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黛佳受到的質疑,也是多數傳統國貨彩妝共同的危機

導讀:後疫情時代語境下,國產彩妝的渠道困境,再次被“瑪麗黛佳創始人闢謠收購傳言”事件擺到檯面上。


近日(4月18日),國貨彩妝品牌瑪麗黛佳創始人在朋友圈內罕見發聲,闢謠品牌被收購傳聞。業內人士紛紛發言,有人直接站隊,力挺品牌和崔曉紅;有人純粹“吃瓜”,感慨八卦之無聊;也有人就此發散,擔憂國貨彩妝未來。


有種觀點認為,雖已被闢謠,但國產彩妝當前在渠道間面臨的危機的確不容小覷。經此一“疫”,傳統國貨彩妝近幾年所面臨的挑戰,愈加嚴峻。


瑪麗黛佳受到的質疑,也是多數傳統國貨彩妝共同的危機

01

CS渠道曾成就過國產彩妝黃金時代

和本土護膚品牌崛起的路徑一致,國產彩妝在時間線和渠道分野上,大致經歷了流通小彩、CS渠道品牌、百貨品牌、電商品牌、新國貨品牌等階段。

千禧年後,通過與主攻百貨和貨架的外資彩妝錯渠道競爭,打造迥然於流通品牌的產品形象和產品線,建立健全經銷商制度,國產彩妝以CS渠道為據點,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

如今,中國彩妝市場已經是一個超450億元人民幣規模、年增長率12%的行業風口。在調查了全國12171家化妝品店後,化妝品報社於2018年底發佈的《中國化妝品專營店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CS渠道彩妝品類佔比,已經從2013年的9.3%,上升至2018年的18.5%。近兩年來,該比例仍在增高。

這其中,少不了卡姿蘭對CS渠道的守望,少不了瑪麗黛佳對藝術的堅持,少不了蘭瑟對於品質的信仰……這些傳統國貨彩妝突圍外資環伺形勢,和渠道相互扶持十餘年,成就了CS渠道的黃金時代。迄今,不管以上品牌如何發展,渠道如何佈局,CS渠道仍為傳統國貨彩妝的母親渠道和主要回款渠道。

瑪麗黛佳受到的質疑,也是多數傳統國貨彩妝共同的危機

當前,上述品牌在CS渠道的統治地位仍穩固,根據化妝品報社在2016-2019年間對全國25省CS渠道和多渠道展開的採訪調研中,卡姿蘭一直穩居彩妝市場份額第一。不過,引進進口品彩妝和新興國牌也成為CS店主尋求差異化發展的新選擇。

在2019年《化妝品財經在線》記者調研過的湖北、江蘇和山西三省共116家連鎖店中,有53%的門店老闆均認為引進小眾、進口彩妝是其2020年的主要調整方向,該比例遠高於佔比43%的“打造專業團隊,提高BA業務水平”,和佔比37%的“提高後臺管理水平”。

當CS渠道的黃金時代落幕,國貨彩妝在CS渠道逐漸失去絕對優勢的原因是什麼?

02

前狼後虎,消費者再也不是當年那隻小白兔

從外部環境看,傳統國貨彩妝地位逐漸喪失,首先要歸因於線上渠道快速增長,和伴生而來的CS渠道紅利消退。

星圖數據顯示,早在2015年,中國線上彩妝交易額就已達300多億元人民幣。線上輕投入、數據賦能和巨大流量池的優勢,吸引一大批初創品牌“上雲”孵化。而彼時的CS店渠道,正迎來電商快速發展背景下的一波實體零售寒冬。

許多代理商發現,儘管自己的CS渠道大客戶全年銷量並未下滑,但那些與CS渠道一同成長起來的品牌,在他們店內卻不“吃香”了。

自有品、小眾進口品,甚至從非正規渠道引入的大牌進口彩妝,開始擠佔傳統國貨的份額——門店老闆紛紛調整店內產品,縮減SKU,不再引入全套護膚或彩妝線,並最終留下三類產品:一是消費者熱衷點單的,具有高功效或高時尚度的大品牌,二是高利潤的品牌,三是利潤適中、聲量適中但具有優秀服務的品牌。

這批傳統國貨美妝仍在被保留下的三類產品之中,但由下至上的改革需求,和由上至下的銷售需求之爭,此時已初露端倪。

瑪麗黛佳受到的質疑,也是多數傳統國貨彩妝共同的危機

除此之外,消費者急速成長和化妝品店反應滯後的矛盾,也在彩妝領域集中爆發。

和較少依賴專業BA站臺,進貨即形成自然銷售的護膚品相比,彩妝作為可以立即出效果的品類,極其考驗彩妝師的專業水平,因此,很多門店最開始在切入彩妝品類時,都考慮到了人員培訓和彩妝氛圍打造的問題。

華東某店主告訴記者,一般而言,彩妝品牌的人工和培訓成本要比護膚品牌多出10%-30%。他在2016年一口氣在店內新增4個彩妝品牌,考慮到彩妝品牌培育期較長,截至2019年,他坦言都沒有考慮“賺多少錢的事”。

瑪麗黛佳受到的質疑,也是多數傳統國貨彩妝共同的危機

但是隨著小紅書、微博等美妝分享社交媒介興起,他發現彩妝的主力消費人群——Z世代的年輕消費者,在化妝手法、產品選擇上,已經不需要BA的建議。甚至有BA傷心地對他抱怨,諸多前來光顧的小女孩都直言,覺得產品、BA的化妝手法和審美意識比較“土”。

目前,這位老闆的門店內依舊保留卡姿蘭、花迷這兩大國貨品牌,並引入了珂萊歐、雅蔻、KATE、謎尚等多個進口彩妝。除此之外,他還從供貨平臺引入了M·A·C、YSL等名品大牌口紅,且銷量不錯,“每個月都能賣出幾十只”。

03

渠道商心聲:

要衝業績,更要把握節奏精耕市場


縱然從銷售數據上看,國產彩妝品牌近年來仍舊一路向好,但多名代理商、門店老闆告訴記者,他們對未來十分擔憂。“國產彩妝,同CS這個渠道一樣,亟待轉型升級。”

某西北市場代理商,在2019年就忍痛放棄了三個國產品牌的代理權。他認為,丟掉陪伴近10年的品牌著實心痛,但他確實是被某些彩妝傷透了心。他告訴記者,放棄品牌的直接原因是資金鍊斷裂。“忽視市場運營質量,過於執著放大速度,是大多數國產彩妝品牌的通病。”

瑪麗黛佳受到的質疑,也是多數傳統國貨彩妝共同的危機

“市場需要投入,”他認為,“這些品牌讓我在化妝品領域賺到第一桶金,我感恩他們的培育。但靠代理商和門店自發性投入,力量有限,渠道需要品牌做更多事情。”

在品牌要求速度的同時,上新節奏也一併出現問題。“很多品牌要不就天天推新品,上了新品就撤舊品,門店不願意接,消費者對品牌沒有記憶點;要不就是兩年多沒有新品推出,在老品上變著法兒‘搶’代理商的錢;要不就斷貨好幾個月。”

“廠家要轉型,就要放棄賺快錢的思維。但目前很多國產品牌都缺乏這個決心和膽識。”他表示:“CS 渠道仍然是一個處於平穩期的增量渠道,但對於國產彩妝品牌卻危機重重,有的品牌銷量看似沒有下滑,但它對渠道的價值正在逐漸流失。”

未來幾年,他會嘗試進口品和一些新國貨護膚品,暫時不再涉足彩妝。“進口品牌利潤低就低一點吧,但是廠家對品牌的規劃更強。”他表示。

瑪麗黛佳受到的質疑,也是多數傳統國貨彩妝共同的危機

04

肩負渠道厚望,傳統彩妝如何破局?

疫情之後,彩妝遭受的衝擊是所有化妝品類中最大的。

電商大數據服務機構ECdataway的數據顯示,2020春節後彩妝品類整體比春節之前銷量環比下降了99%,銷售額環比下滑42%。新冠肺炎疫情讓彩妝品類受到重挫。而據受訪的來自湖北、四川、雲南和甘肅的多名彩妝代理商告訴記者,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彩妝回款同比下滑50%-90%不等,疫情重災區湖北省情況最為嚴峻。

疫情之後,重啟當前,卡姿蘭、瑪麗黛佳等多個品牌已經開始用直播、培訓等方式激活線下渠道活力。除此之外,肩負渠道厚望的傳統國貨彩妝,還能如何延續渠道期望?

在山西以彩妝運作出名的原平愛美化妝品店掌門人黃飛告訴記者,作為一個已經培育成熟的品類,彩妝在2020下半年的復甦只是時間問題。重啟在前,若要發力CS渠道,廠家要多關注“平價好質”這一準則,在產品上下功夫。

山東恆美&簡思化妝品連鎖在業內率先建立了自己的專業彩妝團隊,也保持了極高彩妝佔比,其總經理孫錫財告訴《化妝品財經在線》記者,系統在4月上半旬的銷售已經恢復至去年同期的95%。雖然2020開局的彩妝銷售受到疫情影響,但他堅信化妝品,尤其是彩妝的報復性消費和爆發點即將到來。因此,恆美和簡思對於彩妝的重視不會變,各類化妝師培訓也在有序進行中。

瑪麗黛佳受到的質疑,也是多數傳統國貨彩妝共同的危機

湖北荊州弘思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許偉則認為,就湖北而言,疫情對於彩妝的衝擊早已超越國貨和進口品之爭,代理商的當務之急,就是聯合品牌積極求變,轉危為機。因此,弘思積極改變營銷模式,調節融合線上,例如,公司前兩天聯合卡姿蘭做了一場直播,在沒有掛購物車的前提下,仍吸引2000多人進群,獲得不錯聲量。同時,他也看到國貨品牌近幾年的積極求變,如卡姿蘭聯合國際廠家打磨產品質感,運用零售通更好惠及渠道等等。

代理彩妝14年的蘭州美都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敏則表示,國產品牌中,瑪麗黛佳及旗下的YES!IC、SOCOOLSOME對產品的鍛造、對創新的追求,使它區別於其他品牌。她始終認為,國產彩妝在CS渠道的競爭力是性價比,而對於門店來說,成交銷售不是終點,而是服務的起點。據她觀察,氣墊和底妝在200元以內,眉筆、睫毛膏控價在40-50元以內,口紅價格帶在60-80元之間復購率較高。同時,如何與年輕消費者做好互動,是品牌們應該深思的問題。

烏魯木齊市元泰興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許卓君也表示,現有國貨彩妝品牌在渠道間依舊有忠實受眾,但若要抓住此次轉型機遇,他提出三點建議:1、沉下心,耐得住性子,持續做好品牌與消費者的溝通鏈接;2、構建好品牌線上線下的分銷體系的分利機制,維護好價格;3、持續做好分銷體系上各方人員的賦能學習。

瑪麗黛佳受到的質疑,也是多數傳統國貨彩妝共同的危機

說到底,傳統國貨彩妝誕生、成長於CS渠道,在這個渠道創造過輝煌,其成功之處、篳路藍縷之艱辛,後來者難以複製。如今,CS渠道本身面臨渠道老化、消費者流失等實際問題之時,如何與母親渠道共渡難關?如何在新消費形勢下為渠道和消費者創造更大價值?是這些彩妝品牌急需解決的問題。

殷殷之心,拳拳可見。當下彩妝市場已然“前狼後虎”,傳統國貨彩妝,是時候對合作夥伴和消費者拿出最大誠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