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策劃 | 舊書“新語”

煙火人間三千年,滋養了川人溫潤悠閒的精神空間,也沉澱出骨子裡的文人氣質。

在蓉城的大街小巷,和火鍋茶館一樣多的還有林林總總的書店。2019年,中國實體書店數量超過7萬家,其中成都以3522家的絕對優勢登上榜首。

對於四川的資格書迷而言,書不必新,“淘舊”中自有一番天地。相比方所、西西弗、鍾書閣這樣的新晉網紅書店,送仙橋、瑪塞城、四川書市才是打開他們閱讀記憶的那把鑰匙。

世界讀書日策劃 | 舊書“新語”

時至今日,這些曾經熟悉的二手書地標逐漸沒落,但川人惜書愛書的習慣卻一代代傳承下來。悄然無聲中,中國西南最大的二手書交易平臺在成都雙流一隅成長壯大……

從“商科男”到“百萬書蟲”

鱗次櫛比的書架、數以萬計的封裝書,成都市雙流區的某工業園區內,一家“倉庫書店”坐落其間,與附近雜亂的車間格格不入。

世界讀書日策劃 | 舊書“新語”

王龍,是這間“倉庫書店”的主人,也是西南地區最大的二手書交易平臺“漫遊鯨”的創始人。從2018年開辦至今,平臺已有近三百萬註冊用戶,每天有上萬本二手書在這裡找到自己的新“歸宿”。

世界讀書日策劃 | 舊書“新語”

和常見的二手書不同,經過“倉庫書店”翻新處理的二手書紙張潔淨、塑封完整,宛如新品。加上通常只要原價的三折以下就能買到,很受書迷們的歡迎。

“一本書的翻新過程包括去汙、打磨、消毒、塑封,成本不會很高,但是這樣的付出,會讓書籍完全改變狀態,很多客戶拿到之後都覺得跟新書基本沒有區別。”商科出身的王龍對數字很敏感,他留著利落的平頭,愛穿球鞋牛仔褲,乍眼一看全然不是書店老闆的樣子。

世界讀書日策劃 | 舊書“新語”

這兩年,王龍改變了用戶對二手書的刻板印象,他堅持從體驗感出發,結合大數據後臺,把二手書的價值做到極致。

這兩年,書也改變著王龍,讓他從一個不愛讀書的“商科男”成為每天早上堅持閱讀兩小時的“書蟲”,也逐漸明白平臺打造背後的真正意義。

從買一本書到邂逅一個靈魂

在王龍看來,對於愛書者而言,書的價值遠超其他商品,賣書買書背後更多的是一種精神需求。“我發現有些人比起新書更愛舊書,他享受的就是一個‘淘’的樂趣。舊書字裡行間的那種歲月的滄桑感,是新書沒有辦法承載的。”

世界讀書日策劃 | 舊書“新語”

因此,王龍決定為這些“有故事”的書進行特別處理,尤其遇到帶有字跡工整的讀書筆記或是夾著小物件的書,平臺會在售賣時註明。“意料之外是,這種類型的書會特別搶手,用戶會感覺收穫了一份原主人的特別禮物。”

世界讀書日策劃 | 舊書“新語”

在平臺的微信公眾號上,一位名叫“Biggg”的用戶留言寫道:“去年,我在‘漫遊鯨’購買的一本電影書裡夾著兩張泛黃的電影票,還有一本英文書裡夾著日本便利店的購物清單。那些不經意被夾進書裡的時光,邂逅到另一個人手裡,兩個陌生人因為一本書體驗了一場浪漫。那麼,希望我藏在書裡的小驚喜你也喜歡。”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有可能就只有一本書那麼近。”每當看到類似的留言,王龍都會有些感嘆。通過二手書交易,他與素未謀面的用戶似乎有了一種奇妙的情感聯絡。甚至有用戶擔心定價太低平臺做不長久,隨書寄來一袋大米,並留言說:“請你們一定要活下去。”

從深耕線上到佈局線下

近年來,關於“實體書已死”的說法甚囂塵上。那二手書交易的未來發展路會不會愈發艱難?王龍並不這麼想。

世界讀書日策劃 | 舊書“新語”

“我認為包括二手書在內的實體書交易仍舊會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因為,看書是一個長期的習慣,有讀書習慣的人他不會在某個時候突然放棄讀書。”王龍向記者舉了一個例子,2018年在天貓上購買紙質書的用戶超過一個億。“而我們現在才幾百萬用戶,所以應該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王龍特別提到,平臺上本土用戶的表現令他很驚喜。“四川用戶在平臺上無論是參與量還是活躍度都超越了全國平均數。相較於北上廣地區更喜歡一些經管、社科類的書。成都用戶則更喜歡生活類的書籍,這也很好地體現了成都人會生活、懂生活的特點。”

世界讀書日策劃 | 舊書“新語”

那面對線上閱讀和有聲讀物的不斷衝擊,這個西南最大的二手書線上交易平臺未來向左還是向右?王龍的思路很明確:繼續深耕實體書行業。“未來我們或許會佈局線下,將二手書的模式和線下的一些消費場景相結合,消費者在喝咖啡的同時能買到只有3、4折的書,我覺得這種模式在未來應該是有競爭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