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創新中心轉移,中國或接捧下一棒

科幻小說《三體》中曾經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技術爆炸。當一個文明在短時間內出現了指數級技術增長,就進入了技術爆炸。現階段,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量子計算等技術的蓬勃發展,全球正邁入新一輪科技革命中。

科技創新中心在各國轉移

從軸心時代開始,到工業革命之前,科技的進步大致是勻速的。在工業革命之後,科技進步的速度明顯加快,重要科技成果出現的密度越來越高。

科技創新中心亦先後在英國、法國、德國、美國等國家轉移,究其原因是這些國家抓住了每一次重大技術革命及相應的產業革命所帶來的歷史性機遇,進而佔據了世界經濟主導地位和科技創新領先地位。

日本學者湯淺光朝用定量的方式描述了16—20世紀世界科學活動中心及其轉移的情況。如果一個國家的科學成果超過全世界總數的25%,則這個國家就稱為世界科學中心;該國成果超過25%所持續的時間,稱之為科學興隆期。

1660年—1730年,英國倫敦地區恰逢人類進入蒸汽動力時代,成為第一個全球科技創新中心並長期保持。緊緊抓住第一次科技革命成果的英國也因此成為世界第一個工業強國。

1770—1830年,法國積極推進本國的工業化進程,大力發展本國的獨特工業體系,提升了法國的整體工業實力。國家支持自然科學,使科學研究建制化,極大地推動了當時科學研究事業的發展。

1810—1920年,德國成為了以電氣和化工為標誌的“新工業”的引領者,並取代法國成為新的科技創新中心。

1920年以後,美國積極應用移民政策吸引大量的科技人才,領銜了以電子信息等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其波士頓及硅谷等地區成為首屈一指的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其後日本、亞洲四小龍等依靠科技創新實現趕超成為發達經濟體。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這些國家在一定歷史時期是世界主要的科學中心和創新樞紐,擁有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機構、研究型大學和創新型企業,湧現出一批世界頂尖水平的科學大師和專業技術人才,能夠持續產出重大原創科學思想和科技成果,引領世界科技發展潮流和方向。

科技強國,最好的投資機會在中國

從世界歷史上看,大國崛起呈現“科技強國-經濟強國-政治強國”的歷史規律。科技革命的發生,每一次都深刻影響了世界力量格局。

16、17世紀,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相繼掌握先進航海技術,成為當時的世界強國,但由於未能進行持續的的科技創新,繼而被其他國家超越。2006年,世界銀行《東亞經濟發展報告(2006)》首次提出“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概念。報告認為:

鮮有中等收入的經濟體能夠成功躋身為高收入國家——這些國家往往會陷入經濟增長的停滯期,既無法在工資方面與低收入國家競爭,又無法在尖端技術研製方面與富裕國家競爭。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轉移,中國或接捧下一棒

(世界銀行將世界各經濟體按年人均國民總收入(GNI)分為低、中、高3組,根據2019年7月的最新標準,低收入為GNI 1025美元以下,上中等收入為1026~3995美元,下中等收入為3996~12375美元,高收入為12376美元以上。)

毋庸置疑,未來30年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孕育發展的關鍵時期,世界科技和經濟競爭格局將迎來新一輪大調整、大變革。而中國正處於邁向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機遇期。

2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高技術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8.8%、8.4%和6.7%,增速分別較規模以上工業快2.9、0.5和1.4個百分點。全年高技術產業、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分別比上年增長17.3%和9.8%。新興工業產品產量快速增長,服務機器人、太陽能電池和移動通信基站設備分別比上年增長38.9%、26.8%和14%。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2019年信息服務業同比增速高達18.7%,全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完成軟件業務收入71768億元。從子行業來看,旅遊平臺、大數據雲計算等眾多子行業增速達30%-50%。每個子行業都誕生了一批獨角獸企業,使得中國企業在全球創新創業領域的話語權迅速提升。

截至2019年底,中美獨角獸分別佔全球比重為12.6%和55.9%。未來信息服務業與人工智能、AR、VR技術結合仍將釋放巨大的增長潛力,將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重要動能。

總體來看,中國的基礎研究能力雖與世界科技強國仍然存在差距,但仍在持續推進研發。截至2019年底,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累計設立21支子基金,資金總規模達到313億元。全年商標註冊數量比上年增長27.9%。簽訂技術合同成交額比上年增長26.6%。

2019年10月16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佈《世界知識產權指標2019》。報告指出:2018年全球創新者共提交了330萬件專利申請,連續第九年實現增長,漲幅為5.2%。其中,2018年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專利申請數量最多,達到創紀錄的154萬件,佔全球總量的46.4%。排在中國之後的是美國、日本、韓國和歐洲專利局。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轉移,中國或接捧下一棒

自2006年,中國頒佈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以來,中國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大力營造有利於創新的制度文化環境,科技論文和專利為代表的國家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正快速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轉變,基本形成了美國“一超”與歐洲、中國和日本“多強並存”的世界科技發展格局。

現如今,新一輪產業革命呼之欲出,相信中國會成為下一個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