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碧鸡关旁车家壁村碧映寺

昆明碧鸡关旁车家壁村碧映寺

车家壁村碧映寺山门


在滇池的西北岸边,碧鸡山之麓有个彝族村子——车家壁村,比起大名鼎鼎的碧鸡关,很多人甚至不知道碧鸡关旁边的这个村子。更别说这个村子旁边的碧映寺了。

昆明碧鸡关旁车家壁村碧映寺

碧映寺地理位置

其实,碧鸡关、车家壁、进耳山、进耳寺这些地名,在382年前的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的《滇游日记》中早有记录。徐霞客在《滇游日记十》戊寅(1638年10月28日)的日记中写道:

二十八日平明,东行一里半,上坡,为安宁东界,由此即为昆明地。陂陀高低不平,以渐升陟而上八里,其坞自双尖后进耳山来,路遂由南陇上。又二里,山坳间有聚庐当尖,是为碧鸡关。盖进耳之山峙于北,罗汉之顶峙于南,此其中间度脊之处,南北又各起一峰夹峙,以在碧鸡山之北,故名碧鸡关,东与金马遥对者也。关之东,向东南下为高峣,乃草海西岸山水交集处,渡海者从之;向西北下为赤家鼻,官道之由海堤者从之。余时欲游进耳,遂西北下坡半里,循西山北行。二里,有村在西山之麓,是为赤家鼻。大道由其前北去,乃西折而入村。村倚山而庐建房。有池潴坡侧,大不逾五尺,村人皆仰汲焉。中复有鱼,有垂钓其上者,亦龙潭之浅者也。由池南上坡,岭道甚峻。

半里,登冈上,稍北而曲,有坊当道,则进耳山门外坊也,其寺尚隔一坑。由坊西望,见寺后大山环于上,此冈绕于前,内夹深坑,旋转而入,若耳内之孔,寺临孔上耳朵边,以“进耳”取名之义,非身履此冈,不见其亲切贴切也。进坊,西向沿坑入,半里,有岐西逾大山之坳;而入寺之路,则沿坑南转。盘崖半里,西上入寺中。寺门东向,登其殿,颇轩爽,似额端,不似耳中也。方丈在殿北,有楼三楹在殿南。

从以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徐霞客笔下“赤家鼻”就是我们今天的“车家壁”,虽然字变了,但是读音基本没变。碧鸡关虽然城关毁了,地名还在,“进耳山”也还是徐霞客笔下的“进耳山”。

昆明碧鸡关旁车家壁村碧映寺

进耳山远眺


车家壁村后有一庙宇,叫碧映寺。我查遍资料,就是不知道这个碧映寺的来历。问了几个车家壁村的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从外观看上去,碧映寺像是新建的。按道理车家壁附近有进耳山,进耳山原来有进耳寺,后来已毁。徐霞客还在《滇游日记十》里记录了进耳寺呢。我心里想,真不知道建寺庙的人是怎么想的,既然要建寺庙,干嘛不重建西山九寺之一的进耳寺呢?有历史、有传承、有徐霞客的《游记》可供参考啊!

昆明碧鸡关旁车家壁村碧映寺

碧映寺围墙


偶一日,翻阅《彝族才子那文凤的奇异对联》一文时,几行字跳入我的眼中,看完这几行文字,我恍然大悟,心中碧映寺来历的疑问马上水落石出。原文如下:

原悬挂于车家壁村土祖庙(现称为碧映寺)正殿立柱上的一幅那文凤所作对联,堪称佳作:“俨然天竺古先生,我真服此坦坦宽怀能怀举世;借问路旁名利客,你可知他嘻嘻冷笑是笑何人。”此联一直由那文凤第六代孙那车厚家珍藏,1986年后下落不明。

原来,碧映寺的前身是车家壁村的土主庙,因土主庙破败,后人修缮后改名为碧映寺。

昆明碧鸡关旁车家壁村碧映寺

远观碧映寺山门


为车家壁村土主庙(现在的碧映寺)题写楹联的那文凤何许人也,简介一下:

昆明碧鸡关旁车家壁村碧映寺

碧映寺内大雄宝殿


那文凤(1771年—1826年),字九苞,出生于昆明市西山区车家壁村,是清代云南著名的才子、诗人。自幼聪明过人,父亲那明见那文凤是一个读书的料子,便在农闲时到安宁盐矿背盐,挣点额外的小钱供那文凤读书。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那文凤中甲寅科解元,因此车家壁的群众称他为“那解元”。那文凤通五经,尤长诗和散文,著有《雁字诗》等。那文凤从小勤奋好学,知书达理,才华出众,13岁就能吟诗作对,是云南著名才子。曾在云南贡院题写了一副很有气势的对联:“文运天开,风虎云龙际会;贤关地启,碧鸡金马光辉。”

昆明碧鸡关旁车家壁村碧映寺

碧映寺就是车家壁村的土主庙,有牌匾为证。


数百年来,车家壁群众普遍崇信土主,在村后盖有土主庙。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都要到土主庙做会,以祈求土主保佑本寨人民清吉平安,五谷丰收,六畜兴旺。正月十四日晚,村民自觉推举头人(轮流作头),凑米、凑钱、杀猪、宰羊,请毕摩(西波)念《金刚经》、《山神经》以求天神赐福,并在庙前烧香磕头,祭祀祖先神灵。然后在庙前野炊,青年则吹笛、琴、唢呐,敲锣打鼓,尽兴歌舞,娱乐整整一日。这祭祀娱乐的风俗,一直延续至解放前夕。人们还在土主庙前建立月台庙,“培风脉以壮奇观”。那文凤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十一月初八日,撰写了《建月台庙序》。它既是一篇风俗碑文,又是一篇状写车家壁村的优美散文。

昆明碧鸡关旁车家壁村碧映寺

土主庙一角

现在,终于弄明白了车家壁碧映寺的前身就是土主寺。土主寺原来藏身在碧映寺内呀!这个土主寺也是颇有历史和来头的,毕竟清朝乾隆年间的的解元那文凤为土主寺题写过楹联,撰写了《建月台庙序》,土主庙文化底蕴深厚,真个是要历史有历史,要人文有人文。也明白了车家壁群众因为普遍崇信土主,故要修复土主寺而不重建进耳寺。不明白的是,土主寺为何更名为碧映寺?就像不明白官渡古镇的百年妙湛寺改名为“官渡少林寺”一样,是我守旧吗?还是寺庙商业化太厉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