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古村 600年的历史古老的门楼仍保留至今 鹤薮(sǒu)古村

鹤薮古村位于大鹏新区南澳办事处西涌社区,它南临西涌海滩,北靠七娘山。古村距离西涌海滩仅有900余米的距离,古老的门楼仍保留至今。鹤薮村村名原无书面记载,按当地方言(客家话)称为"鹤diu"村。"diu"为"巢、窝"之意,形容众多飞禽聚集在此栖息定居。解放后,曾登记为"鹤斗",后又改为"鹤薮",沿用至今。

深圳古村 600年的历史古老的门楼仍保留至今 鹤薮(sǒu)古村

深圳古村 600年的历史古老的门楼仍保留至今 鹤薮(sǒu)古村

鹤薮古村 村记

深圳古村 600年的历史古老的门楼仍保留至今 鹤薮(sǒu)古村

左为协天宫 右为古村旧时的小学

据鹤薮居民小组中协天宫内碑刻记载,刘氏先祖于洪武元年定居此地,至今已有逾600年的历史。据介绍,古村落坐西北朝东南,建筑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由东至西依次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传统建筑、九十年代初的平顶建筑、近年兴建的小洋楼。一条宽约4米的水泥路将古村落分为新旧两部分,新居民小组(即鹤薮二区)位于古村落西南方向,建筑延续了原有的布局,除了部分移居港澳及海外的居民外,大部分迁居到此。古村落布局规整,由13条横向街道和3条纵向街道贯穿整个村落,周边有一环村水系(西边水渠现已干涸),形成了“山林——村落——环村水系——田地”的格局。“古村落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老屋约320间。”鹤薮居民小组长刘焕金说,当地居民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共有刘、徐、陈、袁等12个姓氏,如今古村落内只有几户人家居住,鹤薮二区现有户籍人口约380人。

深圳古村 600年的历史古老的门楼仍保留至今 鹤薮(sǒu)古村

鹤薮古村落墙体大多以土、石为材料,少数以花岗石为墙基,部分外墙被描画出砖的纹理质感。东边大巷有两座保存较好的四合院,是旧时富裕人家的屋舍,四合院檐下有牡丹、兰花、喜鹊等彩画和木雕装饰。

深圳古村 600年的历史古老的门楼仍保留至今 鹤薮(sǒu)古村

鹤薮古村落的东北面是协天宫,据相关历史记载,协天宫于明万历年间修建,宫内有碑刻村记,原来摆放在此的光绪9年的老石碑,现已存放至深圳博物馆。协天宫旁边有一鹤薮小学,于1951年兴建。据当地居民介绍,鹤薮古村落很重视文化教育,协天宫曾作为鹤薮小学的劳作室。

“现在逢年过节,当地居民就会到协天宫祭祀先祖。”刘焕金告诉记者,协天宫前的古榕树迄今已有300年的历史。记者看到,榕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古老苍劲中透着勃勃生机,更有趣的是,它的底部看上去像一匹半蹲的高大骏马。

远眺鹤薮古村落,眼前是一片浓郁的岭南建筑,灰瓦白墙掩映在青山绿树中,秀丽中透着古韵。身处其中,徜徉于古村巷道,所及之处皆是斑驳痕迹,说不清的幽静与沧桑。

深圳古村 600年的历史古老的门楼仍保留至今 鹤薮(sǒu)古村

赛龙舟是南澳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很流行,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赛龙舟将成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南澳有着悠久的龙舟文化传统,过去,这是一项趣味盎然的民间乡土风俗文化活动;现在,随着时代的演变,划龙舟成为南澳全民健身运动的“嘉年华”。“

传说,很久以前,西岸没有河流,只有一条又小又脏的水沟。一天,有个打鱼人在水沟里网住了一条小蛇。这条小蛇十分奇特,尾部有九片闪耀的鳞片。当渔人把手触向鳞片时,蛇眼里闪着乞求的光芒,十分可怜。渔人顿生恻隐之心,抚了一下它的鳞片,就把它放回了水沟。谁知那九片鳞忽然落了,小蛇长身而舞,化为一条小龙。原来,它是一条上天的神龙,因触犯了天条,受玉皇大帝处罚,变成这模样,它的尾巴上被加了九把锁─就是小蛇尾上的九片闪耀的鳞。玉皇曾言:“这锁要打开,除非得到人的阳气。”刚才渔人无意中竟打开了小龙身上的千年枷锁。小龙为了感谢渔人,在水沟里不停地翻动,并从口里不停的喷出水来,灌注在小水沟里。慢慢地,小水沟变成了大河(也就是现在的西岸河),河水为西岸带来了五谷丰登。为了纪念这条神龙,人们把沿河的村子称为龙头寨,上龙首等村。在神龙升天这一天,也就是端午节举行赛龙舟,以示庆贺。

深圳古村 600年的历史古老的门楼仍保留至今 鹤薮(sǒu)古村

“ 舞草龙”又称“舞火龙”,是南澳渔民极具特色的风俗。舞草龙主要分为“扎龙”、“舞龙”和“送龙”三个部分。

南澳“舞草龙”是南澳渔民在长期海上生活、习作中形成的以娱神、娱人为内容,以舞草龙拜祭为载体,含有历史、民俗、艺术等诸多文化内容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对研究南澳渔民的生产、生活历史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舞草龙”是深圳渔民文化的精髓之一,它集中体现了渔民文化的思想、信仰,它还是南澳渔民凝聚民心、对外交流和民俗传承的重要舞台,所以它还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其最大特色是当天上山割草,当天扎龙、当天舞龙、当天化龙,所有程序都是在一天之内全部完成的,这是区别于任何一个地方舞龙的颇具特色的一种民间舞蹈。

草龙是用山上剑草捆扎而成。年初二上午把剑草和净草割回来晒干,下午用绳子把草扎成每节约1米长的龙身,并用带有叉的木棍牢牢撑住龙身。整条草龙由龙头、龙珠、龙身和龙尾所组成。

晚上,把扎好的草龙搬到天后庙门前小广场上,开始舞龙。舞龙者按步行进,龙珠动,龙头跟着动。舞龙头擎向右,龙尾就摆向左,火龙逶迤曲折地前进。火龙所到之处,家家点燃红烛,奉上生果、水酒,燃放爆竹和纸宝。此时,整个渔村一片欢腾,一派节日喜庆景象。

最后,舞草龙队伍来到海边,举行“化龙”仪式。先举龙向西北方拜三拜,然后把龙头放上,龙尾放下堆在一起。接着烧纸宝蜡烛及龙衣,最后点燃草龙,并燃放爆竹。全村男女老少都来送龙,围观群众站在海提上,一时间,鞭炮、锣鼓齐鸣,火光冲天,场景蔚为壮观。

深圳古村 600年的历史古老的门楼仍保留至今 鹤薮(sǒu)古村

盆菜宴,由于参与的人数多,场面宏大壮观,身处其中的参与者,很容易被现场隆重热烈的氛围所吸引。亲情,友情,热情....——也许这正是盆菜宴传统文化魅力的体现吧!

广东盆菜宴的流行,有一个动人的爱国故事。话说南宋瑞宗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元兵挥师南下,直逼南宋行宫。宋末皇帝炳南逃,由福建海路仓惶出走。同年12月,他们抵达惠州的甲子门(今陆丰市甲子港),再乘船推进至今香港新界元朗屏山乡「邓氏宗祠」,肚饥求食,乡人慌忙拿出饭菜来招呼饥寒交迫的宋炳帝和宋军。然而茫茫雨夜,难找到食物,于是各家各户就把残菜剩饭拿了出来。有的是炖够火候的萝卜角,有的是吃剩的大块肥猪肉,有的是煮上刚采收回来的生蚝、蚬蛤肉,有的马上宰杀鸡鸭,蒸煮后拿来,全部倒在军饮面盆里。芋头扣肉、香菇牛腩、猪皮黄芽菜等十数种菜肴汇集一起,一盆盆百家菜,竟然香气四溢,让饥肠辘辘的宋军饱餐一顿。宋炳帝疲军饥兵大赞美味,这就是今日盆菜之由来。

鹤薮古村民间庆元旦、庆元宵、婚庆、贺寿等盛大场面也少不了它的身影。

交通:龙岗区 南澳街道西涌社区鹤薮一区301号;公交:乘地铁龙岗线至荷坳站——转乘833路公交车至南澳街道办——转乘M232小巴至鹤薮村下

喜欢的朋友们请给个赞点一下 关注,欢迎评论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