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庭院经济,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我县针对贫困村产业基础差、企业招工难、贫困户务工难、村集体经济收入低等问题,积极探索特色产业扶贫新路子,打造以扶贫车间为载体、庭院经济为依托的就地就业脱贫新模式,着力解决村民就近务工和贫困群众增收难题。

扶贫车间+庭院经济,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
扶贫车间+庭院经济,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

走进九女集镇周庄村的扶贫车间,工人们正在忙着加工着各种样式的木制品。由于工作难度低、强度小,车间除了吸纳普通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外,更为劳动能力相对差、家庭负担重的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等群体开辟了新的挣钱门路。50岁的曹美堂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选择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就业,目前已经是生产线上娴熟的技术工了。

扶贫车间+庭院经济,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该扶贫车间生产的收纳筐、包装盒等木制品远销日本,并为周边村民提供30余个就业岗位,其中6户贫困户已经实现了脱贫。

扶贫车间+庭院经济,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

在九女集镇周庄村周长厚的家中,不少村民正在院子里编制藤椅,一片繁忙的景象。73岁的老人宋聚兰也加入到了其中。现在她一天能编十几个。

周长厚告诉记者,自己一直在外经营藤编生意,看到村里有很多闲着的村民,他决定把藤编技术引过来,带领村民在自家院子里发展起来。藤编技术简单易学,工作时间灵活,村民们纷纷加入进来。

扶贫车间+庭院经济,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我县利用各项扶贫政策和措施,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积极优化产业结构,立足“一村一品”,培育富民产业,变“输血”为“造血”,有力提升脱贫质量和群众效益,进一步夯实脱贫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