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现实版《入殓师》,日本殡葬行业里的中国人

前言


过去3个月,太多生离死别。


其实除了疫情、清明这样的特殊时刻,在日本有一个职业,他们几乎每天都需要和死亡打交道,他们就是包括入殓师在内的“生命事业服务人员”。


走进现实版《入殓师》,日本殡葬行业里的中国人

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下一程,正如门一样。我作为看门人(火葬师),在这里送走了很多人。说着,路上小心,总会再见的。”

——《入殓师》


走进现实版《入殓师》,日本殡葬行业里的中国人

吴杰

年龄 40

家乡 上海

职业/身份 社长助理兼事业支援部经理


另一段旅程


走进现实版《入殓师》,日本殡葬行业里的中国人

"这种叫三段墓。原本是五轮塔,好像是金、水、木,还有风什么的。然后五轮塔上面‘斗笠’的部分没有了,变成了这种形状。这都是基础的...”


走进现实版《入殓师》,日本殡葬行业里的中国人


走进现实版《入殓师》,日本殡葬行业里的中国人

吴杰熟悉地介绍着眼前的墓碑墓地,考察陵园也是他的工作之一。


走进现实版《入殓师》,日本殡葬行业里的中国人

和日本的大部分墓地一样,这里的墓地也十分朴素。可以看到墓碑大小不一、高低不等,似乎全凭主人的喜好和随性。


同中国现在建设的公墓不同,日本墓地属于私人财产,在建设上有很多随意性,极不规整,也显得具有特色。


不过日本人的墓多半是佛教的“三段墓”,佛教也是日本最大的宗教。三段墓从正上方向下看,这三块石头是正方形的。


最上面石头是墓碑,比较长,形状像是四角柱。下方的两块石头比较扁。据说这三块石头堆得好的话,就表示天地人三者调合,是件好事。


走进现实版《入殓师》,日本殡葬行业里的中国人

作为殡葬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吴杰在这个行业已经10年


现在的日本,也开始流行新的墓碑款式。比如在墓碑正中心,就只写一个字,像“爱”、“(羁绊的意思)”等等。或是画一幅五线谱,或在墓碑前摆放墓主人喜欢的宠物玩偶。


走进现实版《入殓师》,日本殡葬行业里的中国人


走进现实版《入殓师》,日本殡葬行业里的中国人


人要离开了,也没有什么好掩饰的,这些墓碑上的“字”,或多或少折射出他们对于死亡和生命的态度。


走进现实版《入殓师》,日本殡葬行业里的中国人

亮叔注意到一个有趣的字:“‘旅’,他是个喜欢出去玩的人吧”。


走进现实版《入殓师》,日本殡葬行业里的中国人

“还有一个解释,就是他踏上新的旅程了”,吴杰说。


死亡,不是终结,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


亮叔:“如果一个字来表达你的人生的话...?”


吴杰:“‘’吧。无病、无事、安安全全。”


怀着温柔的情感


近年来,国内殡葬服务行业也试图用互联网打造信任,实现标准化服务。


然而在日本,殡葬行业以一种自然的方式进入了日常生活——2008年上映、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入殓师》,就讲述了日本入殓师的生活,直面了死亡议题。


日本的花艺店既可以接婚庆又可以接殡葬的活,地铁站或车厢内可以看见室内墓(纳骨塔)的贩售广告,在近两千家永旺超市也可以见到“安心的葬礼”的广告传单,上面有24小时的电话专线,提供29.8万日元到148万日元(约2万~10万人民币)六种不同价位的服务。


更有公司凭借殡葬服务上市,它就是吴杰现在所在的公司——镰仓新书,提供购墓、殡仪、佛坛等信息咨询和产品购买服务。


走进现实版《入殓师》,日本殡葬行业里的中国人


走进现实版《入殓师》,日本殡葬行业里的中国人

▲会员加长版


2003年,作为派遣员工的吴杰来到日本,在培训期间,慢慢喜欢上了日本。


走进现实版《入殓师》,日本殡葬行业里的中国人

大学毕业几年后,吴杰便进入这家运营“生命事业服务”的镰仓新书公司工作。


走进现实版《入殓师》,日本殡葬行业里的中国人

▲刚进殡葬公司时期

初次拜访吴杰的公司,亮叔拿自己开起了玩笑,“如果我死了的话,你帮我找一下比较好的墓地。”


吴杰似乎比亮叔知道得更清楚,“但是你的老家应该有墓地了吧。日本一般都是一家一个墓,如果你是长男的话,就要去接管父母留下来的、先祖代代相传的墓...”


走进现实版《入殓师》,日本殡葬行业里的中国人

▲会员加长版


在中国,墓多半是个人墓或夫妻墓。


但在日本,坟墓多半不是个人墓,而是家族墓。所以日本坟墓的墓碑上多半是写“某某家之墓”,而非某某个人的墓。


在这行干久了,吴杰了解得更深。他知道往生是一个必经的过程,神圣而庄严,送走逝者,启迪生者。


这在入殓式中,可见一斑。


在一场公司举办的体验葬礼流程的学习会上,节目组近距离观看了入殓式的流程。


走进现实版《入殓师》,日本殡葬行业里的中国人

仪式开始前,入殓师和“亲属”一起双手合十,向“逝者”致意。


走进现实版《入殓师》,日本殡葬行业里的中国人


为了便于穿寿衣,入殓师会先给“逝者”僵硬的四肢按摩


走进现实版《入殓师》,日本殡葬行业里的中国人

整理仪容后,入殓师和“家属”一同为“逝者”穿上寿衣


走进现实版《入殓师》,日本殡葬行业里的中国人


之后将“逝者”的双手摆放在胸前,并进行最后的整理工作

走进现实版《入殓师》,日本殡葬行业里的中国人

最后将“逝者”放入棺木中。

走进现实版《入殓师》,日本殡葬行业里的中国人


入殓式之后,是追悼会环节,公司职员们各自扮演一些家人角色,就像真的追悼会一样。


最后是“亲属”一同盖上棺盖,再次向“逝者”致意。


走进现实版《入殓师》,日本殡葬行业里的中国人

整个过程都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平静。在他们轻柔的手下,死亡似乎也没那么忌讳。


摄影师也感觉有点不可思议:我觉得那个气氛就是...干净,没有太多任何多余的东西。


吴杰表示同感:“日本的葬仪服务对人、对生命的尊敬,在细节上体现得非常好。而且葬礼也是跟自己心灵的交流。”

这让我想起的一个小故事——

有人问禅师,“佛说有三千大世界,人死后去做法事,是送人去哪个世界?”

禅师说,“人死了就死了。法事,其实是让活着的人心安啊。”


从生死学来说,祭祀、死后的法事,都是一种仪式,来处理亲人的哀思。就如《入殓师》里小林的温柔动作。


“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他永恒的美丽。这要有冷静,准确,而且要怀着温柔的情感,在分别的时刻,送别故人。静谧,所有的举动都如此美丽。”

——《入殓师》


珍惜一期一会

墓碑设计、入殓追悼、葬礼司仪等等,城市化发展越快,人们对殡仪服务就越依赖。


现在日本的墓地形式,也随着时代发生了变化,如今凭吊,可能不是去墓地扫墓,而是来骨灰堂祭拜


走进现实版《入殓师》,日本殡葬行业里的中国人

在东京净名院信徒会馆的全自动搬取式骨灰堂里,可以凭IC卡调取骨灰盒,就像立体车库一样。


调取时在机器中选择故人名字,按下确认键,系统就会

把骨灰盒调取出,放到参拜室供家属祭拜。


走进现实版《入殓师》,日本殡葬行业里的中国人


走进现实版《入殓师》,日本殡葬行业里的中国人

在地价非常高的东京,这样的扫墓系统比直接购买一个墓地来说,算是非常便宜,大概在80-90万日元左右(约5.2~5.9万)。


如此一来,你可能也会疑问,这样不就少了扫墓的感觉?以前扫墓,我们还会在墓地除除草、和亲人吃个饭、聊个天,也是亲人之间难得的见面机会。


但吴杰也给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潮流的变化。如果修一个几百万的墓,两三年也不去一次,我就觉得这个意义倒是不大。墓的大小倒是无所谓,一定要定期去扫墓,这是跟故人一个很重要的交流机会。


走进现实版《入殓师》,日本殡葬行业里的中国人


不论是与逝者的交流,还是生者之间的久别重逢,当我们懂得了离别的意义,才能更珍惜人与人之间的一期一会。


努力地活着


亮叔:你为什么不回中国?

吴杰:”也不是不想回中国,好像觉得自己手上的事情还没有做到爽。


其实吴杰对父亲的感情很深。吴杰的父亲也在殡葬行业工作多年,对吴杰产生了很大影响。


走进现实版《入殓师》,日本殡葬行业里的中国人

在吴杰进入这个行业之前的5-10年,他经常听父亲聊到这个行业,关于它的困难和问题。而吴杰的入行,也可以说是受到父亲一部分的熏陶


那么,这行最大的魅力是什么?


走进现实版《入殓师》,日本殡葬行业里的中国人

提供人和人之间交流的一个场所吧,离开的人和留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之间。所以现在我每次回国时,尽量抽时间让父亲带我去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边去扫墓。


扫墓的时候,我就想到他们以前是什么样、他们经历过什么。然后回家就会想到自己,我现在在经历什么、我应该去做什么。人都是要经历这一部分。我觉得不用把它想得非常远,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走进现实版《入殓师》,日本殡葬行业里的中国人

人,终究有一死,一切终将会化解,而努力地活着,也许就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所以,“你住在这里的理由是什么?

吴杰证明自己吧。我还没做完自己该做的事情。


走进现实版《入殓师》,日本殡葬行业里的中国人

亮叔:那你以后的目标是什么?

吴杰:让自己在这个行业尽情地翱翔。


亮叔:你真的喜欢这个行业啊?

吴杰:我已经换不了行业了,真的。


临别匆匆,最后这句话却意味深长


不必害怕别离,只要还爱着

只要还记着那个想念的人

一定会在某一刻

以温柔的姿势拥抱你 和你重逢

——《寻梦环游记》


我住在这里的理由 203


● 殡葬行业的日常是什么?

● 是什么让亮叔连连惊叹...


公司声明

本内容为原创 如有盗用将采取法律途径


编辑 | 阿群

图片 | 吴杰、和之梦

参考资料 | 商业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