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封建帝制国家,为何日本天皇心甘情愿的让出权利

这段历史在日本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日本近现代的发展离不开这段时间曾发什么过斗争和改革。同样闭关锁国的中日两国,19世纪中叶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打开国门,此时的日本人民清醒的认知到,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巨大差距。

在羞辱和愤怒中,日本的有志青年,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改革运动。从此日本走在中国前面,率先崛起。在维新改革中日本帝制为何能完好无缺的得到了保留?

南宋-清末期间 ( 1185年-1865年),日本历史上共经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个幕府历史时期,日本封建社会最高的权利中心和机构,并不在日本天皇的手上。幕府将军掌权682年中,天皇只是高高在上毫无实权的旗帜。

黑船事件

1853年7月8日美国海军准将培里率领舰队强行驶入江户湾的浦贺及神奈川(今横滨)。在美国的武力胁迫下,幕府接受了开港要求,于1854年3月31日在神奈川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日美神奈川条约),日本被迫同意开放下田、箱馆两港口,美国船队可以在港口加煤 供水,供应粮食补给等。条约还规定,允许美国在两个港口开设领事馆,享受最惠国的政策。

事实上,德川幕府在二百多年之间,从来不准天皇参与政治,但是这次为了减低各藩的反对声音,于是想以天皇的名义签约,并且破例邀请了天皇 大臣 平民参加讨论并提议。于是天皇及其朝臣、大名及其家臣纷纷举起了救国的旗帜,趁机跃上政治舞台。无论如何,"黑船事件"后的日本政局一天比一天混乱,也埋下了幕府灭亡的导火线。

同为封建帝制国家,为何日本天皇心甘情愿的让出权利

德川幕府倒台

签订不平等条约后,加深了日本国内各级人士对德川幕府的不满。全国各地掀起了倒幕运动。在明治天皇的领导下,主张要求幕府奉还大政,组成以天皇领导的大名公议政体。这极大的引起了德川庆喜的不满。1868年正月,德川庆喜在江户(今日本东京)起兵,亲率一万多幕府军进攻京都五千多倒幕派,双方在鸟羽、伏见一带决战,史称“鸟羽伏见之战”。尽管双方兵力有差距,但此战最终以占少数的倒幕派完胜告终。德川庆喜狼狈逃回江户,他自知大局已定,决定投降,对倒幕派奉上江户,史称“江户无血开城”

同为封建帝制国家,为何日本天皇心甘情愿的让出权利

君主立宪

明治天皇掌权后,重主朝政,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决心使日本走上富强之路。1868年4月明治维新拉开序幕,以军事工业,交通运输业为代表的经济变革筹划也迅速变为现实。建成第一条铁路后,又于1882成立新式银行,西方的科学技术得到大力提倡。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基本铺平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完成了部分预定的改革目标,成为中国周边迅速崛起的强邦。

同为封建帝制国家,为何日本天皇心甘情愿的让出权利

在日本去封建化,发展资本主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国民“万事决于公论”的呼吁越来越高,明治天皇决定于1885年实行立宪,建立了内阁制度,并于1889年正式颁布宪法,次年召开了首届国会,明治天皇此举得到了日本人民的拥戴和歌颂,同时天皇作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得以保留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