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眼中的柳絮

春风吹绿了大地,天气日渐炎热,又到了柳絮飘飞的季节。

乾隆眼中的柳絮
乾隆眼中的柳絮

走在圆明园中,漫天飞舞的柳絮落在枝头、草地、湖中,随风一吹,又飞扬起来,落在了游人的发丝与面庞上,仿佛想要钻进游人的口罩中,易感体质的人颇为烦恼,时刻想要逃离它们轻盈的包围。柳树在中国古已有之,在我们这个诗意的国度中,乏色少香的柳絮也幻化成为充满感情色彩的传情之物。

东晋才女谢道韫以柳絮比白雪“未若柳絮因风起”,让白雪也仿佛变得灵动而富有生气起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柳絮也称杨花),韩愈赞扬缺少姿色的杨花、榆荚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留住春色。苏轼则“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柳通“留”,平淡无奇的柳絮也因之夹杂了几多相思的离愁别绪。吟咏着含蓄多情的诗句,这个轻飘飘的柔软之物似乎也变得不那么惹人恼了。

圆明园大大小小的湖边尽是依依的柳树,在清代自然此时也是柳絮如雪飘扬的时节,那个酷爱写诗的乾隆皇帝又是如何描摹这充满诗情的柳絮呢?

乾隆望着窗外这纷飞的柳絮轻舞,落入湖中仿佛为水铺上一层薄冰,“趁晴方舞雪,入水似铺冰”;轻拂的柳丝与柳絮让人恍惚身处烟雨迷蒙的江南,乾隆也忍不住向往着杭州宋代残殿的烟柳与西湖苏堤的莺啼,“烟中丝袅宋家殿,浪里莺流苏氏堤”;风中飞舞的柳絮让蝴蝶误以为是同伴也随之翩翩起舞,飞入池中则惹得鱼儿争相食之,激起层层涟漪,“洒宇飘飖迷蝶舞,入池喁唼惹鱼忙”,这寻常的柳絮顿时为盎然春意增添了无限的情思。

乾隆还调侃这柳絮并无什么用处,不过徒有其表,既不能像棉花一样制衣保暖,也不能像白雪一样滋润大地,遇到下雨就与污泥沾在一起,再也不能起舞了。没想到圆明园中这轻若无物的柳絮也曾让这位睥睨天下的君王激发了如此丰富的诗情和感慨!

乾隆眼中的柳絮乾隆眼中的柳絮

乾隆咏柳絮诗辑录

乾隆眼中的柳絮

柳絮五首(乾隆八年)

绿云红雨日逡巡,又见杨花点玉津。

未谱豳风歌七月,却看北地殿三春。

纷如道韫诗中雪,污比元规扇上尘。

每对清和赋云汉,长空宛转越愁人。

沿塘回首忆生稊,倏忽轻棉黯欲迷。

试看逐风真荡尔,可知辞干䇹愁兮。

烟中丝袅宋家殿,浪里莺流苏氏堤。

谁似参寥游物外,禅心灰尽喻沾泥。

簇砌铺阿色似霜,从知驹影迅堂堂。

披裘无那王恭老,泣路应怜阮籍狂。

洒宇飘飖迷蝶舞,入池喁唼惹鱼忙。

花天月地粘还滞,白白红红两不妨。

帘栊乱扑任雰霏,王谢应劳麈尾挥。

瓦雀半鹐书案腻,河豚欲上玉刀肥。

团风湘浦疑柑点,映月秦楼讶雪飞。

独有村民思麦雨,好将迷谷拟天衣。

春回南国恨何穷,别绪离情满碧空。

未必猖狂如浪子,每看摇落让雄风。

下帷雅称观周易,缚帚应须命越童。

不似武陵源畔树,糁波馀得一溪红。

——清高宗御制诗初集卷十三

乾隆眼中的柳絮乾隆眼中的柳絮

圆明园福海景区

柳絮答(乾隆十年)

乾隆眼中的柳絮

故枝多眷恋,薄质岂无心。

奈可稊全脱,而当春复深。

沾泥成梦幻,认雪是陶阴。

识得原无住,何殊坚固林。

——清高宗御制诗初集卷二十四

乾隆眼中的柳絮

柳絮(乾隆十七年)

迎夏真无爽,随风似不胜。

趁晴方舞雪,入水似铺冰。

——清高宗御制诗二集卷三十三

乾隆眼中的柳絮

松风萝月

乾隆眼中的柳絮

及节应时物尽同,

夏初柳絮自飞空。

方绵不足装衣用,

拟雪曾无利麦功。

落水似浮谁使泛,

沾泥难起旋成融。

雨沾多值轻盈日,

笑尔颠狂技欲穷。

——清高宗御制诗三集卷八十一

戏咏柳絮(乾隆三十四年)

[撰稿]

余 莉

[图片来源]

余 莉

[编辑]

朱 晓 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