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與管仲的君臣相得,有一人功不可沒!

春秋戰國時期,管仲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然而,在這對君臣打造屬於他們的偉業前,他們兩可是仇敵的關係,管仲還差一點一箭射死齊桓公。後來多虧了管仲的一位朋友,齊桓公與管仲才冰釋前嫌,成就了千古佳話,今天筆者就給大家講講這三個人的故事。

齊桓公與管仲的君臣相得,有一人功不可沒!

齊國稱霸

管仲與齊桓公的相遇要從王位繼承戰爭說起。齊桓公姜小白與公子糾都是齊僖公的兒子,齊僖公死後,由他們二人的兄長齊襄公即位,齊襄公是個荒淫無道又殘暴的君主。所以齊桓公便由鮑叔牙輔佐著逃去了莒國,而管仲則輔佐著公子糾逃向魯國。後來齊襄公在政變中被殺死,齊桓公和公子糾便急忙返齊,因為先到的那個人便是國君。管仲向公子糾獻計劫殺齊桓公,於是便有了管仲在莒國與齊國邊境暗箭射殺齊桓公的一幕,然而管仲很倒黴的一箭射在齊桓公的腰帶扣上,齊桓公咬破舌尖假裝吐血身亡。不知齊桓公詐死的管仲一行人,果然沒能及時趕到齊國,被齊桓公搶先登基,併發兵打敗了公子糾和支持他的魯國軍隊,公子糾被殺,而管仲在逃回魯國後被囚禁了起來。

齊桓公與管仲的君臣相得,有一人功不可沒!

齊桓公

剛上臺的齊桓公面對錯綜複雜的內政外交局勢,苦於沒有合適的人才來輔佐他。便向鮑叔牙詢問有什麼賢才能來齊國輔佐他,於是鮑叔牙便推薦管仲,並總結出5點自己比不上管仲的地方:愛護人民,治理國家,結交諸侯,制定法規和戰略戰術。鮑叔牙同時還勸說齊桓公不要因為管仲射了他一箭而不用他,因為那是管仲在為自己的君主效力的緣故,還向齊桓公獻上了把管仲從魯國那裡要出來的計謀。後來事情很順利,在齊國使者的威脅下,魯國乖乖的放了人。等管仲到達齊國後,齊桓公多次沐浴並用香料塗身。親自到城外迎接他,和他坐下來一起談論天下大事並最後把國相的位置給他,讓管仲輔佐自己治理齊國。

齊桓公與管仲的君臣相得,有一人功不可沒!

君臣相得

可以說管仲和齊桓公這對君臣,從敵對到相知相得共同治理國家,鮑叔牙是功不可沒的。管仲在成為齊國國相前是很衰的,他曾經三次被諸侯徵召做事,卻三次因不稱職被流放;三次參加戰鬥,卻因點擊老母而臨陣敗逃;他輔佐的公子糾戰死,他的同事召忽為了公子糾自盡而他卻投降被囚禁,而這一切在當時的人們看來是恥辱的事,卻被鮑叔牙所理解,難怪管仲會說鮑叔牙才是理解他的人。而鮑叔牙也因自己看人的眼光和自己的肚量被後世稱讚。

齊桓公與管仲的君臣相得,有一人功不可沒!

管鮑之交

沒有管仲內政外交方面的獨到見解,齊國便不可能稱霸;沒有鮑叔牙的推薦,齊桓公便得不到管仲的輔佐,而管仲大概也會在魯國被處死;而如果齊桓公不是從諫如流的性格,那麼管仲的政策也不會得到落實。齊國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國家,這與管仲,齊桓公和鮑叔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三個人少了一人,歷史便會因此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