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杖的名義

手杖,走路時手裡拄著的棍子,俗稱柺杖。名義,①名聲與道義,②表面上,形式上。

在我們的意識裡,人只有腿腳不靈便或身體不方便時才拄柺杖,因為它能幫助人行走與攀登,其實在我們的人生中處處都有手杖,比如朋友、同學、同事等都可稱之為杖,在我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都能助我們一臂之力,讓我們輕鬆渡過難關或險惡。不過,如果我們的手杖被蟲蛀過,或著地部分磨尖了,不但不會幫助我們,還有時會讓我們跌倒。朋同之杖亦如是。

西漢(陸賈)在《新語》中講道; “ 履危者,任杖不可以不固,任杖不固則僕”。行道困難或有危險時,手杖必須牢固,否則會讓我們仆倒。木質手杖牢固不牢固,需要我們細心檢查,朋同之杖牢固不牢固,更需我們去了解。

《新語》中曰; “杖聖者帝,杖賢者王,杖仁者霸,杖義者強,杖德者眾,杖讒者滅,杖賊者亡。秦以李斯、趙高為杖,故有頓僕跌傷之禍。”

這段話明確告訴我們,我們朝夕相處的朋同之杖,是有聖賢仁義德與讒賊之分的。是要去了解透徹的,不然,輕則摔我們個鼻青臉腫四仰八叉,重則傷筋動骨甚至送命。

歷史中一個個活生生的例子讓我們學習、警醒,如杖中之賢一一蜀漢諸葛亮,幫助劉備東結孫吳、南服孟獲,休士勸農、教兵講武。

杖中之仁一一春秋宋國樂喜,為政清廉,仁德睦鄰,拒絕獻玉,不貪為寶,視別人疾苦為自己疾苦。

杖中之義一一北宋范仲淹,慷慨兼濟天下,留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杖中之讒一一秦朝趙高,妖言惑眾,指鹿為馬,擅殺忠良。

杖中之賊一一春秋齊國易牙、堅刁、開方。

有空多讀書吧,用知識築起我們的鋼鐵盔甲,用智慧練就我們的金鐘罩鐵布衫。讓知識的長槍,刺破一切不懷好意的笑容背後的面紗,讓知識成為我們的照妖鏡,讓一切妖魔鬼怪一見到我們就現原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