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對女性有誤解有多深?才會說這句話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這句人人熟知的俗語,相信大家一定都有所耳聞,其實這句話是孔子他老人家說的,出自《論語·陽貨篇》,至今已經流傳千年。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對女性有誤解有多深?才會說這句話


孔子為什麼要說這樣一句話?

在《論語》原文裡面並沒有點名孔子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說出這句話,實際上《論語》中,孔子說過的很多話都沒有說明背景,關於這一句話,目前比較認同的一種情況是這樣的,當時孔子到衛國遊歷,衛靈公為了對孔子表示歡迎,立馬給孔子“奉粟六萬”,這在當時是很高的待遇了,甚至要比孔子在魯國當司寇時的待遇要好。

雖然衛靈公表面上對孔子很器重,但實際上,他只是利用孔子的威望來提高自己的名聲,並非真的想要他在衛國宣揚儒家治國思想, 因此,衛靈公給孔子安排的職位毫無實權。其次,衛靈公這個人私生活混亂,好色,不僅好女色也好男色。有一次,衛靈公和夫人一同乘車出去,讓宦官雍渠為參乘,孔子做次乘,招搖過市,這對孔子來說簡直就是人格的侮辱,顏刻問有何恥辱,孔子當即就說了:“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以此來指責衛靈公。

衛靈公無心讓孔子幫忙輔以人政,孔子在衛國沒能實現他的政治抱負,加上在衛國孔子受到小人構陷,沒過多久,孔子就離開了衛國,這句話更可能是孔子離開時發出的感慨。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對女性有誤解有多深?才會說這句話


怎麼理解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這句話

在孔子眼裡“君子”和“小人”最大的區別在於道德上,“小人”泛指那些道德卑劣之人,在這句話裡面指朝臣諂媚之人,要理解“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不妨先從後一句“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開始,後半句為前半句的“難養也”提出了原因所在。這句話中的“孫”在此處通“遜”,在這點上是沒有疑義的, 意思是說道德卑劣的人,是最難教養的,當你親近他們,他們就會不知天高地厚的胡作非為;當你疏遠他們,他們又會一直抱怨。

這句話最大的爭議就在於,孔子為何把女子和小人歸為一類人呢?這裡的“女子”又是指什麼呢?魯迅就曾經在文章中諷刺到:“將女子與小人歸在一類裡,但不知道是否也包括了他的母親。”事實上包括麼?

大家素來知道孔子主張“孝”道,“孝”字在論語中出現了17次,諸如“為人子,止於孝”,再如“子日:“孝以敬為先”這些都是孔子主張的孝道,孔子主張對父母和長輩要孝順、敬重和關愛,因此,這句話中的“女子”不太可能是指長輩中的女子。其次,根據“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的解釋,這句話表達的對象應該是地位相近的人。這樣一來就說的通了,女子是指平輩之人的那些女子,小人則是指道德卑劣的那部分人。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對女性有誤解有多深?才會說這句話


孔子對女性是否有偏見?

很多人都說這句話是孔子對女性的輕視,你認同麼?我是非常認同的,不過我認為這句話裡面孔子表現出來的不是對女性道德上的輕視,而是性別和地位上,我們可以通過三個方面看出。

首先,孔子在《論語》中表現對女子的輕視,並不止這一句,還有《論語·泰伯》中講到: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有婦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

舜有五位賢臣就能治理好天下,周武王曾說過自己有十個賢臣能夠幫他治理國家,孔子說:人才太難得了,不是麼?唐堯和虞舜時期,天下的人才是最多的,但是這十個大臣裡面,其中有一個是婦女,所以實際上只有九個人而已,周文王坐擁天下的三分之二,依然服事紂王,可以說周王的德最為高尚。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孔子並沒有把女子計入大臣裡面,認為女子不能稱之為能夠成大事的人,這也證明了孔子對女子在能力上有所輕視。其次,我們從孔子所處的時代去看,孔子處於春秋戰國時期,《禮記》中就有規定,“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可以看出這個時代對女性的約束比較多,在地位上也是尊卑有序,夫比妻高一等,妻比妾高一等,光是兒子的地位又分三等,妻子生的孩子是嫡子,妻子生的第一個兒子叫嫡長子,第二個叫次子,而妾生的孩子就叫庶子。在財產繼承上,他們依然也是根據地位尊卑繼承。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對女性有誤解有多深?才會說這句話

所以說,在這樣一個男女地位不平等的時代,對於女性的輕視只是他們的既定認知而已,普遍的男性都會認為女人就是要依附於家庭而存在的一個物種,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求孔子的思想能夠跟上我們新思想的步伐未免有點不現實了。

其實古代對於女性的輕視現象是非常常見的,雅典著名的文史學家色諾芬曾提出提出了女性美德的標準,那就是無條件地服從丈夫。他的老師蘇格拉底這樣的哲學家也認為女人屬於下等人,還有亞里士多德、柏拉圖都帶有輕視女性的言論。

因此,我們沒有必要因為孔子講了這句話,就否定了他所有的思想成就,更不要為了滿足孔子在人們心中的完美形象,就曲解了這句話。晉國士季曾說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要知道孔子是一位生活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名人,而不是一位21世紀的聖人,我們必須承認並非孔子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對的,但我們更肯定的是孔子的思想影響了中國近千年來的文化積澱,對後世影響巨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