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眼中的柳絮

春風吹綠了大地,天氣日漸炎熱,又到了柳絮飄飛的季節。

乾隆眼中的柳絮
乾隆眼中的柳絮

走在圓明園中,漫天飛舞的柳絮落在枝頭、草地、湖中,隨風一吹,又飛揚起來,落在了遊人的髮絲與面龐上,彷彿想要鑽進遊人的口罩中,易感體質的人頗為煩惱,時刻想要逃離它們輕盈的包圍。柳樹在中國古已有之,在我們這個詩意的國度中,乏色少香的柳絮也幻化成為充滿感情色彩的傳情之物。

東晉才女謝道韞以柳絮比白雪“未若柳絮因風起”,讓白雪也彷彿變得靈動而富有生氣起來。“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柳絮也稱楊花),韓愈讚揚缺少姿色的楊花、榆莢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隨風飛舞,留住春色。蘇軾則“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柳通“留”,平淡無奇的柳絮也因之夾雜了幾多相思的離愁別緒。吟詠著含蓄多情的詩句,這個輕飄飄的柔軟之物似乎也變得不那麼惹人惱了。

圓明園大大小小的湖邊盡是依依的柳樹,在清代自然此時也是柳絮如雪飄揚的時節,那個酷愛寫詩的乾隆皇帝又是如何描摹這充滿詩情的柳絮呢?

乾隆望著窗外這紛飛的柳絮輕舞,落入湖中彷彿為水鋪上一層薄冰,“趁晴方舞雪,入水似鋪冰”;輕拂的柳絲與柳絮讓人恍惚身處煙雨迷濛的江南,乾隆也忍不住嚮往著杭州宋代殘殿的煙柳與西湖蘇堤的鶯啼,“煙中絲嫋宋家殿,浪裡鶯流蘇氏堤”;風中飛舞的柳絮讓蝴蝶誤以為是同伴也隨之翩翩起舞,飛入池中則惹得魚兒爭相食之,激起層層漣漪,“灑宇飄颻迷蝶舞,入池喁唼惹魚忙”,這尋常的柳絮頓時為盎然春意增添了無限的情思。

乾隆還調侃這柳絮並無什麼用處,不過徒有其表,既不能像棉花一樣製衣保暖,也不能像白雪一樣滋潤大地,遇到下雨就與汙泥沾在一起,再也不能起舞了。沒想到圓明園中這輕若無物的柳絮也曾讓這位睥睨天下的君王激發瞭如此豐富的詩情和感慨!

乾隆眼中的柳絮乾隆眼中的柳絮

乾隆詠柳絮詩輯錄

乾隆眼中的柳絮

柳絮五首(乾隆八年)

綠雲紅雨日逡巡,又見楊花點玉津。

未譜豳風歌七月,卻看北地殿三春。

紛如道韞詩中雪,汙比元規扇上塵。

每對清和賦雲漢,長空宛轉越愁人。

沿塘回首憶生稊,倏忽輕棉黯欲迷。

試看逐風真蕩爾,可知辭幹䇹愁兮。

煙中絲嫋宋家殿,浪裡鶯流蘇氏堤。

誰似參寥遊物外,禪心灰盡喻沾泥。

簇砌鋪阿色似霜,從知駒影迅堂堂。

披裘無那王恭老,泣路應憐阮籍狂。

灑宇飄颻迷蝶舞,入池喁唼惹魚忙。

花天月地粘還滯,白白紅紅兩不妨。

簾櫳亂撲任雰霏,王謝應勞麈尾揮。

瓦雀半鵮書案膩,河豚欲上玉刀肥。

團風湘浦疑柑點,映月秦樓訝雪飛。

獨有村民思麥雨,好將迷谷擬天衣。

春回南國恨何窮,別緒離情滿碧空。

未必猖狂如浪子,每看搖落讓雄風。

下帷雅稱觀周易,縛帚應須命越童。

不似武陵源畔樹,糝波餘得一溪紅。

——清高宗御製詩初集卷十三

乾隆眼中的柳絮乾隆眼中的柳絮

圓明園福海景區

柳絮答(乾隆十年)

乾隆眼中的柳絮

故枝多眷戀,薄質豈無心。

奈可稊全脫,而當春復深。

沾泥成夢幻,認雪是陶陰。

識得原無住,何殊堅固林。

——清高宗御製詩初集卷二十四

乾隆眼中的柳絮

柳絮(乾隆十七年)

迎夏真無爽,隨風似不勝。

趁晴方舞雪,入水似鋪冰。

——清高宗御製詩二集卷三十三

乾隆眼中的柳絮

松風蘿月

乾隆眼中的柳絮

及節應時物盡同,

夏初柳絮自飛空。

方綿不足裝衣用,

擬雪曾無利麥功。

落水似浮誰使泛,

沾泥難起旋成融。

雨沾多值輕盈日,

笑爾顛狂技欲窮。

——清高宗御製詩三集卷八十一

戲詠柳絮(乾隆三十四年)

[撰稿]

餘 莉

[圖片來源]

餘 莉

[編輯]

朱 曉 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