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親”的崩潰,自從有了二胎,隨時都要提防兩個孩子打鬥

“老母親”的崩潰,自從有了二胎,隨時都要提防兩個孩子打鬥

作者:雪兒(爸媽進化論主筆)

01

都說疫情期間,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崩潰的老母親,這話,我信!

但如果你認為,雞飛狗跳的模式僅僅是:老母親對著一個小時寫不到7個字的熊孩子帶淚咆哮。

那就錯了!

二寶家的老母親崩潰模式更為多樣化,家有4歲和6歲兩寶的堂姐飲泣陳述:

“從睜開眼起,我的神經一刻不能放鬆,否則,不到兩分鐘必定傳來小寶的慘叫聲。

大寶看小寶就像“賊”,隨時都想衝上去給他一下子。

我不得不像防狼一樣防著大寶,上個洗手間也要帶著。

可還是沒能防嚴實,昨天中午,我才剛轉身去廚房拿個碗,小寶就被大寶的“飛碗”擊中。

揍了大寶一頓狠的,我一屁股坐在地上和兩個娃一起大哭,我真的太難了……”

隔著電話都能感覺到她的絕望。

手心手背都是肉,疼在誰身上,都疼在老母親的心上。

“老母親”的崩潰,自從有了二胎,隨時都要提防兩個孩子打鬥

02

在不少家庭,大寶和二寶就像天敵,令老母親陷入水深火熱中。

曾有網友打趣說:

自從有了二胎,為了隨時提防兩個孩子的權利鬥爭,整個人都神清氣爽了;

頭也不暈了,眼也不花了,動作也敏捷了,觀察力也變強;

這就是我生二胎的理由。

現實生活中,生二胎的理由卻不外乎是:要給大寶找個伴,讓他們相親相愛。

沒成想,結果只是創造了兩個天敵。

我當時也是抱著這樣的心態死活堅持要生個二寶的。

結果,我還沒出產房,大寶就火急火燎拉著奶奶趕回家,把自己的壓歲錢和玩具全藏起來。

藏完後,跑到醫院,趴在我床前,眼淚巴巴地望著我說:弟弟會把媽媽搶走的

姐姐給弟弟起名叫“垃圾桶”,只要他一哭,姐姐就會大喊“丟你進垃圾桶”。

我很害怕,她會在我打盹的哪一個瞬間,真的付諸於行動。

在我的嚴防死守下,弟弟終於有驚無險地長到了3歲。

這天,我見兩娃都坐在地上專心地玩自己的玩具,便進了洗手間。

一直沒傳來哭叫聲,我放心地在馬桶上享受了大約10分鐘的松馳。

出來後,傻眼了,兩娃都不在,我急得滿屋子找,邊叫著二寶的乳名。

突然從桌子底下傳來大寶嚶的哭聲,趴下一看,二寶正在大寶的身邊專心地擺弄小車車。

我邊責怪大寶,邊把二寶抱出來,大寶猛地往後躲閃,嚷著說:你只在乎弟弟。

看著她受傷的眼神,我的心猛地一下揪緊,才意識到自己的言行真的傷害到了大寶。

原來,那個隨時準備衝鋒陷陣的老母親不是消防員,更像是“縱火犯”。

“老母親”的崩潰,自從有了二胎,隨時都要提防兩個孩子打鬥

03

英國評論家弗羅斯特曾說:當你只有一個孩子時,你就是一個家長。當你有兩孩子時,你就是一個裁判。

不少老母親做“裁判”時總會附帶著一個“他小你要讓著點”的標準。

旦凡老母親第一時間衝進鬼哭狼嚎的“同弋相殘”現場,第一句喝令便是:

“你比他(她)大,不知道讓著點嗎?”

表面看很公平,可看在同是孩子,同樣渴求母愛的大寶眼裡,你就是“偏心”。

《少年說》有一個小姐姐上來吐槽爸爸媽媽偏心,為什麼雞腿每次都是弟弟吃,我也很想吃雞腿啊。

“老母親”的崩潰,自從有了二胎,隨時都要提防兩個孩子打鬥

媽媽在臺下強勢回應:“因為你是姐姐啊,就該讓著弟弟。”

“老母親”的崩潰,自從有了二胎,隨時都要提防兩個孩子打鬥

孩子哭得讓人揪心,聲淚俱下地喊著:我不想做姐姐,從來都不想,是你們要讓我做的。

生二胎就要剝奪大娃的權利無異於道德綁架。

這樣的結果,長期以往,輕則造成母子疏離,重則有可能會釀成家庭悲劇。

去年,一則大寶把二寶從8樓丟下,二寶當場就沒有了生命跡象的悲劇事件上了熱搜。

事件的導火索竟然是鄰居大媽對孩子說了一句無心的話:“你媽媽生了弟弟,不要你了!”

同年,廣州一小區內發生慘劇,18歲的哥哥在家中殺害了熟睡的8歲弟弟……

“老母親”的崩潰,自從有了二胎,隨時都要提防兩個孩子打鬥

04

龍應臺曾說:

作為第一個孩子,曾經獨佔父母的愛和整個世界後又被迫學習分享,他的態度是緊張的,易怒的,敏感的。

因此,處理二寶問題,老母親不得不著重從大寶的心理出發。

其一:用愛代表物質平衡

為什麼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對公平有執念?

研究指出:公平感根植於人類大腦,與生俱來;問題是,公平感是個因人而異的東西。

老母親要做到公平或許不難,但是讓每個孩子都感覺到公平,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諾貝爾文學獲得者莫言曾講過一則小時候和姐姐爭搶玉米餅的趣事:

總覺得姐姐的比自己手裡的大,搶過來後,又發現,原來自己那塊好像大點,再搶過來。

瞧,不管獲得多少,總會感覺別人的比自己多。

《喚醒半睡的自己》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你可以說給大寶聽:你是我們的第一個孩子,我們是你的父母。

我們百分之百地愛你,你比弟弟妹妹先來,你已經擁有我們百分之百的愛,還會繼續擁有我們百分之百的愛。

只有大寶打心底確信父母的愛從未變過,才會有精力對二寶展現出愛,願意跟他分享自己的幸福。

其二:不做“裁判”作“後援”

胡可在《媽媽是超人》中談到,她會給兩個孩子足夠的相處時間,讓他們摸索著自己解決問題,摸索出兩個人獨有的相處模式。

“老母親”的崩潰,自從有了二胎,隨時都要提防兩個孩子打鬥

她跟沙溢從來不在這個過程中過多介入,而是在問題解決後,再一併獎勵。

孩子間的親密關係都是在打鬧中慢慢形成的,老母親不必太過緊張,否則適得其反。

田亮則是定下了讓家裡的兩姐弟“有難同當,有福同享”的規矩,如果發生了爭執,兩個人都要受罰,並且沒收玩具,兩個人都不能玩。

相反,如果兩個孩子相處融洽,也會得到雙份的獎勵。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曲韻發現:三個或以上的孩子在一起,是社會,可能出現各種角色和關係;但當只有兩個孩子時,他們可以選的關係只有三種:陌生人、對手、夥伴。

“患難與共”走過來的兄弟姐妹,自然形成了夥伴關係。

聰明的老母親都不充當“裁判”的角色,加劇二寶的“敵對”關係,而是在他們解決問題後,做好後援,努力趕上,不讓“哥倆好”給孤立了。

其三:不平均分配,按需分配

正如美國親子教育專家勞拉·馬卡姆所說:孩子們競爭的原因是為了確保他們在危險和資源稀缺的情況下能夠生存。

這種資源便是能代表父母之“愛”的物質。

可是如果你給兩寶每人都買輛小車車,一定會引起新的一輪討伐:

“弟弟喜歡車車,你就買車車,我想要個籃球你都不讓!”

可見,“一碗水端平”的做法有時是極端的,連表面的公平都維持不了。

智慧如你,一定要懂得按照每個孩子的需求和喜好分配物質,這代表你對他們獨特的愛。

大熱韓劇《請回答1988》中,德善排行老二,平時一直是被忽視的那個。

但是德善一直熱愛著家人,長大後人格健全,和姐姐弟弟相親相愛,這是為什麼?

因為德善爸爸的經常跟她交談,讓德善明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同樣被父母愛著、注視著。

所以她不再執著於和姐姐弟弟“完全平等”、不再執著於比較。

大寶和二寶之間是“天敵”還是“夥伴”全取決於父母的態度。

作為父母,首先要明確大寶發出的信號,那是呼喚“愛”的渴盼,不是為了爭寵。

“老母親”的崩潰,自從有了二胎,隨時都要提防兩個孩子打鬥

05

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阿黛爾·法伯曾提出這樣一個假設:

“如果有一天,你的丈夫突然伸手攬住你說:“親愛的,我愛你愛得一塌糊塗,我決定了,我要再找個跟你一樣的妻子!”

你將會有什麼反應?

面對突然闖入的二寶,在大寶的眼裡,就像這個“第三者”。

將原本屬於TA獨享的愛,一下子被奪走大半,這處境,誰都沒法淡定。

大寶某些“過激”的行為,其實是孩子正用獨特的方式愛著我們,時刻證明自己的存在。

只有讓大寶知道,父母的愛從未走遠,才能讓TA心安。

愛不會令孩子迷失方向,而是明確了走向。

將“愛”的種子播進孩子們的心間,開出的花朵像一個個“愛”的抱抱,遍佈TA內心那片缺“愛”的荒漠,一生溫暖、順遂。

“老母親”的崩潰,自從有了二胎,隨時都要提防兩個孩子打鬥

作者簡介:雪兒,富書專欄作者,投稿變現營2020會員,嚮往遠方的詩意也沉溺眼前的苟且,喜歡寫有溫度的文字,願在溫情的歲月裡,你我共勉,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