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起鑽落翻,一手二足三丹田”

經雲:“不知進退枉伶俐,不明起落枉學藝”。起落是形意拳的精髓,它引導著鑽翻、橫豎、束展、呼吸等形意拳要素的陰陽互換,並與之融合在一起,構成了形意拳的核心內容。可見“起落”在形意拳行拳、站樁中的重要作用,凡練形意拳者不可不明起落之理。


“起鑽落翻同為三,一手二足三丹田”,就是說,形意拳的起落包括手、腳和丹田三部分的起落(但絕不是身體的高低起伏)。


其中手的“起鑽落翻”,對形意拳習練者來說,不陌生,並都能或多或少的做到。而腳和丹田的“起鑽落翻”,往往被忽略掉,能做到的或全面做好的不是很多,原來根本就沒有聽說過、師父也沒教過(或是師父不會,或是師父不願教),可能這是第一次聽說——腳和丹田也有“起鑽落翻”。


手的起鑽落翻,因為都知都會,只是做得好壞罷了,所以不再贅述,以下就只說腳和丹田的“起鑽落翻”。


何為腳的起鑽落翻?


形意拳:“起鑽落翻,一手二足三丹田”


“行步如耕犁”,形象地描述了腳的起鑽。“進步必趟”,而趟步必有腳的起鑽。在趟步起勢,前腳:腳跟貼地、腳掌向上翹翻,伸直小腿而向前趟踢;後腳:後腿蹬直、腳跟離地提起,腳掌蹬地——這就是腳的起鑽。


“落地如生根”,生動地刻畫了腳的落翻。行步定駐,前進之腳往往都是腳跟先踏地,再迅速地用腳掌踩地,同時後蹬之腳跟進踏實。這個過程就是腳的落翻。


如果是後退,後退之腳的腳掌貼地、腳跟離地提起而後撤,就是腳的起鑽;後退之腳的全腳落地反蹬,就是腳的落翻。


如果是定步(步子不動)盤架行拳,蓄勁時五趾抓地,腳心空懸,就是腳的起鑽;發勁時腳心落實貼地,就是腳的落翻。


“五趾抓地腳心空,腳心落實根自生”,站樁時,隨著呼吸,兩腳的腳心的空懸和落實的相互轉換,也體現了腳的起鑽落翻。


何為丹田的起鑽落翻?


劈拳(和鷹捉)是著重練一氣之起落,而一氣之起落也貫穿在形意拳的其他拳式中。所謂一氣之起落的“一氣”就是丹田之氣,丹田之氣就是人的先天之氣和後天之氣所相存相容而形成的混元一氣,可聚于丹田、行於腠理、發於四肢。丹田相當於人體的發動機,丹田之氣的起落則是人體發勁的動力源,所以形意拳“以上以下左右十四處打法,俱不脫丹田之氣。”形意拳發出的勁就是丹田之氣的起落和激盪所形成的丹田內勁。


丹田之氣的起,就是蓄勢時候,提肛裹胯、扣肩拔背、收腹乍肋,提起丹田,將混元一氣運達脊背——就是“氣吞俞口”。狗貓在發威發怒時,脊背上鬃毛乍起,象是鼓起了一個球,這就是標準的“氣吞俞口”。


丹田之氣的落,就是發勁時丹田的鼓盪,隨著小腹鼓起,將混元一氣,遽然聚集於以氣海、關元為中心的丹田(丹田不是那一個穴位,而是一片區域)——就是“氣沉丹田”。丹田之氣的起落,在站樁時和呼吸一樣是慢起慢落,在盤架行拳時慢起快落,在技擊實戰時很多時候是激起激落(或是不起不落,打人就是一哆嗦),不一而論。(作者:崇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