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閱讀的 4 大套路,師兄師姐也不會告訴你

相信對於每位剛剛進入科研領域的同學來說,第一件令人頭大的事情就是看 SCI 文獻,其過程艱苦。

但是一年過去了,發現自己已經不再那麼排斥看 SCI,相反,有時候還會微微 「上癮」,下面就和科研小白們分享一下經驗。同學們拿起瓜子,咱們邊嗑邊聊。

SCI 大多數是專業性很強的文章,閱讀 SCI 需要一定的功力,IF(影響因子)越高,對讀者的要求越高,所以我們看不懂,不是我們英語太差,而是我們的背景知識儲備還不夠,所以,別灰心,咱們慢慢來。

但是我們閱讀 SCI,無非就是這幾個目的:1. 追尋熱點;2. 查找資料;3. 模仿作圖;4. 實驗設計。那麼我們看的文獻,也可以大致分為這 4 類,帶著不同的目的去閱讀,會有不錯的效率。

<1>

首先說說第 1 類,也就是用來追尋熱點的 SCI。一般規律,重大研究突破往往會成為行業熱點,比如說「諾獎」或者《NATURE》、《SCIENCE》及其專業領軍雜誌的文章。所以你可以定時關注上述雜誌每期的文章,這類文章只需要看標題就好,是的,標題就好,摘要都不要看。

遇到自己感興趣或者是本專業的文章,可以 download 下來了解一下,總覽期刊目錄你可以瞭解到行業熱點、趨勢。因為筆者的研究方向屬於是工程材料學一類,所以關注《Advanced Materials》比較多。下面就帶著大家瀏覽《Advanced Materials》(IF=19.79)近期內容。

SCI 閱讀的 4 大套路,師兄師姐也不會告訴你

在今年 5 月 10 號的《Advanced Materials》,就介紹了基於纖維素的仿生材料在醫學和其他領域的應用。正好我們實驗室做 3D 打印和其他三維結構的製作,那麼在我們的材料中加入纖維素,會不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SCI 閱讀的 4 大套路,師兄師姐也不會告訴你

同樣是該期刊的雜誌,這篇雜誌介紹了「中性粒細胞在載藥系統中的應用」。也正好,自己的師兄師姐在做關於納米載藥的靶向治療的研究。這篇文章會不會提供很好的 idea?

《Advanced Materials》還會涉及很多 3D 打印、納米材料、仿生材料等等和我們專業研究相近的東西,看別人的頂尖研究成果,自己大腦中總是刷起無數個 666...

<2>

接著是第 2 類,及查找資料類。舉個栗子,我想做 microRNA、long no coding RNA(lncRNA)、或者是某類生理現象其內部的通路表達、基因表達等等等,但是呢,上述東西我都不是很瞭解,自己的實驗還要涉及這些,躲也躲不開。

別擔心,對於這樣的目的,如果說頂級期刊閱讀起來過於困難,咱們可以降低一個層次,看些中高級期刊的雜誌即可,因為我們主要來查找知識,中高級的期刊也有很強的權威性,所以裡面的實驗設計部分,我們也可以不看,重點關注文章的 ABSTRACT(摘要)、DISCUSSION(討論)環節。

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嘗試閱讀 RESULT(結果)部分。往往就會得到我們所需要的東西。

SCI 閱讀的 4 大套路,師兄師姐也不會告訴你

比如說這篇,發表在《Blood》(IF=13.16)的關於「miR-144 介導氧化應激從而影響鐮刀型紅細胞貧血症嚴重程度」的文章。

我們從摘要中就可以瞭解到,貧血越重的病人,其紅細胞的 miR-144 表達越高,與此同時,高表達的 miR-144 能夠導致 Nrf2 基因的表達下調,而 Nrf2 又是一個調節氧化應激的重要基因,從而得到了上述題目的結論。

那麼我們閱讀摘要,得到的信息有什麼呢?

1.Nrf2 是氧化應激過程中一個公認的重要分子;2.miR-144 在貧血患者的紅細胞中表達是升高的;3.miR-144 與 Nrf2 之間存在靶向關係;4.在貧血患者紅細胞中,其抗氧化能力是降低的。

得到這麼多的信息,你是不是對貧血有了些認識,對氧化應激有了些認識?即使你的思路還沒打開,但是最起碼你儲備了一些背景知識,如果你願意進一步閱讀下去,相信你會對一般機制研究的實驗設計、以及氧化應激有一個較好的背景儲備。

<3>

下面是第 3 類,模仿作圖類。期刊級別越高,對文章的作圖要求越高。圖片清晰先不說,最重要的是學習各類數據和結果的展現形式,同時還要學習配色,一些好看的圖片誰都喜歡,所以說,做好圖,要從娃娃抓起啊!

對於這樣的目的,你只需要下載本專業的高級期刊,簡單的瀏覽一下他們的結果和圖片,喜歡的話,就比著畫一下,讓自己的文章看起來也同樣有逼格。

SCI 閱讀的 4 大套路,師兄師姐也不會告訴你

就像上圖一樣,A 圖是一般雜誌的文章,B 圖是《Science》的作圖風格。如果你要學習的話,你要學習哪一種呢?哪一種更能讓別人眼前一亮呢?

<4>

那麼最後一類就是實驗設計類。說簡單點,就是套用他人的方式方法,設計自己的實驗。對於實驗大牛大神,大腦中有著十分縝密的科研思維與邏輯,不需要參考別人過多的實驗,也能將自己的實驗設計得滴水不漏。但是對於咱們這種小白,還是要參考別人的好。

具體看什麼層次的文章,首先要先了解一下自己的期望和自己的實驗平臺,綜合考慮。如果自己的預期是投 5 分的雜誌,那就去查找一篇和自己研究方向類似的5分文章。

這樣的文章難度不是很大,只要認真看,都能瞭解大概,這類文章你要去細細品讀的文章,要格外留意,什麼實驗方法,得到了什麼樣的數據,有些實驗自己的實驗室做不了,有沒有什麼替代實驗?

哪些實驗方法的結合,驗證了最終的猜想。相信通過不斷的積累,你也就基本明白你的實驗應該怎麼設計了!

上面說了那麼多碎碎的東西,其實看文獻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能讓自己在煩躁的情緒中迅速靜下心,有助於自己思維的活躍。這個過程有時候很奇妙,本來你看的文章是和自己方向無關緊要的,八竿子都打不著。

但恰恰這時,你想到了一個難題的解決辦法。所以大家一定要養成每天閱讀文獻的好習慣,讓自己的大腦不斷地接受新知識,自己的思維也同樣會越來越縝密,思路也越來越靈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