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求中国的呼吸机?核心技术还在欧美手里

随着海外疫情的不断蔓延,全球对于呼吸机的需求快速增长,呼吸机全球告急。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全球范围内,对呼吸机的需求量是目前医疗机构拥有量的10倍。

呼吸机在严重呼吸道疾病(如新冠肺炎)的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患者需要在呼吸机的帮助下才能有效呼吸。连接呼吸机后,机器将负责供氧并模拟人体呼吸,从而让患者的肺脏得到休息,并逐步恢复正常功能。如无呼吸机支持,一些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可能无法存活。

如今,多国出现呼吸机需求缺口,纷纷将目光投至中国产呼吸机。国产呼吸机成为全球紧俏商品,原有产能和储备数量难以覆盖全球急剧上升的呼吸机需求,多国“一机难求”。

全世界都在求中国的呼吸机?核心技术还在欧美手里


目前全球的高端呼吸机基本上都被德国的德尔格、瑞典的洁定垄断,二流的呼吸机则被美国的美敦力,瑞士哈美顿,美国GE医疗,美国伟亚安,德国史蒂芬几个厂家包揽。

近年来国产呼吸机的发展迅速,国内企业通过抢占低端市场,基本完成进口替代,中高端市场逐渐成为外资和国产品牌的竞争领域。

长期以来,外企在高端医疗设备的生产制造上有着明显优势,中国民族企业仅在少数产品实现打破垄断,且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民族品牌。在 2019 年,国内前十大呼吸机销 量排名中,国产品牌仅有迈瑞医疗(14.03%)、深圳科曼(3.30%)、北京谊安(3.19%)三家上榜。

如今海外呼吸机需求急剧膨胀,海外准入门槛有所降低,加上国内出口政策支持,国产呼吸机的“翻身战”悄然打响。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陈克龙4月8日公开介绍称,截至目前,主要生产企业累计向国外供应呼吸机达到近1.8万台,其中有创呼吸机4000余台,已签订单量约2万台。

全世界都在求中国的呼吸机?核心技术还在欧美手里


当来自美国、意大利、加拿大等数十个国家的呼吸机订单涌向中国时,中国的呼吸机制造商们正对压缩机、电磁阀等元器件汲汲以求,这些呼吸机的核心零部件往常来源于美国、意大利等地。原有供应渠道中断后,中国的呼吸机制造商们纷纷在国内寻求替代供应商,然而遍寻九州,部分元器件遭遇无法国产替代的僵局。

因此,国产呼吸机要真正全方位占领海外市场仍面临重重挑战,无论是高精尖领域还是核心零部件的生产。

一台呼吸机相当于一个精密的气体输送工控系统,有上千个零部件。其中大部分已实现国产,但我国在核心零部件方面与国际水平尚有明显差距。

由于医用呼吸机对精密性要求高,任何一个零部件出问题,整个机器可能就无法正常运转,当前国产呼吸机在压缩机、芯片、传感器、电磁阀、氧气源等核心零部件上仍严重依赖国际供应商。

例如,鱼跃医疗的芯片来自德国等国家,谊安医疗呼吸机的涡轮均为瑞士进口,普博科技呼吸机的传感器来自英美,安保科技至少30%的呼吸机原材料依赖进口。

全世界都在求中国的呼吸机?核心技术还在欧美手里

▲呼吸机零部件拆解图(来源:venteclife)

1. 压缩机

压缩机是帮助患者通气的关键部件,无创呼吸机多使用涡轮式呼吸机,有创呼吸机多使用空气压缩机。它相当于呼吸机的发动机,通过给患者提供正压气体,辅助患者呼吸,增强气体交换和心肺耦合。

当前,多家呼吸机生产商选择的压缩机供应商有美国托马斯(Thomas)、美国格南登福(Gardner Denver)、瑞士Micronel、德国EBM和台湾地区台达等。

2. 芯片与传感器

芯片和传感器在呼吸设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可用于帮助控制压力、气流、温度和湿度,以及提供平滑的电机控制输出。芯片是整个电路系统的“心脏”,负责根据采集的传感器数据,实时调整风机,保证产生合适的正向气压。

英飞凌半导体为瑞思迈等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设备商提供呼吸机主机控制芯片。

传感器方面,美国霍尼韦尔(Honeywell)是核心供应商之一。它提供的传感器产品包括压力传感器、气流传感器、热敏电阻传感组件、温度探测器、湿度传感器、霍尔效应磁传感器集成电路等。

日本SMC公司是世界三大气动元件生产商之一,它提供的压力传感器等器件颇受呼吸机生产商的认可。

飞思卡尔、恩智浦和意法半导体不仅提供MCU/MPU,也提供有多种类型的传感器,以供开发先进的呼吸机。汉威科技子公司炜盛传感主要为呼吸机提供微流量传感器。

3. 电磁阀

电磁阀是呼吸机氧气源的开关阀门,作用同样举足轻重。其工作原理和继电器有些相似,但性能要求通常高于一般机械设备。

这一配件的代表厂商有美国MAC、意大利康茂胜(Camozzi)等,他们在自动化、流体力学等领域深耕多年,牢牢把控着相关供应渠道。

疫情或许让我们的国产呼吸机在世界上有了登台表演的机会,但核心技术还是牢牢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中。

我们感慨国内基础制造业庞大的同时,也要认清楚一点——我国最缺原材料基础科学技术以及高科技芯片技术。我国之所以是“世界工厂”主要是因为产业链够全、人力成本低、原材料获取容易。

疫情不仅凸显国外发达国家对中国企业的依赖,反过来也同样如此——中国非常依赖国外的高科技。疫情带来的经验就是合作和团结比任何时候都重要。一场疫情如同一次大考,经受了压力与挑战,中国制造也需要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