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一個高分的原生家庭,只要做對一件事


【讀點兒故事】

貝太太是特別兇特別兇的人,大人小孩兒都怕她。


給孩子一個高分的原生家庭,只要做對一件事

然而,她以前並不這麼兇。

給孩子一個高分的原生家庭,只要做對一件事

貝太太小時候啊,個子長的小小的,老是被小夥伴們排擠,大家都愛捉弄她。

每天,可憐的貝太太被人欺負了,難過地回到家時,本來想得到媽媽的鼓勵和安慰,可媽媽卻說:“快點去洗洗手,洗好了手,來這裡乖乖坐好,吃東西的時候不準說話。”


給孩子一個高分的原生家庭,只要做對一件事

小小的貝太太感覺很傷心,就這樣,她被人欺負之後,憤怒堆在了心裡的一角,堆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變得越來越大……

等貝太太長大之後,她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超兇,超討厭小孩,從來不見她笑。

後來,有一天,她在公園看到一個小女孩被別的小朋友欺負了,她的媽媽沒去理會這些。

給孩子一個高分的原生家庭,只要做對一件事

貝太太開始每天去公園,和那個小女孩一起玩——每天,都去。


直到有一天,她變得開心起來,覺得自己像個小女孩那樣,她的臉上開始有了了久違的笑容……

給孩子一個高分的原生家庭,只要做對一件事

【學點兒心理學】

這其實是個寫給家長的故事。它講的就是我們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一個社會學裡的概念,本意是指兒女在成家立業之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那兒女在建立自己的小家之後,小家就被稱為新生家庭,就不包括雙方的父母了。

原生家庭的生活和教育氛圍、傳統習慣、家人互動的關係等,都是每個人從小的學習及效仿對象,所以會影響我們在新生家庭中的表現。美國“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種聯繫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給孩子一個高分的原生家庭,只要做對一件事

但是現在,原生家庭好像是個筐,什麼都能往裡裝。性格的短板、失敗的原因、差勁的人際關係,都能在原生家庭找到源頭。

沒錯,我們是得承認原生家庭的一些負面影響,客觀地看待它,努力不把它帶到自己成年之後的生活中去。但是,人類的天性就是趨利避害圖省事兒,喜歡證實而不是證偽。

當我們想去找到自己某一項性格短板的根源時,總會不由自主地尋找各種證據去證明它,而不是首先想到用證據去否定。在這樣的心理驅動下,就特別容易產生偏見。所以我們老是看到那些對我們有利的證據,看不到不利證據。


給孩子一個高分的原生家庭,只要做對一件事

很多人提起原生家庭,關注的都是消極的影響,沒有努力去尋找那些讓人走出痛苦、自我突破的力量。我們不能、也沒必要把原生家庭當做自己不肯改變的藉口,人的自我教育也是形成自身性格的關鍵因素,我們要為自己的每個選擇負責。

同時,從為人父母的那一天開始,我們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為孩子的內心增加烙印。


給孩子一個高分的原生家庭,只要做對一件事

育兒是個整合優化自己的過程。拋棄壞的,傳承好的就是我們的目標。對於父母,報以理解和寬容;帶著他們一起成長,總比一味指責要積極有效得多。

就像貝太太,被欺負的小女孩勾起了她傷心的回憶,但她並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付諸於行動,通過自己的改變,治癒自己,掌控人生。

【掌握點兒方法】

“快點去洗洗手,洗好了手,來這裡乖乖坐好,吃東西的時候不準說話。”

小時候,貝太太的媽媽對她說這話的時候,她捂住眼睛,無助的坐在沙發上。她的委屈、失落、孤獨、無助,媽媽都看不到。小貝太太的心裡,媽媽離自己越來越遠。


給孩子一個高分的原生家庭,只要做對一件事

我們總說,要愛孩子,科學地教育孩子。什麼是愛?是做好可口的飯菜嗎?是給孩子繫上漂亮的蝴蝶結嗎?科學地教育孩子,是提醒他們飯前洗手講衛生嗎?是要求他們吃東西的時候安安靜靜不準說話嗎?

其實對孩子情緒狀態的關注,是對家長的最基本的要求,對孩子的關注、接納、尊重,才是愛的核心。

孩子們有了負面情緒,想跟我們傾訴一下的時候,我們該怎麼回應?

第1步:先談情,後說事

小時候,貝太太想和媽媽說說自己的內心感受,想和媽媽“談談情”,但是,媽媽卻偏要和她“說說事”,讓她去洗手吃飯,提醒她吃飯時不要說話。這樣的做法,無疑是把孩子推向遠方。


給孩子一個高分的原生家庭,只要做對一件事

有時候,就算我們準備關注一下孩子的情緒,可能也會不由自主地進入“先說事,後談情”的狀態,聊不了幾句就開始忍不住地提建議、想辦法。

第2 步:蹲下平視

如果我們總是站著面對孩子,那麼與孩子的距離,就不僅是身高上的幾十釐米,而是一代人與一代人之間的距離,是一顆心與一顆心之間不能溝通的距離。


給孩子一個高分的原生家庭,只要做對一件事

蹲下來傾聽,會營造出一種民主、和諧的相互尊重的成人與兒童的關係,是溝通的前提。

第3步:認真重視

記住,此刻孩子需要的是徹頭徹尾、完完全全的關注,麻煩放下手機、手裡的家務、關掉電視,全神貫注看過來~

你需要全神貫注地傾聽孩子的話,觀察他的身體語言,還要全神貫注的剋制自己想批評、分析、解決問題衝動,此刻就是純聆聽,適當的給些回應。


給孩子一個高分的原生家庭,只要做對一件事

要是你此刻實在無法抽身,也可以誠實地跟他說:“我很想聽你說,但現在我不能集中全部注意力聽你說話,等我很快做完手上的事情,然後就一心一意地聽你來告訴我你的想法,好嗎?”

不過我真心不建議這麼做,人們傾訴的衝動不是水龍頭,說開就開。

第4步:全情配合

前面說到適當給點回應,什麼樣的回應呢?我們的目光可以緊緊地跟隨著孩子,用眼睛和麵部表情表現自己此刻的心情。


給孩子一個高分的原生家庭,只要做對一件事

讓孩子意識到你在認真聽,他的心裡就會不自覺的放鬆,願意傾訴;除了眼神之外,還可以點頭、溫和的撫摸後背,或者緊緊的擁抱等。


【做點兒遊戲】

讀完這個有趣的故事,我們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點什麼?

遊戲一:每日情緒對話

每天孩子都會經歷多種多樣的情緒變化,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如果我們從小就關注這些,那跟孩子之間的情緒對話,就是一種日常;

如果你以前沒怎麼關注的話,可以開始嘗試形成一種“每天和孩子進行情緒對話”的習慣。比如:

“寶貝,今天遇到了什麼讓你開心的事情了嗎?”

“今天媽媽有點不開心,你想不想聽聽?”

“寶貝,我發現你有點難過的樣子,能和我說說發生了什麼事情了嗎?”

遊戲二:希望信封

孩子是不是也有許多話想對爸爸媽媽說呢?在他們眼中,是不是也有許多對原生家庭的不滿,希望爸爸媽媽改正過來呢?


給孩子一個高分的原生家庭,只要做對一件事

那就來玩玩“希望信封”遊戲吧!

準備一些信封,讓孩子把自己的意見寫或畫下來,放進信封,貼在門上,或者冰箱、衣櫃上。每個信封裡放一個希望,外面寫上編號。每次只能按照順序打開一個信封,當爸爸媽媽能夠根據希望的內容,有所改變的時候,再打開下一個信封。

看看自己響應了孩子的希望之後,你們之間會發生什麼變化?嘗試著跟孩子談談自己的感受,來個情緒分享對話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