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养的至高境界,一心两用

看过《射雕英雄传》的朋友都知道,老顽童在桃花岛自创了一种独门绝技——两手互搏之术。初练此功,需要先练习“左手画圆,右手画方”的基本功。蠢笨呆萌的郭靖,一画就成;聪明伶俐的黄蓉,却怎么也画不成。

修养的至高境界,一心两用


两手互博之术,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心两用”。虽然“两手互博之术”这种武功是假的,但“一心两用”这种修养却是真实存在的。

孔子的弟子曾皙,一边鼓瑟,一边听音。

曾皙,是曾子(曾参)的父亲,这爷俩都是孔子的弟子,同为孔门七十二贤。曾皙不如他儿子曾子的名气大,但他的修养极高,孔子曾对他的志向颇为赞叹。

有一天,孔子和四个弟子聊天,让他们谈一下各自的理想。子路想治理大国,冉有想治理小国,公西华想当个高级外交官;轮到曾皙了,曾皙就把鼓瑟的手停了,站起来说:我想去春游。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皙的想法。

我们这里且不说他们的理想孰高孰低,单看曾皙那种“恬淡和宁静”的修养。他能一边醉心地鼓瑟,还能一边听清楚其他人的谈话内容,这就是“一心二用”的典型表现,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

修养的至高境界,一心两用


修养的至高境界,外在表现为一心两用或一心多用;内在本质是内心具备宁静的功夫。

能做到“一心两用”的人都不简单。当一个人,在最忙乱的时候,还能同时处理几件事,你说他简单吗?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评价这种人:具有真正的学问、真正的修养、最高的宁静功夫。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修养的至高境界,就是“一心两用”或“一心多用”。个人修养的境界和内心宁静的功夫有直接的关系。内心越“宁静”,修养也越高;当你能做到“一心两用”的时候,你的修养也就到了一个至高的境界。

修养的至高境界,一心两用


普通人之所以做不到一心两用,第一种原因是内心“焦虑”。

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会,凡是老板让我在同一时间完成两个或多个工作,我就会感觉自己的内心很“焦虑”。下班之后,感觉自己不但身上累,心里也累。倘若还有没完成的工作,夜里还会睡不好觉。

“焦虑”情绪的笼罩,内心当然不是宁静的,所以你做不到一心两用或一心多用。

修养的至高境界,一心两用


普通人之所以做不到一心两用,第二种原因是内心“烦躁”。

一般人的生活和工作都不是那么顺心。当你工作的时候,想起房贷还没着落,或想起刚刚和爱人吵过架,或想起家里面谁生病了,等等;你就会觉得“烦躁”。当你干某个工作久了,觉得自己像机械一样,没有任何乐趣可言,你也会“烦躁”。

“烦躁”情绪的存在,内心也不会“宁静”,所以你也做不到一心两用或一心多用。

修养的至高境界,一心两用


普通人怎样修炼自己内心宁静的功夫?

1、消除“焦虑”的情绪,害怕没用。

如果你的“焦虑”是因为工作不熟练、环境不熟悉造成的,那么经过一段时间,这种“焦虑”的情绪一般都可以自我缓解。

如果你总是“害怕”什么,你可以内心经常暗示自己“害怕其实根本没用任何用处”,该来的会来,该走的会走。这个道理默念多了,你的内心也会慢慢地没那么“焦虑”了。

修养的至高境界,一心两用


2、消除“烦躁”的情绪,学会忘我。

你在一个环境中,就专心做好在这个环境中的事,忘记在其他环境中的你。你仔细想想,人虽然可以分心,但真做不到分身;既然不能分身,你分心又有什么用?徒增烦恼罢了,于事无补。

如果你的“烦躁”是由于某种“厌倦”,你之所以还继续干着这件事,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或许是为了钱、或许是为了家庭、等等。这种情况下,你少想点自己的“苦衷”,多想点干这件事的好处,你就没那么烦躁了。

修养的至高境界,一心两用


3、学会“想而不住”。

人都是有思想的,有思想,就有烦恼。人也不可能不思想,不思想,人也就没了。要想不烦恼或没那么多烦恼,就要学会“想而不住”。

什么是“想而不住”呢?比方说,一个人担心死亡。当死亡还没来临的时候,他还活着,有什么好担心的?当死亡来临的时候,只不过是一瞬间的事,他甚至都没时间去想。当他死了以后,他担心死亡又有什么用。

世上的事情和人们的烦恼,其实都可以用“想而不住”方法去看待。这种方法虽然不能改变事物的发展,但确实能让你获得心灵上的宁静。

修养的至高境界,一心两用


以上就是喜哥给大家分享的“修养的至高境界,一心两用”。我们都是凡人,未必能修养到至高的境界;但只要是你向这方面用心了,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收获。想要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吗?想要自己能同时做更多的事吗?那就从“修炼自己内心的宁静”开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