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絞盡腦汁,還是隻能寫出乾巴巴的文字?

“怎樣寫作”對於寫作者來說,彷彿一個世紀大難題。每 每坐在書桌上,總要苦思冥想,搜腸刮肚才想得出一個主題來。

很多人平時不關注生活,每到寫作時,總要硬生生地擠出一些觀點、堆砌一些案例,為了寫作而寫作。其實,這是把“寫作”看得太過特殊,獨立於生活之外的緣故

而在葉聖陶先生看來,寫作是同說話一樣自然的事情。必須有所感、有所思、有所需要表達,才應該寫作,否則就失去寫作的意義了。作為一名作家、教育家,他對寫作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怎樣寫作》一書,則是他根據自己的經驗與見解著成的。仔細閱讀後,你不但能擁有分辨好文章的“眼力”,還能擁有寫出好文章的“腕力”。他以一個教育者的身份,娓娓道來:提升寫作能力不僅在於學習技巧和技法,更在於個人經驗的增加和思考的進步。


為什麼你絞盡腦汁,還是隻能寫出乾巴巴的文字?

本書由21篇文章組成,每篇文章一個主題,全方位為你介紹寫作的習得之法。接下來,我將從“寫作題目”、“寫作內容”以及“寫作方法”三個方面,為你介紹書中三個重點內容。

寫作題目:先有題目,還是先有文章

先有題目,還是先有文章?曾有人為此爭論不休。

一部分人習慣先定題目,然後根據題目來寫作文章的內容。例如學生時代的命題作文,是各大考試中常用的寫作形式。

但另一部分人,卻習慣先把文章寫完,然後再從文中找出最合適的短語或句子作為題目。這類題目非常精闢,且能很好地點明主題。

那麼,題目與文章的先後順序應該如何?

其實,對於先有題目,還是先有文章,並沒有嚴格規定的順序。關鍵在於,你是否從寫下第一個字起,就確定了所要表達的意思、情感。

而我們把這些意思、情感,稱為主題,它是題目和文章的集中點。反過來說,文章是主題的詳盡闡述,題目是主題的簡潔表達。文章與主題二者實則是一樣的,也就無所謂哪個先,哪個後了。

例如一名“遊子”,某天夜裡產生思鄉情緒,他想要把這種情緒寫下來。他可以先以“故鄉的杏子”為情感寄託,寫出題目;也可以先寫文章,待寫的過程聯想到“故鄉的杏子”,再拿來做題目。

所以對於題目和文章的次序問題,完全不需要糾結。只要有了寫作的“意思”,二者就能殊途同歸。哪怕開始提到的命題作文,也離不開“意思”。同樣的題目,不同的人經驗不同,所要表達的意思也大相庭徑。命題,只是引起“意思”的途徑罷了。

總而言之,要先起意,才有題目


為什麼你絞盡腦汁,還是隻能寫出乾巴巴的文字?


寫作內容:寫自己的什麼經驗?

對於“寫什麼”,有個老生常談的說法,就是寫自己的經驗。那麼到底,應該寫自己的什麼經驗呢?

常規的理解大概是自己日常的生活經歷、觀點。但在文章中,我們常常需要引用自己以外的例子,豈不是違背了這一個說法嗎?

其實不然,從自己日常的經歷、觀點出發來寫文章,是非常正確的事情。而引用別人的例子,則屬於情感經驗。

也就是說,引用案例,是與他人經驗產生的共情。就好比我們與朋友分別,感慨人生聚少離多,便由此聯想到李叔同與許幻園分別後,天各一方,更自然而然地引出“人生難得是歡聚”這一句。這時,李叔同寫的句子就不僅僅代表著他的心情,還代表著此刻“我”的所感所想。

另外,經驗有淺薄和深刻之分。單純把自己的經驗寫下來並不夠,更重要的,是加以辨別和昇華,讓它變得更加正確。

比如,古人最初認為,天圓、地方;直到後面,科學進步刷新他們的認知,他們才發現地球其實是一個球體。所以我們要時常更新現有的經驗。

總而言之,寫作要以自己的經驗為基礎;日常經驗、情感經驗以及昇華的經驗都是非常寶貴的材料。


為什麼你絞盡腦汁,還是隻能寫出乾巴巴的文字?


寫作方法:就跟說話一樣簡單

會說話的人,就一定會寫作。寫作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不能把寫作獨立於生活之外。

同時,寫作也區別於說話。說話有語調、面部表情、肢體語言為輔助,即使沒有完全把意思說出來,別人也能明白大概。但寫作沒有任何輔助,文字是唯一的交流方式,因此好的語言習慣非常重要。

有些人受語言習慣所累,寫出來的文章,往往無法把內容表達清楚。即使偶爾刻意改變語言習慣,把文章寫好,對寫作的進步也沒有任何幫助。

要想做好寫作這件事,關鍵還是得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這個過程,不能等到寫作時才來注意,而應該把語言習慣的訓練滲透到日常生活中。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訓練:

1. 把每一句話都說完整,讓人聽了就能明白,避免語意缺失的情況。

2. 不在句子裡用不了解、不適當的詞語。就好比有人不瞭解“白雲蒼狗”世事變幻無常的意思,卻硬要把它用在時光流逝中,因此鬧出笑話來。知之為之,不知為不知,用在說話中,也一樣很恰當。

3. 不亂用連詞,不多用或者少用助詞。表因果關係,才用“因為”、“所以”;錶轉折才用“然而”、“但是”;表承接關係,才用“於是”、“接著”。同時,也不能亂用“嗎”、“了”、“的”等助詞。

4. 表達詳略得當。重要的內容,一定詳細地說清楚;不重要的內容,儘量少費口舌。

這樣的訓練或許看起來很簡單,甚至有點傻氣,像嬰兒學語。但很多成年人,卻也還是不會清晰地表達內容。用嬰兒學語的態度來練習說話,對於寫作,一定大有裨益。

總而言之,寫作與說話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又區別於說話。只有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才能更清晰地表達所想。

寫作,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它不應該獨立於生活,而應該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章的題目,在於先有“意”;

文章的內容,在於日常經驗、情感經驗和昇華的經驗;

文章的寫作方式,在於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

這三個方面,都來自於“平常”,是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我們只有立足於“平常”,留心、觀察生活,體會感情,才能寫出好文章。

如果你還不知道《怎樣寫作》(怎樣寫作),那麼,不妨看看“平常”的自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