當人獲得一定物質條件時,對精神層面的需求會越來越高。

在讀書時,老師常說,“不懂就問”,但真正提問者寥寥無幾,這種心理隨著年齡的漸長會減輕,但仍然有少部分人進入社會後還存在這樣的心理障礙。

心理學家:那些性格內向的人,最害怕做這四件事

由於無法提出自身的意見,在工作上容易遇到困難,而每一次被傷害,都會加重這種心理狀態,讓自己更加恐懼主動提問。

對於內向者而言,克服這類心理障礙是非常有必要的,他們需要跳出自我暗示的心理,不能因為害怕出醜而不去發言。

如果你是一個內向的人,對自我內心的審視和對事物的深刻認識才是你最應該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