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宽柔待下,王熙凤杀伐决断,谁的管理策略更胜一筹?

◎文/黄鹂

秦可卿和王熙凤分管宁、荣二府。二人管家风格迥然不同。秦可卿平和慈悲,宽柔待下。王熙凤杀伐决断,严格苛刻。是什么导致了二人如此不同的管家风格?这其中有哪些值得现代管理者借鉴之处?笔者在此稍作分析。

秦可卿宽柔待下,王熙凤杀伐决断,谁的管理策略更胜一筹?

秦可卿

秦可卿理家:平和慈悲,宽柔待下

作品从侧面描述了秦可卿理家。

秦氏刚出场,作品马上写了贾母对她的评价:“极妥当的人”“袅娜纤巧”“温柔和平”“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能得到贾母这样高的评价,秦可卿的理家之才,当然不在话下。如果宁国府每天鸡飞狗跳,不得安宁,总有人在贾母耳边说秦可卿坏话,她老人家断然不会给这么高的评价。

秦可卿的婆婆尤氏对她的评价同样很高:“他这为人行事,那个亲戚,那个一家的长辈不喜欢他?”可见秦可卿不只能讨婆婆喜欢,贾家所有的亲戚、长辈对秦可卿的行事为人都十分肯定。能让一群长辈都赞不绝口,说明秦可卿管家期间,没有过纰漏差错,赢得了众人认可。

秦可卿临死前,走进了王熙凤的梦境。在王熙凤的梦里,秦可卿平日的管家理念得以集中体现。秦可卿说了三个要点。1.物极必反,贾家富贵已极,将走向衰落。2.需趁荣时做好衰时的打算。3.将家塾设于祖茔附近,广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不时之需。

这三点体现出秦可卿的危机意识和一个管理者的高瞻远瞩。

秦可卿托梦是作者为丰富情节、照应后文结局进行的独特设计。但同时,梦境是人类潜意识的重要体现。王熙凤梦中的秦可卿,同样夹杂着王熙凤潜意识中对秦可卿日常表现的综合评价——倘若王熙凤梦到的是林黛玉,肯定会背着花囊,拿着花锄,泪光点点。

在王熙凤的潜意识里,秦可卿是个有危机意识,目光长远的管家人、领导者。王熙凤一生要强,事事不甘于后,她能在潜意识中给秦可卿这样高的评价。可卿平时的理家表现,自然不一般。

秦可卿去世,宁府上下的反应同样可作参考。“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

秦可卿作为宁府权力的执行者,给人以孝顺、平和、慈爱、怜贫惜贱、慈老爱幼的印象,让所有人情不自禁为她大哭一场。

综上,我们可以知道,秦可卿理家,平和慈悲,宽柔待下,赢得了上上下下一片掌声和夸赞。

秦可卿宽柔待下,王熙凤杀伐决断,谁的管理策略更胜一筹?

王熙凤理家:杀伐决断,严格苛刻

作品对王熙凤理家着墨甚多。

林黛玉进贾府,作品透露出王熙凤管着放月钱,找布料,张罗、料理各房的吃穿用住。王夫人过问的几项,她早已安排妥当。让读者了解到,凤姐不只外貌美丽,擅长言辞逢迎,还是一位懂得提前安排重要工作的权力执行者。

秦可卿宽柔待下,王熙凤杀伐决断,谁的管理策略更胜一筹?

周瑞家的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周瑞家的评价王熙凤说了不少好话,最后加上一句:“只是对下人未免太严些个。”周瑞家是王夫人陪房,她的评价,一定程度代表了贾府老一辈仆人对凤姐的评价。

凤姐协理宁国府的消息一传出来,总管来升第一反应就是知会下面的人:“我们须要比往日小心些……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来升是宁国府总管,他的消息来源,肯定是荣国府的下人。可见荣国府的下人们对凤姐的惧怕。

再来看凤姐协理宁国府的正面描写。

凤姐接手宁国府后,先用风一样的速度推出一系列人事安排和规章制度。她按工作性质分门别类,给众人安排任务,谁干活谁负责,谁损坏谁赔偿,提高了下人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另外,几点上班,几点可以领物办事,办事流程,违反规定怎么办,都有严格规定,一改宁国府下人混乱迷失的状况。凤姐的思路清晰,处事决断,表现的淋漓尽致。

后来果真有人迟到。那人说自己天天都来的早,今儿醒了,觉得早些,又睡着了,所以来迟。一个新领导,刚刚上任,关系生疏,但凡心软些,脸皮薄些,听到一个天天勤勉的员工因一时疏忽来迟了,很容易说上句下次注意就过去了。但凤姐此时表现出严格苛刻的一贯作风,按规定拖出去打了二十大板,并趁机宣布,明日迟到打四十,后日六十。

迟到一次打二十板子,未免严苛。凤姐通过这次责罚立了威,同时也杀鸡儆猴,给所有宁府的下人敲响警钟:我就是这样一个说到做到的人,不怕打的尽管来。一时间,宁府的仆人们无不兢兢业业,各司其职。就这样,凤姐凭借着她的威严、决断,严苛,在秦可卿的葬礼上大显身手。

王熙凤的严苛在另外一些小细节中也有体现。比如,小厮们知道犯了错王熙凤绝不容忍,他们懂得先去求平儿。再比如,赵姨娘这种四处撒泼的角色,见到王熙凤,吓的不敢吱声……

秦可卿宽柔待下,王熙凤杀伐决断,谁的管理策略更胜一筹?

平儿

王熙凤理家过程中的杀伐决断,严格苛刻,不只让下人们战战兢兢,闻凤色变,贾府上层的一众人等,都有耳闻,宝玉、黛玉、宝钗、探春等都要敬她三分。

不同出身决定了不同的理家风格

秦可卿出身寒门。父亲秦业任营缮郎,家中境况拮据,弟弟秦钟上学的贽见礼都得东拼西凑才拿得出来。秦可卿未出阁前,很难说会好到哪里去。她很可能没读过书,跟父亲过着刚够温饱的生活。由于“形容袅娜”“性格风流”,父亲又和贾府有些瓜葛,才得以嫁给贾蓉,成为宁府少奶奶。

出身贫寒之家的秦可卿,面对宁府的泼天富贵,很容易自卑。她理家时的平和慈悲,宽柔待下,带着一个灰姑娘娘家无人的辛酸无奈。

王熙凤身边的平儿,也曾在探春理家受仆人刁难时,摆出主子的架子训斥奴才。贾母身边的鸳鸯也曾板着脸骂人:“怎么不倒茶给姥姥吃。”她们能发怒,敢骂人,无非是因为背后有王熙凤、贾母这样强大的靠山。

秦可卿宽柔待下,王熙凤杀伐决断,谁的管理策略更胜一筹?

鸳鸯

而秦可卿呢?虽贵为主子,背后谁都没有。除了平和、慈悲、宽柔,她无计可施。

秦可卿在王熙凤梦中表达出“常将有日有日思无日”的观点。这观点本身并没错。但这确是出身寒祚之人常有的思维模式。正因为品尝过“无日”的痛苦,所以即使身处富贵,尚在“有日”,仍旧没安全感,要努力置下田产、地产,保证在富贵云散后最差的境遇中永保无虞。为什么贾宝玉从未考虑过家族落败后的生活保障?因为他不像秦可卿那样过过苦日子,品尝过生活的苦。

反观王熙凤,金陵王家假充男儿养的大小姐,出身富贵,家世显赫。她从小见惯富贵繁华,熟悉大家族上上下下的运作套路。她的背后是九省都检点王子腾,整个金陵王家。她有足够的底气和自信,可以杀伐决断,严格苛刻,不留情面。

假设王熙凤像秦可卿一样出身寒门,凭借自身条件嫁入豪门。她如果还是这样严苛,底下肯定有人说了,你家比我家强不了多少,你不过是凭着几分姿色,会察言观色才嫁进来,有什么好得意?有心术不正的,早就到王夫人、贾母那里嚼舌根子去了。嚼一次可能没作用,天长日久,嚼着嚼着,你在领导心中的形象就全然崩塌了。贾母王夫人定会感叹,小门小户出来的,就是不行阿,处境只会越来越艰难。

王熙凤出身贵胄,管家严苛。当然也有人嚼舌根,但结果怎么样呢?背后有强大的娘家势力,顶头上司王夫人也是娘家人。三姑六婆把舌根嚼断了,王熙凤还是王熙凤。

秦可卿宽柔待下,王熙凤杀伐决断,谁的管理策略更胜一筹?

秦可卿

秦可卿宽柔待下,王熙凤杀伐决断,究竟哪种管理策略更胜一筹呢?

两种风格各有利弊。

秦可卿的宽柔待下能为她本人带来了好名声。但她的管理方式容易让领导失去权威,金荣的母亲胡氏,私底下提到秦可卿,连奶奶都不叫,直呼 “秦钟他姐姐”,可见秦可卿的宽柔待下,纵得一部分亲戚、下人很不拿她当回事儿。还有,秦可卿既然知道在祖茔附近办家学,置田地能为贾府保存力量,为什么不在生前付诸行动,却在临死前托梦给王熙凤?很可能由于她缺乏领导权威,需要平衡太多关系,根本搞不定。

另外,秦可卿宽柔待下,导致管理效果很差。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之前,下人们偷闲、窃取、慌乱、推托……整个儿一烂摊子。

王熙凤的杀伐决断,严格苛刻,为她赢得了经久不衰的差评。兴儿、旺儿、周瑞家的,甚至心腹平儿,都曾私底下表示过对她的不满。王夫人吃斋念佛,眼睛雪亮,心里指不定对她有多少怨气。但她的强硬作风让底下人俯首帖耳,言听计从,荣国府比秦可卿管理时期的宁国府秩序好太多了。

笔者认为,将秦、王二人的管理风格合二为一,才是适合现代领导者的管理策略。

首先,领导要当众树立权威,王熙凤的杀伐决断必不可少。领导权威树立起来了,大家都觉得必须听领导的,不能违抗领导。这是企业或者团队运行的基本条件。

其次,对待员工个人,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领导应平和、宽柔,尽量接近,了解,包容。站在一个普通员工的角度,颇具权威的领导对我嘘寒问暖,笑意盈盈,原来我这么重要,我肯定愿意配合领导工作。

秦可卿因为心性要强,聪明不过,总想着让每一个人满意,最后积劳成疾,一病不起,最后呜呼哀哉。王熙凤因为权欲过重,日夜操劳,总想在万人中央有一席之地,结果失去了怀孕六个月的亲儿子,从此身体受损,落下毛病。可见当领导损耗心智,劳心劳力。所以阿,无论哪种管理策略,健康的身体才是一切的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