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點讚的朋友圈背後,藏著多少被掏空的“屍體”

前段時間,有個女孩做了件很雞賊的事,引發全網熱議。

淘寶店主李先生,四月接了個“大單”,一個姑娘在他店裡一口氣買了18件衣服,總價4000多元。

當店主還沉浸在大單的喜悅中,不料五一小長假後,姑娘突然說不喜歡,要全部退貨。

李先生很鬱悶,加了姑娘微信,想問個明白。

結果一看姑娘朋友圈,傻眼了。

五一期間,姑娘和閨蜜去西藏旅遊,穿著他家的衣服拍了好多照片。李先生仔細一算,姑娘從購買到退貨的時間,正好是七天,可以無理由退換。這讓李先生很難接受。他找到姑娘想好好問問,到底是“不喜歡”,還是早就計劃好“穿幾天玩玩就退掉。”

結果人家姑娘很強勢:反正我收貨沒超過七天,也沒摘吊牌,你退就得了,哪那麼多廢話。

憋屈的李先生,無耐之下只好找了媒體。

事件迅速發酵。

當事姑娘小黃很快就被人肉了出來,電話,住址,真實姓名瞬間被公之於眾。

重壓之下,小姑娘選擇了道歉。表示自己確實不該心存僥辛用不喜歡的衣服拍照,但從來沒有一開始就退單的想法。

本以為風波就此平息,沒想到有個和姑娘同團旅遊的網友爆料:旅遊9天,小姑娘和閨蜜每天都換不同的衣服各種拍照,2人一共18套衣服。

姑娘喜不喜歡這些衣服且不討論,但穿著衣服拍美照發朋友圈炫耀的目的卻昭然若揭。

不知從何時起,朋友圈都是帥哥美女,全是精緻得如偶像劇一般的生活質感。

有人說:“朋友圈的美好生活,是對現實喪生活的一種抵抗。”

誰說不是呢?

01

你點讚的朋友圈背後,藏著多少被掏空的“屍體”

有個幾年不見的校友,最近加了微信。

當點開她的朋友圈,一剎那,我被她的顏值和努力所吸引:

在星爸爸裡用筆記本電腦工作的側顏,柔和的陽光從她臉頰劃過,不僅好看,還很努力;

早上7點跑步打卡,大汗淋漓,看起來健康又活潑;

週末爬山騎行,一百分的元氣美少女,正能量滿滿;

出國旅行,參觀博物館,傳播當地人文情懷,給人博聞強識且很愛讀書的樣子;

看完她的朋友圈,由衷感慨,這個女孩子真的太努力了,不禁心生自卑。

直到有天,和一個熟悉她的朋友交流,無意間聊到這個勵志的女生,才恍然大悟。

同學叫她運動,她從來不參加,所謂的跑步,爬山,騎行,是同學軟磨硬泡,她才勉強參加的;她很少完整看一本書,逛街美容和刷劇才是她的生活常態;而現實中的她比照片胖很多,朋友圈的美只不過是“照騙”而已。

簡直不敢相信,朋友圈如此“努力”的人,現實生活卻這樣得過且過。

有多少人像她一樣,現實生活中明明有些喪,卻要假裝在朋友圈裡很陽光。

吃頓大餐,一定要表現得“歲月靜好”;

旅遊,一定要拍那些所謂的網紅景點;

買件衣服,一定要把名牌的LOGO秀出來;

開個車,一定要不小心暴露方向盤的車標;

......

可笑的是,我們漸漸習慣了這樣假裝很好的生活,習慣了給這樣的朋友圈點贊,也期待著被圍觀。而在現實的生活裡,我們卻迷失了自我。

02

你點讚的朋友圈背後,藏著多少被掏空的“屍體”

《奇葩說》裡的顏如晶說過一句話:記憶是工具,朋友圈也是工具,這只是你通過這種方式來了解一個人的途徑。

但很不幸,朋友圈已經漸漸成為我們用來掩蓋一些真實自己的平臺。

微信有個好友,做信貸的,他的朋友圈天天廣告刷屏。

有天,他突然發了一張和女朋友出去玩的照片。我在下面評論了一句:可以啊,終於看到女朋友的廬山真面目了。

晚上,他給我回復了一條語音:“別提了,我不是每天發朋友圈麼?女朋友說我從來不在朋友圈發我兩的合照,是因為不愛她,這不沒辦法,只好發了。”

愛不愛只有兩個人心裡最清楚,難道秀出來才是真愛?沒秀出來的都是不愛麼?

朋友圈裡還有個姑娘,經常撒狗糧,偶爾看看覺得挺甜,但看多了不免厭煩。

我問她,你這麼發,你男朋友還真實配合啊,一般男生好像都不太願意。

她無奈地說,她男朋友其實也不太願意,但他們是異地,一個月見不了幾次,每次都會拍好多照片,夠發一個月。她其實也不想發,但同事總會問她和男朋友怎麼了?能長久麼?

她說:“我聽著難受,所以要發點照片讓人覺得我很幸福。其實我兩之間早就出了問題,只是我不想面對罷了。”

聽完她的話,我不禁有點心疼這個姑娘。

一段感情出了問題,不是用溝通的方式去解決,而是通過朋友圈粉飾太平,欺騙自己。

我們總是希望,活出別人羨慕的模樣,但我們選擇假裝過得好的背後,卻是許多不為人道的苦。

03

在網上看過一個小故事,讓我動容。

小張,一個工作在北京的IT男。從小在家鄉讀書,因為不滿現狀,毅然出走,選擇北漂。

他從小嬌生慣養,到了北京卻因為房租貴住起了地下室,加班是常態,因為不會做飯,晚上基本都是一盒泡麵打發了,長此以往,身體也被拖垮了。

有一次,他正發著燒,接到母親電話,問他在幹嘛,吃晚飯了沒有。他騙母親,他正和同事在外面吃大餐。

而此時,他正一個人在醫院急診掛水。

母親讓他多吃一點吃好一點,千萬別省錢。他咬了咬嘴唇,回了句好。

掛了電話,他發了一條朋友圈,配圖是他上週發工資時犒勞自己的小火鍋,他寫下一句話:今天的晚餐,很棒。笑臉。

他打開只有父母一欄的標籤,設置了僅父母可見,發佈出去。閉上眼,眼淚已經在眼眶裡打轉。

對於父母,我們在朋友圈永遠過得很好,和朋友吃一頓大餐,看一場電影,都要表現得特別開心,我們知道,我們越長大,父母越脆弱。

小時候,父母是我們的依靠,長大了,我們也要為他們撐起一片天。

我們學會了報喜不報憂,我們害怕父母看到我們過得不好,我們只能把所有的苦都藏在心裡,默默地扛過去。

當父母打開我們的朋友圈時,讓他們覺得我們過得很好。

其實,我們只是在朋友圈,苦苦掙扎。

04

你點讚的朋友圈背後,藏著多少被掏空的“屍體”

為什麼有人喜歡假裝過得好?

知乎上有條高贊評論是這樣回答的:因為你羨慕那些過得好的人,自己也想成為那樣的人,決心努力一把,卻在突然之間放棄了之前的決心,內心卻毫無波動,這就叫做懶惰與迷茫。

懶惰的人永遠只能在朋友圈歲月靜好,而努力的人才能把生活真的過好。

勵志品牌《趁早》的創始人——王瀟,曾是央視一套的新聞主播。

入職央視6個月後,她發現當初擠破頭才得到的工作,卻成了當下不開心的原因,她毅然決然的離開了央視。

也許你會覺得她年輕氣盛,覺得她傻。然而她用成功告訴我們,她沒選錯。

離開央視後,她做了幾年外企白領,然後發現了自己身上知識體系的欠缺,於是回到校園,繼續深造。

求學過程中,她也沒有停下探索和尋找自己人生方向的步伐。

她和同學一起成立了一個小工作室,為別人做設計策劃,並在這次小小的創業中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

09年,王瀟在網上發佈帖子《寫在三十歲到來這一天》,半年間被轉載300萬次,成為網絡熱貼,之後,她趁熱打鐵寫下了《女人明白要趁早》,七年間出了五本書,幾乎都是暢銷。所有的這些努力,都為她的勵志品牌“趁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有人說,她的成功是偶然。但若沒有她從央視辭職的魄力,沒有她重回校園深造的勇氣,沒有她堅持探索不斷尋找人生目標的努力,這種“偶然”永遠都無法和她相遇。

努力不一定能讓人過得好,但不努力就只能在朋友圈假裝很好。

你必須很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作者:週一醬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