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佈的廣西5個16處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桂海熱土的紅色傳奇

廣西以其秀麗的山水風光、古樸的壯鄉風情和神秘的邊陲人文聞名於世,每年吸引著億萬海內外遊客。廣西也是一塊具有光榮傳統的“紅色”沃土,是中國共產黨最早開展革命活動和建立地方組織的少數民族地區,中國近現代史上許多影響深遠的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在這塊熱土。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晚清唯一一次取得勝利的反侵略戰爭鎮南關大捷,土地革命時期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發動和領導的百色起義,中央紅軍長征規模最大最慘烈的湘江戰役,抗日戰爭名震中外的崑崙關戰役等等,為廣西留下了眾多令人豔羨的高品位紅色旅遊資源。統計顯示,廣西共有各類紅色旅遊資源單體370多處,5個16處國家級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其中左右江地區為全國12個重點紅色旅遊區之一。多年來,廣西堅持資源整合、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的原則,深入挖掘紅色旅遊思想文化內涵,不斷推出精品紅色旅遊線路,特別是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得到了社會廣泛讚譽。

NO1.左右江紅色旅遊系列景區

1. 百色市紅七軍軍部舊址

國家公佈的廣西5個16處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桂海熱土的紅色傳奇

地址:廣西百色市右江區解放街39號

概述:舊址即粵東會館,坐落在百色市中心,面臨澄碧河,始建於清康熙五十九年,為粵商商事活動場所,坐西向東,以前、中、後三大殿宇為主軸,兩側配以相對稱的三進廂房和廡廊,佔地面積2330平方米,建築雄偉,有較高藝術價值。百色起義前後,在粵商大力支持下,粵東會館成為起義領導機關和指揮部所在地。陳豪人、張雲逸等同志在這裡度過了領導百色起義和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據地鬥爭的崢嶸歲月。1929年12月11日,鄧小平、張雲逸、雷經天、韋拔群等領導廣西警備第四大隊、教導總隊和右江農軍在百色起義,建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張雲逸任軍長,鄧小平任中共紅七軍前敵委員會書記、軍政治委員。全軍轄三個縱隊,共5000餘人,一年之後發展到7000多人。紅七軍所屬部隊先後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為中國解放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2. 百色樂業縣紅七軍和紅八軍會師地舊址

國家公佈的廣西5個16處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桂海熱土的紅色傳奇

地址:廣西百色市樂業縣三樂街292號

概述:舊址覃家老院建於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原為一幢三進一花園臥龍式的木質結構民房,現僅倖存第二進,闢為紅七軍、紅八軍會師紀念館,陳列紅七軍、紅八軍創立歷史豐碑,龍州失陷、紅八軍轉移,樂業會師、整編前進,樂業縣革命鬥爭歷程等內容。1930年3月,紅八軍在龍州保衛戰和靖西戰鬥之後,轉戰滇黔桂遭受重創。1930年秋,由紅八軍一縱隊參謀長袁也烈率領的300多名(這已是八軍所有兵力)紅軍戰士轉戰數月,突破數倍於己的國民黨軍隊圍追堵截,於當年10月26日在廣西樂業與張雲逸軍長率領的紅七軍勝利會師,會師6天后揮師北上,奔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3. 崇左市龍州縣紅八軍軍部舊址

國家公佈的廣西5個16處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桂海熱土的紅色傳奇

地址:廣西崇左市龍州縣龍州鎮新街

概述:舊址位於縣城龍州鎮新街,又名紅軍樓,由紅八軍軍部舊址、左江革命委員會舊址和新建的展覽陳列大樓構成。軍部舊址為一幢法式三層樓房,磚牆、木板樓層;左江革命委員會舊址為一幢中式二層磚木結構樓房,這兩棟樓房原皆為“瑞豐祥”錢莊,是龍州起義前後黨的領導機關和紅八軍軍部所在地。1929年末和1930年初,鄧小平同志作為中共中央代表先後兩次到龍州均住在此樓,並在樓前親手栽下了兩棵柏樹。如今,這兩棵柏樹己長得挺撥、蒼勁、翠綠,被列為全國名樹。1930年2月1日,鄧小平、李明瑞、俞作豫等領導龍州起義,創建了紅八軍和左江蘇維埃政府,俞作豫任軍長,鄧小平兼任政治委員,李明瑞任紅七、紅八軍總指揮,初步形成左右江革命根據地。不久,紅八軍遭敵襲擊而失敗,餘部轉移到右江編入紅七軍。

4. 河池市東蘭縣韋拔群故居及紀念館

國家公佈的廣西5個16處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桂海熱土的紅色傳奇

地址:廣西河池市東蘭縣

概述:故居位於東蘭縣武篆鎮東里村東里屯,前後兩幢泥磚瓦房,總面積250平方米。前屋為一幢內立四排屋架,分五開間,屋頂設有了望臺,是當年韋拔群接待革命同志、召集農軍開會的地方。後屋為韋拔群一家生活起居室。紀念館坐落在東蘭縣烈士陵園內,為紀念農民運動領袖韋拔群而建,主要由紀念館、拔群廣場、集會廣場、功德園、將軍園等部分組成,佔地面積200多畝。韋拔群(1894~1932),廣西河池市東蘭縣人,壯族。韋拔群1921年開始領導農民鬧革命,深受各族人民敬愛,人們群眾親切稱他為“拔哥”。韋是中國早期農民運動三大領袖(毛澤東、彭湃、韋拔群)之一,廣西農民運動先驅,百色起義領導者之一,中國工農紅軍高級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和廣西右江革命根據地領導者之一,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5. 河池市東蘭烈士陵園

國家公佈的廣西5個16處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桂海熱土的紅色傳奇

地址:廣西河池市東蘭縣城西更鬧坡

概述:陵園佔地面積6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9844平方米,園內設烈士紀念館,烈士紀念塔,紀念亭,韋拔群烈士墓,解放東蘭烈士紀念碑,英雄群雕,著名烈士石雕像,紀念活動廣場等紀念建築設施。其中烈士紀念館內陳列內容有大革命時期和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剿匪、援越抗美和抗美援朝、對越自衛還擊戰等內容,共八個展廳1420平方米。東蘭是聞名革命老區,20世紀20年代初,為反抗土豪劣紳壓迫剝削,東蘭勞苦民眾在韋拔群帶領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農民武裝革命。在漫長的革命鬥爭歲月裡,東蘭縣先後有9000多人參加紅軍和游擊隊,6399人被反動派殺害。在這片經歷過戰火洗禮的紅土地上,長眠著大革命時期以來英勇犧牲的2258名東蘭籍革命烈士和無名英烈。

6. 河池市東蘭縣廣西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

國家公佈的廣西5個16處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桂海熱土的紅色傳奇

地址:河池市東蘭縣武篆鎮巴學村

概述:舊址原名北帝巖,分別距縣城、武篆鎮38公里和4公里,是個天然石洞,洞口寬64米高43米縱深137米,洞內寬敞明亮,乾燥平坦,可容納數千人。1922年3月,韋拔群在此組織革命同盟,發表《敬告同胞書》。1925年夏,韋拔群在毛澤東舉辦的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結束後回到家鄉,9月與陳伯民等在洞內開辦東蘭第一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右江地區東蘭、鳳山、百色、河池、田東、田陽等10多個縣的進步青年共270多人來到這裡學習,學員們白天學習、操練,晚上深入農村調查研究。經過三個月的學習後,全部回到家鄉廣泛宣傳革命道理,成立農民協會,組織農民自衛軍,開展武裝鬥爭,農民革命的烈火燃遍紅水河兩岸,席捲右江流域。

7. 河池市東蘭縣紅七軍前敵委員會舊址

國家公佈的廣西5個16處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桂海熱土的紅色傳奇

地址:廣西河池市東蘭縣武篆鎮

概述:前委舊址為東蘭魁星樓,清光緒年間地方各界捐助所建,木石結構攢尖式六角塔,底寬7米,高17.5米,三層飛簷,內分四層,樓門朝北,匾勒“魁星樓”。1923年,韋拔群組織農民攻打東蘭縣城時,設戰指揮部於此樓;1926年至1927年間,為東蘭縣革命委員會和武篆區農民協會辦公所在地;1930年春夏,紅七軍前敵委員會設於此樓,前委書記鄧小平和軍長張雲逸就在樓上辦公和住宿,領導右江人民開展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運動。紅七軍主力北上後,桂系軍閥重兵鎮壓右江革命,下令將魁星樓上的尖頂拆掉改為平項,紅色樓身也用石灰刷成白色。1958年上級撥款重修魁星樓,樓頂加高,增加了第四層,使魁星樓顯得更加雄偉莊嚴。

NO2.桂林市紅色旅遊系列景區

1.八路軍駐桂林辦事處舊址

國家公佈的廣西5個16處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桂海熱土的紅色傳奇

地址:廣西桂林市中山北路14號

概述:辦事處舊址過去是黃曠達住宅及“萬祥醩坊”,中式兩層木樓房建築,面積800多平方米,現闢為八路軍桂林辦事處紀念館。1938年11月,八路軍總部秘書長李克農(辦事處處長)率八路軍武漢辦事處部分人員撤退到桂林,正式建立八路軍桂林辦事處,租下這幢房子作為辦公用房,樓下為警衛室、值班室、辦公室、救亡室,樓上為秘書室、會議室、機要室、電臺以及周恩來等同志來桂指導工作時的住房,工作人員最多時達80多人。辦事處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直接領導下,遵照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和政策,為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團結抗日愛國人士支援抗日,作出重要貢獻。

2.興安縣界首鎮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

國家公佈的廣西5個16處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桂海熱土的紅色傳奇

地址:廣西桂林市興安縣城南獅子山

概述:紀念碑園1995年建成,佔地120畝。碑園分為群雕、主碑、紀念館三大部分。主碑建在海拔248.6米的獅子山頂,紀念館設在獅子山東北山腳下,陳列著湘江戰役紅軍將領照片、湘江戰役軍事模型圖和紅軍長征路過廣西的路線示意圖。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8.6萬餘人被迫撤離中央蘇區,連續突破敵人的三道封鎖線,於11月下旬進坻湘桂邊境。國民黨中央軍和湘桂粵軍閥集中三十萬重兵,在湘江以東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一帶佈下了號稱“鐵三角”的第四道封鎖線,企圖將中央紅軍“包圍全殲於湘江東岸地域”。紅軍將士浴血奮戰奮戰7晝夜,以折損過半的慘重代價突破了湘江防線向湘黔邊進發。湘江戰役是紅軍長征中最慘烈、最悲壯的一戰。為了紀念紅軍突破湘江這一具有轉折意義之戰,經聶榮臻元帥提議,國務院批准,修建了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

3.湘江戰役灌陽新圩阻擊戰舊址

國家公佈的廣西5個16處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桂海熱土的紅色傳奇

地址:廣西桂林市灌陽縣新圩鎮

概述:舊址位於在當年打響湘江戰役阻擊戰第一戰的地方灌陽縣新圩鎮楓樹腳村,建有新圩阻擊戰陳列館。陳列館主建築造型為五角星,由四個底部寬12米的五星向中間靠攏組成,內部結構分三層加基座共四層,基座一層為展廳。展廳分《紅軍三次過灌陽》、《新圩阻擊戰》、《悲壯三十四師》、《魚水情深》、《精神永存》等五大板塊展示新圩阻擊戰。1931年至1934年,紅軍三過灌陽(1931年紅七軍北上蘇區,1934年紅六軍團西征,1934年中央紅軍長征),與國民黨軍進行了浴血奮戰。新圩阻擊戰,是中央紅軍長征湘江戰役阻擊戰的第一戰,也是一場最慘烈、最悲壯的戰役。紅五師師長李天佑、政委鍾赤兵率兩個團、一個營4000餘人的兵力,與桂軍兩個師、一個獨立團10000多人慾血奮戰四天三夜(紅六師第十八團第四天接防不久被打散),完成了掩護中央縱隊和紅軍主力渡過湘江的艱鉅任務,共傷亡2000餘人。

4.湘江戰役全州覺山鋪阻擊戰舊址

國家公佈的廣西5個16處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桂海熱土的紅色傳奇

地址:廣西桂林市全州縣才灣鎮覺山鋪

概述:舊址現建有覺(腳)山鋪阻擊戰遺址公園。覺山鋪北距全州縣城16公里,南距軍委縱隊渡河的界首渡口30公里,覺山鋪阻擊戰是湘江戰役中著名的三大阻擊戰(新圩、覺山、光華鋪)之一,是湘江戰役中雙方投入兵力最多、傷亡最大的阻擊戰場。1934年11月27日,紅一軍團主力率先從鳳凰大坪渡口渡過湘江,準備佔領全州和界首掩護紅軍主力渡江,在全州縣城外與先期趕到的湘軍發生遭遇戰,被迫在離全州城南16公里處的覺山鋪佈置阻擊陣地。11月29日,湘軍四個師在飛機掩護下輪番向一軍團猛攻, 30日下午覺山鋪失守,紅一軍團被迫退到白沙河構築第二道阻擊線。12月1日中午時分,得知中央紅軍主力已渡過湘江,一師和二師交替掩護向西轉移。覺山鋪阻擊戰紅一軍團兩個師與湘軍四個師鏖戰3天,以傷亡近四千人的代價,掩護了中央紅軍主力渡過湘江,粉碎了蔣介石聚殲紅軍於湘江東岸的企圖。

NO3.貴港市桂平縣太平天國金田起義舊址

國家公佈的廣西5個16處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桂海熱土的紅色傳奇

地址:廣西貴港市桂平市金田鎮金田村

概述:金田村位於紫荊山南麓,桂平縣(現為縣級市)城以北27公里,是我國曆史上規模、影響最深遠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所在地。舊址包括韋昌輝故居遺址和村邊犀牛嶺上的古營盤、練兵場,不遠的紫荊山區,以及附近的新圩三界廟、江口石頭腳等,都是當年太平天國重要活動的地點。新建有金田起義陳列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洪秀全、馮雲山在廣西桂平紫荊山區建立拜上帝會,領導漢族、壯族和瑤族人民與封建勢力作鬥爭。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舉行武裝起義,建號太平天國。當時,在金田韋昌輝家設拜上帝機關,在韋家橫屋開爐打鐵,秘密製造武器。在犀牛嶺營盤設起義指揮部。洪秀全在此領導太平軍升旗誓師起義。營盤出口挖壕溝暗道,東通金田村,北通犀牛譚,傳說起義前製造的武器就藏在譚水中。

NO4.崇左市憑祥市鎮南關大捷遺址,龍州小連城要塞遺址,憑祥大連城要塞遺址

地址:廣西北海、防城港、崇左、百色市

概述:明清時代南方邊防連城要塞遺址自東而西分佈於廣西北海市、防城港市、寧明縣、憑祥市、龍州縣、大新縣、靖西縣、那坡縣一線。

國家公佈的廣西5個16處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桂海熱土的紅色傳奇

著名的邊關鎮南關(今友誼關)位於憑祥市,是中越交通咽喉,屬於連城要塞的一部分,與龍州水口關、平而關並稱“南天邊陲三關”。 鎮南關,雍正三年(1725)建關樓一層,中法戰爭時被法軍焚燬;清將領蘇元春重建關樓二層,抗日戰爭中被毀;現關城重建為三層花崗石城樓。

國家公佈的廣西5個16處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桂海熱土的紅色傳奇

龍州小連城要塞遺址位於龍州縣城西約3公里處彬橋鄉,又名將山炮臺,由保元宮和炮臺群組成,是清將領蘇元春為抵禦法國軍隊入侵所建。小連城扼守龍州水陸門戶,是一處重要的國防要塞,有“南疆長城”之稱。現遺留烽火臺、帥旗臺、壘築城門、練兵場、兵房、演武臺、報恩亭、光祿祠、元春閣、保元宮等設施。

國家公佈的廣西5個16處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桂海熱土的紅色傳奇

憑祥大連城要塞遺址位於憑祥市區1.5公里的大連城景區,是蘇元春督辦廣西邊防軍務時的指揮中心。大連城周圍山頭築有中型炮臺八座,猶如聯合起來的環形長城,故謂“大連城”。現遺留有提督衙門、演武廳、慶祝宮、練兵場、軍械局等規模宏大的建築。

鎮南關大捷是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3月,在中法戰爭中,清軍在廣西鎮南關(今友誼關)大敗法國侵略者取得重大勝利的著名戰役。鎮南關之戰,成就了晚清唯一一場對外戰爭的勝利,在中國戰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老將馮子材身先士卒,始終掌握戰場主動權,斃傷敵軍精銳近千人,繳獲了大量槍炮和乾糧,取得了中法開戰以來最大一次勝利,極大地鼓舞了中越兩國軍民的鬥志,從根本上改變了中法戰爭的形勢。消息傳至巴黎,導致茹費理內閣倒臺。

NO5.崑崙關戰役舊址景區(南門牌坊、北門牌坊、陣亡將士紀念塔、陣亡將士公墓、抗戰碑亭、草帽山戰場工事遺址、崑崙關戰役博物館)

國家公佈的廣西5個16處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桂海熱土的紅色傳奇

地址:廣西南寧市興寧區崑崙鎮

概述:舊址景區位於南寧市興寧區與賓陽縣交界處,距南寧市59公里。崑崙關戰役舊址除古關樓、崑崙古道等古代遺蹟外,主要包括陸軍第五軍崑崙關戰役陣亡將士墓園南門牌坊、北門牌坊,陸軍第五軍崑崙關戰役陣亡將士紀念塔,抗日將士公墓,抗戰碑亭等紀念建築物,以及日軍中村正雄少將被擊斃處和草帽山、金龍山、仙女山、老毛嶺、羅塘南、同興堡、石家隘以及441、660、653高地等多處崑崙關戰爭中的陣地、工事遺蹟點等,並建有崑崙關戰役博物館。崑崙關戰役是抗日戰爭的大型戰役之一。1939年11月15日,日軍在北海灣龍門港登陸,攻佔欽州、防城後,以一個師團又一個旅團的兵力於24日沿邕欽公路北犯侵佔南寧,12月4日進佔崑崙關。中國軍隊為了奪回崑崙關,繼而解放南寧,於1939年12月17日發起總攻,至12月31日共計14天攻克崑崙關,殲滅日軍第21旅團5000餘人,包括少將旅團長中村正雄在內的班長以上官佐死亡達85%以上,俘虜日軍102人,中國軍隊也付出了傷亡10000多人的沉重代價。崑崙關戰役,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開創了抗戰以來攻堅勝利的戰例,成為與平型關、臺兒莊等戰役同享盛譽的抗戰名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