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之星冷豔:從臨床未被滿足的需求談創新藥投資

聯想之星冷豔:從臨床未被滿足的需求談創新藥投資

​4月18日,聯想之星合夥人冷豔出席投中集團主辦的“第13屆中國投資年會·年度峰會”,並發表主題演講《從臨床未被滿足的需求談創新藥投資》。

冷豔表示,在考察一個新藥項目是否值得投資時,最重要的是考察這個項目能否解決某個臨床中尚未被滿足的需求,且判斷這個未被滿足的需求在公司產品上市的時點仍然存在。通過分析幾大臨床未滿足程度較高的領域,及具有中國特色的未滿足需求,冷豔指出,需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需求變化及投資機會。

以下為演講內容,enjoy~

各位好,我是冷豔,聯想之星醫療方向的合夥人。非常榮幸有機會在投中的年會上,從臨床需求角度,和大家交流一些我們對創新藥投資的體會。

聯想之星是一家早期投資機構,從2010年開始做早期投資,專注在天使輪和A輪,目前已經投資了近300家初創企業,主要投資於人工智能、TMT、醫療健康三大領域,管理規模20多億人民幣,也正在進行新一期基金的募集。

目前,我們在醫療方向的portfolio超過50家,其中創新藥企業16家,創新藥這條跑道上的項目也給我們基金帶來了非常好的回報。

當我們考察一個新藥項目是否值得投資時,我們通常會關注這些方面,比如:全球範圍內對疾病機理、靶點的研究,市場、國外對標,團隊是否有國際視野並且有在中國運營的經驗等。

但最重要的是,我們會考察這個項目能否解決某個臨床中尚未被滿足的需求,且判斷這個未被滿足的需求在公司產品上市的時點仍然存在。

這裡以一些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作為例子:

比如,像阿爾茨海默及多種罕見疾病,目前臨床上無藥可用;比如糖尿病或乙肝,有藥可用但無法治癒;比如我們仍然需要面對的致死率極高的惡性腫瘤,胰腺癌、肝癌、肺癌等,同時,中國的疾病譜裡,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在逐年升高;另外,還有某些治療藥物價格昂貴、需要終身或者長期服藥、給藥途徑依從性差等等,都是臨床上非常大的痛點,有極大的改善需求。

我們在評估一個項目的時候,會預判某個未被滿足的需求會在多長時間內得以改善,這是非常重要的判斷點。因為我們投的非常早期,往往從我們投資到產品出來需要6年、8年甚至更久,如果這一點沒有預判,那麼藥做出來,其稀缺程度將和我們投決時大相徑庭。在這一點上,往往需要投資人比創始人更加敏銳,更加洞悉變化趨勢。

從這一頁我們可以看到,在不同時期的重磅新藥背後,是臨床需求的變化。

1990年,全球前十名的重磅炸彈藥物主要是抗生素、非甾體類抗炎藥,治療高血壓、消化道潰瘍等疾病的藥物;到2000年,主要是降血脂、抗抑鬱、糖尿病和一些抗生素;到了2015年,TOP10的重磅炸彈,演變為自身免疫疾病藥物、腫瘤用藥、糖尿病用藥和一個罕見病用藥(我後面也會談到這個罕見病藥物是怎麼賣成重磅炸彈的),並且榜單上單抗和大分子顯著替代了小分子。

下面我們來看幾個臨床未滿足程度較高的領域:

腫瘤疾病的未滿足需求:生存率的角度

拋開流行病學的角度,單從疾病的致死性看,以目前的治療手段,胰腺癌、肝癌、肺癌、胃癌的未滿足需求程度非常大;而甲狀腺癌、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相對較高,藥物的未滿足需求相對較小。當然,這裡指的是相對而不是絕對,比如乳腺癌中的三陰性乳腺癌目前仍然是個難題。

部分癌腫例如前列腺癌、皮膚癌,中美兩國的生存率相差較大,表明在中國也存在較大的未滿足需求。

除了發病率和生存率之外,腫瘤的解剖特點、病理類型和各自的分子生物學特點決定了對於不同腫瘤,靶向藥物和生物藥能起的作用有多大。例如,膀胱癌的生存率主要得益於早期手術、放療、化療藥物灌注等手段,使用靶向藥或生物藥受益不大。

聯想之星圍繞腫瘤領域的創新藥投資,其中一個重要考量維度,聚焦在致死率高、生存期短或發病率顯著上升的癌種上。

糖尿病的未滿足需求:擺脫或減少胰島素注射

長期乃至終身注射胰島素一度是糖尿病治療的主要手段,但長期注射胰島素帶來了一系列副作用,也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著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地早期及時干預和治療,特別是GLP-1類藥物的成功上市,糖尿病患者人群使用胰島素的比例在下降,非胰島素藥物,特別是長效乃至口服的GLP-1類藥物成為糖尿病藥物研發的主要方向。

圍繞糖尿病領域,聯想之星在2011年投資了長效GLP-1藥物開發企業派格藥業,去年投資了北京質肽。

阿爾茲海默症的未滿足需求:無藥可用

臨床上有很多疾病都缺乏徹底治癒或逆轉病情的手段,例如腫瘤和乙肝等雖然無法治癒,但或多或少都有延緩病情進展的藥物,而阿爾茲海默症目前還缺乏阻止痴呆的惡化或改變疾病進展的藥物。如果除去交通和意外傷害,阿爾茲海默等老年痴呆病已經成為中國第四大致死病因。以多奈哌齊為代表的膽鹼酯酶抑制劑目前是AD的一線用藥,而2002年上市的美金剛是FDA唯一批准用於治療中重度AD的藥物,17年來再無新藥。

人類與動物大腦的差異,顯然不只是體積大小,發病機制層面目前仍然是個問題。所以這個巨大的臨床痛點,令多家美國大藥企血本無歸。面對AD藥物開發的全線失敗,後續的突破會來自新的機理或者新的療法嗎?這個問題現在還無法回答。

罕見病的未滿足需求:無藥可用?擁擠賽道?

據不完全統計,各類罕見病累計有7000多種,困擾全球上億人群,其中有一半是兒童,目前95%的罕見病沒有可用的藥物,給患者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疾病負擔。

主要國家的藥品監管部門都不同程度地鼓勵針對罕見病新藥的研發,為罕見病新藥開設了快速和優先通道。

在中國,罕見病藥物的市場還處在剛剛起步的階段,未來增長空間較大。但我們檢索了中國內地罕見病領域創新藥物,發現有438條,而腫瘤是980條(腫瘤已經很擁擠了)。所以有的時候,從臨床未被滿足的需求,到成為擁擠的賽道,可能僅是數年之隔。

再來說說,罕見病藥物來那度胺是如何成為重磅炸彈的:

2019年最為轟動的醫藥收購案莫過於BMS 740億美元收購新基公司, 而新基公司最引以為傲的就是我們剛剛提到的罕見病治療藥物來那度胺,2018年營收96.85億美元。來那度胺2003年被FDA批准為罕見病藥並進入快速評審通道,2005年獲批用於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引起的輸液依賴型貧血症,2008年成為重磅炸彈並一路攀升,眼看將過百億美金。

這個以罕見病切入的藥物,一路成長為全球TOP10,核心原因有三:

一、適應症不斷拓展,併成為MM一線用藥,2017年新增MM幹細胞移植後適應症(MM是繼非霍奇金淋巴瘤之後的血液系統第二大惡性腫瘤,約佔所有惡性腫瘤的1%,佔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13%,全球患者75萬,無法治癒);

二、定價高,10萬美元/年費用;

三、保險覆蓋(根據銷量推算2018年約10萬人)。

這個案例留給我們的思考是:當定價或保險這兩個邊界條件發生變化時,罕見病藥物成為重磅炸彈需要多久?(中國2017年來那度胺銷售約1億人民幣。)

下面我們再談一下中國特色的未滿足需求:

1、中國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無論從人群基數還是病患數量來說。所以我們在看項目機會的時候可以放寬視角,不用完全侷限在空白點上,比如一些和人口結構、老齡化、生活方式、陳年舊賬(肝炎)相關的問題,在中國會有特定的需求時間窗。

2、由於我們醫療服務存在特殊的歷史問題,我們有一版中國特色的重磅炸彈榜,在帶量採購及輔助用藥臨床應用管理政策深度推進之下,這個榜單將發生變化。而中國榜和美國榜之間的相對趨同,是中短期之內大概率會發生的事。

3、另外,我們臨床上可以用的有效藥物,也受限於進口的上市步伐。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臨床上創新藥的使用比例和上市數量存在明顯差距,既有支付能力的原因,也因為相當部分的進口藥物尚未在中國上市。

最後,我們需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需求變化及投資機會。

對於中國市場,疾病譜和發病率的變化,支付格局的變化,進口藥的加速上市,會直接導致臨床需求的變化。比如早篩的快速發展是否會顛覆抗癌藥使用圖譜,使得需求發生變化?

國內成熟靶點藥物的快速上市、高壁壘仿製藥的突破,會進一步改變藥物供給進而影響需求的滿足程度,同時也形成一批中國特有的投資機會。

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思考,比如罕見病開發的扎堆,到底是機會還是挑戰,尤其是在中國市場。

投資源頭創新(可以賣到國外的創新)一定是未來最有希望的,但是我們仍然需要謹慎地思考創新、創業和投資的關係。比如,阿爾茨海默是不是創業公司應該選擇的方向?

這些問題今天不給答案,因為其答案本來也是處在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中,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和我們多多探討,一起尋找更多的創業或投資機會。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