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紅樓系列(七):

紅樓一書,初名<>,至吳玉峰則題為<>.

吳殳(1611-1695),又名喬,字修齡,太倉人,來贅崑山。

"殳",先秦時代一種著名的古代車戰兵器,用於撞擊,長柄,史書稱作“杵”.

"贅",北方稱"倒插門",這一經歷與吳梅村的爺爺的"來贅"方向恰恰相反,崑山吳梅村的爺爺"來贅太倉",太倉人吳殳"來贅崑山",崑山別稱玉峰,後吳殳成名後,時稱吳玉峰. 吳玉峰題《紅樓夢》,也許是後人假託,去隱射吳梅村!

<>提倡“比興”,強調“有意”,“詩之中須有人在”.

《西昆發微》認為“李則字字為令狐而吟,韓則句句為朱溫而發”,很多人認為此說未免穿鑿附會,但我認為此論正是吳喬對宋人嚴羽的<>"空靈說"的不滿,也是提倡言以比興之體發經史之意的基本傾向,實屬清代詩歌理論的主流。例如梅村體史詩,就是吳喬詩論的實驗!

趙執信(1662—1744),山東益都人(屬淄博),岳母即王士禎從妹。被譽神童,後入京師,得見妻舅王士禎,而不肯執弟子之禮。

1696年,趙執信屢客吳門,與吳喬等人交往,於王士禎詩偶有譏評,而吳喬與王士禎交接,並一生為友!

 吳喬青年時師從陳子龍(1608-1647),,與復社諸詩人往來密切,入清後生活困厄,唯與徐乾學來往密切.可以說是其"清客".也在其家結識黃宗羲弟子萬斯同,萬斯同(1638-1702),字季野,號石園,浙江鄞縣人,與兄斯備俱有名於時。黃宗羲被召試博學鴻詞,不赴,而不得不派弟子進京,這也是黃宗羲的不得已。萬斯同後客徐乾學府,以布衣參修明,與吳喬很默契,遂有吳喬《答萬季野詩問》一卷.

徐乾學(1631-1694), 清江蘇崑山人,與弟元文、秉義皆均為進士前三名,稱“崑山三徐”。官至內閣學士、刑部尚書。

吳喬是梅村朋友,詩論大同,為其<>題名<>是很自然的,"紅樓夢"三字也體現了“詩之中須有人在”的意味,還有點可能也是對先師陳子龍的懷念,陳子龍曾有詩云:始知昨夜紅樓夢,卻在桃花萬叢中!而吳喬知道梅村寫<>故事的悲劇愛情原型也是陳子龍與柳如是的愛情輓歌!

"吳偉業《倭寇紀略》為《服膺錄》四卷,其略言明所以亡有四十三失,而皆嗇喑果之所致。時以為篤論"。這也許是二人的共識,在小說中則是體現在元春身上,元春是"原應嘆息"的龍頭老大,影射明主也,這就是書中言:亡年43歲!

"亡年43歲"就是"明所以亡有四十三失"也,所以陳林等曹學派去推算紅樓人物年齡,總是要增減,看似科學,實在可笑,那些關鍵的生亡年齡,其實都不過是作者的數字遊戲耳!春秋筆法也,大多學者不懂小說創作,所以都是緣木求魚,刻舟求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