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實用攻略!博士生如何準備論文答辯?

超實用攻略!博士生如何準備論文答辯?

來源 | 學位與寫作


今天,高校“線上答辯”上了微博熱搜。


又到一年畢業季。對於準備畢業的博士生來說,學位論文答辯成為當前的一項重任。


同時,受疫情影響,很多高校已確定通過在線方式完成答辯工作。


在這種情況下,答辯PPT和報告準備得是否充分更加重要。


對此,本文給出了詳細的建議,希望對正在準備答辯的博士生有所幫助。


通過論文答辯是申請博士學位的必要甚至是決定性條件。為此,不能簡單把論文內容拷到PPT裡去掉一些非正式段落,而需要對內容進行重新組織且依據答辯過程的特徵準備PPT和報告。


這裡介紹一些關於PPT和彙報的形式上的建議,供參考。對於科學層面和內容深度方面的建議,則需要與導師協商。


目 錄


1.做好以評委為中心的心理準備

2.構建適合宣講的PPT的頁面風格

3.前三頁PPT:首頁、簡介與內容提要

4.特別注意引言的要求

5.核心內容的重組建議

6.結尾的藝術

7.控制好時間


1

做好以評委為中心的心理準備


博士論文答辯具有評委職能全答辯流程嚴謹答辯過程長等特點。以第一個特點評委職能全為例,除了一般的答辯委員會成員外,還有至少兩名會行使其他它職能的委員。


如何考慮具有不同職能的委員


請向上滑動


1. 論文評閱人:答辯委員會成員中至少有一名論文評閱人,該評閱人對論文較為熟悉,可能提出更細緻深入的問題。不僅如此,該論文評閱人還會向答辯主席介紹你的工作,這對書寫答辯決議有重要影響。為此,準備PPT時,最好參考評閱人的評閱意見。

2. 分學位委員:答辯委員會一般會包含一名分學位委員(即答辯後參與審議你學位的成員),該委員將在分學位審議會上依據你的答辯表現簡介你的工作,以便其他分會委員投票時有依據,因此你的答辯能留下可圈可點的印象十分關鍵。

當然,其他答辯委員會成員也不能忽視。在任何情況下,準備PPT時,需要以全部評委為中心。為此,需要了解:

第一、評委是來聽你報告的,不是來讀你的PPT的。

第二、不能按照課件的形式準備PPT,即不能把評委當學生,而應該把評委當考官。

第三、評委是來挑問題的,不是來賀場的,雖然最終通過後都會給與祝賀。

第四、答辯時不僅需要通過宣講PPT來展示自己的工作,而且需要回答評委的提問。


為了突出以評委為中心,需要精心準備PPT和彙報,讓PPT適合講,避免由於講得不到位、重點不突出而增加回答質疑的難度。正因為如此,有必要事先了解評委的可能提問形式。


評委的常見問題與應對建議


下面給出常見的提問形式以及應答建議。

  1. 針對一個具體問題或術語要求提供進一步解釋。用盡可能簡潔的方式解釋。注意,這是最常見的問題。
  2. 問你一個常識性或專業知識問題。依據你的知識掌握程度回答。
  3. 指出你工作的不足,建議你未來考慮。簡單致謝並答應未來可以考慮。
  4. 指出一些錯誤,要求你改正。一定要致謝且答應改正。
  5. 對你的工作做一番評價,不明顯指出有什麼問題。簡單致謝。
  6. 評委之間產生分歧,提問轉為爭論。不搶話,不介入爭論,除非有評委邀請你介入爭論。
  7. 要你指出你的最重要貢獻是什麼或再次總結一下你的工作。你需要預備好你的回答。

其它需要注意的地方:

  1. 回覆問題時,應目視提問老師回答。
  2. 不要對評委的提問進行評價,如不要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您的知識真淵博”。
  3. 對於明顯無關的問題或錯誤的問題,注意禮節。
  4. 自己心裡不知道的問題,先停頓一下,表明你在思考,最後簡單回覆對不起,確實不知道。
  5. 回答問題時言簡意賅。
  6. 如果你在彙報過程中出現評委提問,儘量快速回答,如果做不到,可以申請彙報結束後再考慮回答,以免耽誤彙報和打亂思路。


除了以上七個問題,還可能有一些其它問題。例如,本文末尾的參考文獻[1]給出了一般答辯中遇到的20個常見問題。你可以依據這些可能的問題(有的問題不一定相關)提前做好準備。


2

構建適合宣講的PPT的頁面風格


雖然內涵重於形式,但好的頁面風格不僅會留下好的第一印象,而且更容易表達你的思想。這裡給一些建議,供參考。


6條關於PPT頁面風格的建議


請向上滑動


1.突出每一頁的主題並將其用作標題

每一頁PPT應有一個與本頁內容密切相關的主題作為標題出現。例如,介紹某一條結果時,以主要結果作為標題。不同主題的內容應分配到不同頁面之中。一個大的主題則可以分配到不同頁面之中。這如同論文的大綱,可以起到導航作用,評委看到標題就大致瞭解你當頁的內容了。儘量不要使用內容提要的大綱作為標題。

2.可以用短語替代長句子

為了避免一頁的文字太多,可使用包含關鍵詞的短語句來交代你的意思。這些短語單獨出現時並不要求滿足語法規則,但你演講時,需要採用完整的滿足語法邏輯的句子。

3.優化排版

優化排版後,不僅視覺效果好,而且更容易理解。建議排版時考慮如下幾個方面:

  • 統一文法風格,統一文獻引用風格,統一字體(至少對於相同內容,統一字體)。
  • 注意字體大到讓最末排的觀眾能看得清主要元素。
  • 一頁PPT有不同內容時,按某種邏輯順序(如時間、重要性、繁簡等)排列內容,且邏輯順序按由左到右由上至下匹配。
  • 儘量下載一些經過排版設計的模板,在其中填寫自己內容。例如,一些資源可以提供為引言、文獻、方法、結果和討論等專門設計的PPT模板[2]。
  • James Hayton給出了製作PPT的其它一些要求[3]。這些要求涉及避免花哨的背景、儘可能避免使用動畫、翻頁注意事項等。


4.控制圖形、表格與公式等對象的數目

一頁PPT儘量不超過一幅圖形(可以包含子圖),除非用於對比或關聯。一幅圖佔的頁面儘量不到半頁。一頁PPT不能有太多數學公式,只放關鍵的公式,可以用文字或口語介紹其推導、意義和作用。

5 條目可定位

如果使用條目排列內容,建議不用大點作為條目符號。用數字或字母序號容易定位,這樣,評委提問時,可以明確指出是第幾條,否則還需要數數。例如,上面關於優化排版的五個條目並未使用數字類序號,這樣不利於定位。James Hayton[3]給出的三種條目風格(圖1)值得借鑑。

超實用攻略!博士生如何準備論文答辯?

圖1 條目的三種風格[3]

6.使用不同語氣區分不同來源

使用不同語氣區分對通用知識、文獻知識和自己的貢獻的交代。例如:

  1. 對於通用知識可以使用“我們知道”啟動介紹
  2. 對於文獻知識可採用“據某文獻研究”啟動介紹
  3. 對於自己的貢獻可採用“我們得到”、“我們給出”或相似短語啟動介紹。


3

前三頁PPT:首頁、簡介與內容提要


評委會聚精會神聽最先出現的三頁PPT。如果起始的三頁PPT效果不好,就會對餘下的演講不抱希望。


(1)首頁與開場白


首頁PPT的質量會給評委留下第一印象。好的開場白讓你接下來更順暢。起調不宜太高,就像唱歌起調太高會唱不下去一樣。念首頁PPT時,儘量不要看屏幕,而需要面對評委。一般不會記不住題目、導師姓名和自己的姓名。


博士論文答辯報告

用醒目的字體給出論文題目

學生:姓名

導師:姓名+職銜

學科:(一級學科名)

單位:(院系或對等機構名稱)

日期+地點


建議的開場白:一邊用誠懇的表情環視一圈答辯委員會成員,一邊念“各位答辯委員會老師,你們好!我論文的題目是...,我的導師是...老師(職銜高的應將“老師”改為“職銜”,如“我的導師是...院士”)。現在向各位評委老師彙報我的具體工作”。


不建議的口語:“歡迎各位老師參加我的彙報或答辯”。(歡迎詞應該是主持人說的)


(2)論文工作簡介


論文工作簡介可概括本論文面對的問題是什麼,問題的來源是什麼。概括論文開展了什麼工作,必要時指出目標是什麼。

圖2是論文工作簡介示例。


超實用攻略!博士生如何準備論文答辯?

圖2 論文工作簡介(D Goldenberg,年份不詳)


建議:論文簡介所包含的信息應儘可能簡練,以一分鐘的時間交代完,最後接一句口語“下面是具體內容介紹,先看內容提要”,並翻到下一頁內容提要。


(3)內容提要


第三頁是內容提要。不超過7個條目。核心內容的標題應儘量揭示主題或重要結論(不能寫成第n章)。用數字序號(而不是點號)區分不同條目。在每一條目對應的內容出現的起始位置,應重複出現內容提要一頁,並將對應條目的顏色加深。


內容提要

1. 引言

2. 核心內容1的標題

3. 核心內容2的標題

...

n. 結論與展望


口語建議:以“報告分為如下幾個部分”開始,接著唸完各條目,最後是“下面介紹第一個方面引言”。


4

特別注意引言的要求


引言的目的是交代問題的來龍去脈並給後面介紹核心內容進行鋪墊。書面論文的引言需要從引言的邏輯結構介紹三部分內容(論文引言的邏輯結構)。對於PPT演講,也需要突出這種邏輯結構。


第一部分是研究背景及其意義。以第三者的角度從背景引出需求,從需求牽引研究主題。這部分內容可以用一頁PPT展示。如果研究主題涉及比較重要的專業術語或概念,則可用另起一頁對具體術語或概念進行適當講解,必要時採用示意圖。注意,這部分不要提本文研究內容。


第二部分是研究動態。圍繞研究背景中的需求和研究主題,交代研究動態。可以按不同的小主題來歸類介紹研究動態,也可以按研究歷史、重要節點貢獻和近期研究等分類介紹。無論什麼方式,需要重點交代一些將被本文利用的觀點、結論和方法,最後適當指出不足(指相比於前面指出的需求還有什麼不足)。 注意,在這部分,不要以本文的研究結論評判別人的研究。


第三部分是本文工作。按順序交代:為了滿足背景中的需求,現有研究遺留了什麼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內容;本文將研究其中的什麼內容;本文的研究目標;本文的研究思路(或理論框架)。本文工作介紹儘量不要超過2頁,其中研究思路最好是單獨一頁。


本文研究思路(或理論框架)

你的研究就像要在地圖上找到一個要到達的目標,你給一個衛星地圖,在上面清晰地標明瞭路徑和關鍵切換路口,哪裡該換乘什麼交通工具,哪裡有崎嶇。

可以指明你採用了什麼方法(現有的、改進的、自創的),經過什麼主要步驟,突破什麼關鍵問題,獲得什麼結果,分析什麼,等。

研究思路一定要簡單明瞭,讓評委獲得了一個概要,接著往下聽就輕鬆多了。介紹研究思路時可以減緩語氣。


引言的介紹常見的不足是,引言的三部分內容各自為政,沒有形成邏輯關係,沒有理清問題的來龍去脈和建立上下文關係。具體而言:

  1. 研究背景中未指出需求,未牽引出實現該需求的研究主題應該是什麼。
  2. 研究動態講得太細,但沒有提煉要點,沒有圍繞背景中的需求介紹動態。
  3. 本文工作沒有呼應研究背景中的需求,沒有結合研究動態遺留的研究內容來引出自己的內容。


5

核心內容重組建議


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和研究結果的分析是核心內容。書面學位論文有足夠的篇幅展開這些內容,但PPT不能太長,尤其不能事無鉅細地在這裡介紹。為此,需要重新組織內容


組織核心內容的標準形式與建議

第一類安排方式:第一部分交代方法、第二部分交代結果、第三部分討論結果。這種方式中規中矩,適合這三部分內容權重接近的論文。

第二類安排方式:按解決的問題進行分類。這種方式適合解決了幾個不同的重要問題的論文。

第三類安排方式:先交代完成做了哪些工作,接著按順序交代主要貢獻。這種方式適合包含幾個特別重要的、特別新穎的貢獻的論文。


其它建議:

  1. 不要將論文中的全部內容不加區分地一章接一章地拿來介紹,好像在快速宣讀書面論文一樣。
  2. 突出重點和難點,尤其突出意外的發現,突出自己獨到的思路。
  3. 在核心內容部分適當引用相關文獻,尤其是用到的別人的方法,有不同於別人的結果和超越別人的地方。
  4. 依據本文原創、別人的觀點和常識等區分語氣。詳細要求見構建適合宣講的PPT的頁面風格第6條。


6

強調結尾的藝術


你在介紹核心部分的內容時,由於複雜程度高,難免會有一些失誤或者卡殼,但這些不足可以通過好的結尾(通俗地說)“撈回來”。結尾是你的結論與展望,此時,你可以像背書一樣念為此精心準備的PPT,以避免卡殼和失誤。


結論、展望與致謝

首先概括論文工作:概括論文針對什麼問題、做了什麼工作、有什麼最重要的結果、是否實現了目標等。

清晰地提煉創新點:以條目形式羅列主要創新點,數目不要超過4條,並指出這些創新點有什麼重要性或作用。創新點是指帶來了什麼樣的新知識,可以是創造了什麼新知識、完善了什麼現有知識和拓展了什麼現有的知識。見對知識做出貢獻的三種類型(討論稿)。

給出展望:指出論文工作的不足、提出了什麼值得進一步需要開展的工作、個人有什麼打算。

最後可列出致謝對象:可以在最後一頁列出致謝對象作為結尾。此時不一定需要念致謝,可以等待答辯委員主席宣佈答辯決議後致謝。

結束建議:結尾時面向評委,結束語不要拖泥帶水,不要侃侃而談。

建議結束語:我的彙報完了,謝謝各位老師!

不建議的結束語:歡迎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不能採用的結束語:千萬別以會議主持人的口氣“命令”各位評委提問。例如,結尾時不要說“現在請評委老師提問”。提問應由答辯主席來宣佈。


7

掌握時間與時間分配


各單位對答辯人彙報PPT的時間可能有所規定。例如,清華大學研究生工作手冊“二、博士學位論文答辯程序及有關要求”第3(4)條“規定,由答辯人報告學位論文的主要內容的時間為約30-45分鐘。


如果答辯流程規定了宣講PPT的時間範圍,那麼建議取最短時間。例如,如果答辯流程規定用30-45分鐘宣講PPT,那麼儘可能按30分鐘演講時間來準備PPT。


那麼如何分配各部分時間呢?


由於核心內容的組織存在前述的三種不同情況(見核心內容的重組建議

),因此很難統一地規定各部分所佔的時間。凱特.海默恩(Kate Hemeon)將內容分成研究目標、文獻綜述、整體思路、研究方法、發現和建議幾個部分,提出的相應的時間分配為[4]:

  1. 研究目標:2 分鐘
  2. 文獻綜述和整體思路:5 分鐘
  3. 研究方法:5 分鐘
  4. 發現:10 分鐘
  5. 建議:5 分鐘

如果按上面的構成分配時間,那麼再加上開場白和其它一些時間,總的時間應控制在40分鐘以內。


在時間分配上,不管得到什麼建議,需要將主要時間留在那些能打動評委,讓他們記住要點和能突出你的特點和貢獻的內容上,而不應機械地為了平衡各部分要素來分配時間。


在回答問題時也需要注意控制自己回答問題的時間。儘可能言簡意賅地完成一個問題的回答,避免繞圈子和將自己繞進去。


Di Pierr提供了準備答辯的更多建議[5]。她在提建議前寫到:


對許多博士生來說,博士論文答辯——博士研究的頂點——存在於遙遠的未來。但如果不給出警示,他們會自認為這是一道屏障。他們想知道,作為研究生,他們將如何或是否會設法完成這一“最後的表演”,並作為真正的學者進入學術領域。


學生們從來沒有像他們所希望的那樣為這場活動做好準備。這一通過儀式作為一個神秘和未知的事件,一個哥特式的恐怖(gothic terror)在他們面前時隱時現。


當然不應該是這樣,一些預先的考慮和準備將會大大增強信心。以下建議將有助於學生控制這種令人緊張的感覺,並將其轉化為令人興奮、難忘和快樂的事件。


本文參考文獻

[1] List Of 20 Common Thesis Defense Questions You Should Be Prepared For,http://www.artistswithavision.com/top-20-questions-frequently-asked-during-thesis-defense

[2] Slide Team, Example Dissertation Proposal Presentation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Slides, https://www.slideteam.net/example-dissertation-proposal-presentation-powerpoint-presentation-slides.html

[3] James Hayton, How to design outstanding powerpoint slides January 27,2016,https://jameshaytonphd.com/quick-tips/how-to-design-powerpoint-slides-for-academic-presentations

[4] Kate Hemeon, M.A. Preparing for a Thesis Defense,http://www.msvu.ca/site/media/msvu/DefensePreparation.pdf

[5] Marianne Di Pierro,Preparing for the Oral Defense of the Dissertation,ASQ Higher Education Brief January 2010,http://asq.org/edu/2010/01/career-development/preparing-for-the-oral-defense-of-a-dissertation.pd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