镈钟,钟声响起——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宁!

镈钟,钟声响起——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宁!

曾侯乙编钟-镈【bó】钟 战国 湖北省博物馆


单独说镈钟,可能认识它的人并不多,但说起“曾侯乙编钟”,在中国应该是人人皆知的常识了。

而镈钟,正是藏在曾侯乙编钟中,但本身却并不是编钟序列的特殊打击乐器。它,也正是为缅怀逝者而铸造的祭奠礼器。


镈钟,钟声响起——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宁!

曾侯乙编钟


1977年9月,一支部队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平整山头、兴建营房时,偶然发现了震惊中外的战国早期大型墓葬——曾侯乙墓。除出土了大批精美青铜器、漆器,完整六十五件成套编钟的出土,更是改写了世界音乐史,并成为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曾侯乙编钟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2002年1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编钟在重视礼乐文化的周朝被大范围铸造和使用,尤其是在祭祀和大型宴会时,编钟均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编钟,是一种通称。准确来说,曾侯乙整套编钟共有六十五件,其中钮钟19件(最上层,直悬)、甬钟45件(中层、下层,侧悬)、镈钟1件(直悬、平口)。而藏于曾侯乙编钟之中的这只镈钟,更是出身显赫,且功能独特。


镈钟,钟声响起——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宁!

镈钟-悬钮


这件镈钟的准确名字应该叫——曾侯乙“楚王镈”钟,它本不在编钟之列。其上的铭文揭示了它不同凡响的身世及其背后所寄托的无尽哀思。(铭文见下图)


镈钟,钟声响起——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宁!

铭文拓片


31字铭文内容:隹(惟)王五十又六祀,返自西[方伤](注:原字为伤的繁体字去掉人字旁,以“方”为偏旁),楚王酓(熊)章,乍(作)曾侯乙宗彝,奠之于西[方伤],其永[口寺](持)用享。

铭文的意思是:楚惠王熊章在位第五十六年的时候,接到了来自西阳的曾侯乙的讣告,于是为曾侯乙制作了一套宗彝,送到西阳作为祭奠的仪礼,让曾侯乙永远享用。

由此可知,这件镈钟是当时在位的楚国国君楚惠王熊章为表达对曾侯乙去世的悼念,而赠送的祭奠之物。而曾国将其悬挂在编钟最显著的位置,也彰显了楚曾两国非同一般的关系。


镈钟,钟声响起——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宁!

曾侯乙“楚王镈”钟,高92.5厘米,口径60.5×46.2厘米,重134.8公斤。整体为青铜制,其特点是环钮、平口、椭圆形或合瓦形器身。作为一种古代大型单体打击乐器,形制如编钟,只是口缘平,器形巨大,有钮、可特悬(单独悬挂)在钟悬上,又称‘特钟’。它相对编钟言,后者为编悬,前者为特悬。即单独悬挂。


今日清明,是中华民族扫墓祭祖、慎终追远、踏青游春时节。但岁末年初的新冠病毒疫情席卷全国,继而袭击全球。

抗疫之中——

有白衣逆行、医者仁心;

有军人奋战,为国为民;

有志愿者默默无闻,大爱无疆。

更有做出了巨大牺牲的武汉人民和湖北人民。

在这场战斗中,有和病毒斗争中牺牲的烈士,有被病毒夺去生命的同胞。

每一个鲜活生命的消逝,都铭记着这场灾难的痛苦和悲凉。都有着一个家庭的生离死别。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上午10时,全国哀悼,降半旗致哀。研究院以2400多年前,楚王为哀悼曾侯乙而铸造的这件镈钟,来一道祭奠疫情中失去生命的每一位英灵和同胞。

钟声响起——

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宁!

钟声响起——

愿警钟长鸣,疫情永消!

钟声响起——

愿万物和谐,气清景明!


镈钟,钟声响起——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