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无荷枪实弹,却有铮铮傲骨,多少人还能记得这群特殊的战士?

相信所有人都一定不会忘记几十年前的抗日战争,那场对国人来说充斥着无数屈辱和伤痛的噩梦,虽最终以我们的胜利而告终,中华民族也因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而洗雪了百年耻辱,但,战争并未真正结束,事实上,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正悄然拉开帷幕。

虽无荷枪实弹,却有铮铮傲骨,多少人还能记得这群特殊的战士?


虽无荷枪实弹,却有铮铮傲骨,多少人还能记得这群特殊的战士?

从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起“九一八事变”开始,野心勃勃的日本军国主义者便正式揭开了其向外侵略扩张的罪恶序幕,直到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在这长达十四年的浴血抗争中,无数中华儿女为驱逐日本强盗,争取民族自由独立,而奋起抗争。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作为抵抗日本法西斯的最前沿主战场,牵制日军总兵力达百分之六十之多,为支援同盟国作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同时也做出了巨大牺牲,正是这些牺牲,才换来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因此,清算法西斯侵略罪行,审判战争罪犯,为受害者讨还公道,成了战胜国当下最迫在眉睫的任务。

虽无荷枪实弹,却有铮铮傲骨,多少人还能记得这群特殊的战士?


虽无荷枪实弹,却有铮铮傲骨,多少人还能记得这群特殊的战士?

1946年5月3日,由远东地区盟军最高统帅部建立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正式开庭,审判日本战争罪犯,史称“东京审判”。在这个规模庞大的法庭上,参与这次审判的法官分别来自中、美、英、法、苏等11个国家,共计对28名罪行深重的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开庭审理。此次审判共历时长达两年半之久,由1946年5月3日正式开庭起,至1948年11月12日闭庭,期间先后开庭817次,有419名证人出庭作证,和779人书面作证,共耗资达750万美元,其审判规模创下人类历史上最高纪录。对于全体中国人而言,这次审判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对罪犯罪行的清算,更加是我们争取公理正义,提高国际声望的重要战场,虽然看不到硝烟,但激烈程度丝毫不逊于真枪实弹的硝烟战场。因此,在这场特殊的战争中,中国代表团的工作人员无不深感责任重大,若不能将这些罪恶滔天、血债累累的战争罪犯绳之以法,以谢国人,何颜面见江东父老?只有他们清楚,为了替国人争回久违的公道与尊严,他们在背后付出了多少的艰辛、汗水甚至泪水,这其中的酸甜苦辣,艰难曲折,恐怕即使亲历者也难以说清道明,而对于其中一些人的名字,我们则更应永远铭记于心。

虽无荷枪实弹,却有铮铮傲骨,多少人还能记得这群特殊的战士?


虽无荷枪实弹,却有铮铮傲骨,多少人还能记得这群特殊的战士?


虽无荷枪实弹,却有铮铮傲骨,多少人还能记得这群特殊的战士?


虽无荷枪实弹,却有铮铮傲骨,多少人还能记得这群特殊的战士?

为尊严和公理而战的无畏斗士——梅汝璈

早在审判正式开始前,一场有关国格尊严的争荣之战,便已先期上演。由于旧中国国际影响力的落后,在幕后操纵的美国方面授意下,庭长韦伯将中国在开庭预演上的座次,排在了英国之后,这引起了参会的中国法官代表梅汝璈的强烈反对,他认为中国遭受日本侵略时间最久,伤害最深,且做出的牺牲和贡献都十分巨大,而英国只是一味地对日本妥协和纵容,如果把中国排在英国后面,是无视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事业所做的贡献与牺牲,是对全体中国人的侮辱和不公。因此,他以强硬态度断然反对这一决定,甚至不惜以退席相威胁。最终,在他的强硬态度据理力争下,中国的席位得以排在英国前面。这件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却是关乎中国国际形象的大事,小小的举动彰显的是我泱泱大国不容侵犯的神圣尊严,因此他成为韦伯口中了不起的“斗士”,而他却只淡淡答道:“我不是斗士,只是一名法官,一名中国的法官!”在经过了漫长而艰难的庭审过程后,全部受审战犯都被判定有罪,但此刻的法官团内部却产生了意见分歧,而且主张取消死刑者占多数,在这种情况下,深感责任重大的梅汝璈再度慷慨陈辞,向诸法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痛陈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恶,若让这些血债累累、罪不容赦的战犯逃脱惩罚,当何以告慰逝者在天之灵,人间公理正义何存,法律的尊严与权威何在?他甚至愤然脱下法袍,不惜以辞职回国来抗议。最终,在他的强硬坚持下,法官团以6比5的微弱优势,最后通过了对东条英机等七名罪大恶极的战犯执行死刑的决议。

虽无荷枪实弹,却有铮铮傲骨,多少人还能记得这群特殊的战士?


虽无荷枪实弹,却有铮铮傲骨,多少人还能记得这群特殊的战士?


虽无荷枪实弹,却有铮铮傲骨,多少人还能记得这群特殊的战士?

力挽狂澜、不畏强敌的孤胆英雄向哲浚

正式开庭后,中方工作人员才发现,一个巨大的难题摆在眼前,由于之前国民政府对审判形式的严重性估计不足,乐观地认为日军侵华罪行举世皆知,无需搜集太多证据,便能轻易将一干战犯全部定罪,因此未做深入准备,甚至就连派驻东京的代表团人数,中方也远远少于美日苏等国,力量对比悬殊,这也为开庭后我方被动不利的局面埋下了伏笔。但检察官向哲浚并未因此而胆怯退缩,而是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与庞大的日方辩护团唇枪舌剑、针锋相对。在庭审开始之初,有恃无恐的28名被告全部宣称自己无罪,他们或缄默不言,或装傻充愣,甚至还有人当庭叫嚣发难,声称自己是和平的拥护者,中国检察团对自己的指控,纯属无中生有的恶意诽谤。针对这些战犯的猖狂举动,向哲浚忍无可忍,奋起反击,他引用了大量众所周知的日军暴行事实,当庭予以控斥反击,并以犀利的言辞对他们当堂质问,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战场,他的强硬反击一度令对方众律师哑口无言。但他同时深知,在注重证据的英美法系法庭上,如果没有充足的证据链作为指控这些战犯罪行的铁证,将难以给他们定罪,因此他一面向国内求援,请求增派精兵强将来增强中方检察团的实力,另一方面不辞辛劳、四处奔波,搜集有关日军罪行的证人和证物,功夫不负苦心人,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中国检察团最终得以搜集整理出了大量的人证物证,为最终能给这些战犯定罪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虽无荷枪实弹,却有铮铮傲骨,多少人还能记得这群特殊的战士?


虽无荷枪实弹,却有铮铮傲骨,多少人还能记得这群特殊的战士?


虽无荷枪实弹,却有铮铮傲骨,多少人还能记得这群特殊的战士?


虽无荷枪实弹,却有铮铮傲骨,多少人还能记得这群特殊的战士?


虽无荷枪实弹,却有铮铮傲骨,多少人还能记得这群特殊的战士?

才能与智慧的化身——倪征燠

正当向哲浚在法庭上艰难地孤军奋战之时,一个人的到来给他增添了必胜的信心,他就是国民政府派驻东京检察团的顾问组组长倪征燠。倪征燠从事检察工作多年,学识渊博、业务纯熟、经验丰富,检察团得此强援,顿时如虎添翼,立马扭转了之前的不利局面,并向日方辩护律师团主动出击,以图找到突破点。在法庭上与对方激烈交锋的同时,倪征燠和向哲浚二人还通过各种途径,多方查找,搜集整理出了大量物证,同时也争取到了很多人证出庭作证。日本战犯最终得以被定罪起诉,离不开向倪二人及其他工作人员在幕后所做的种种艰辛努力,正是他们的穷追不舍,才使得这群罪行深重的恶魔最终不得不在如山铁证面前伏法认罪。

虽无荷枪实弹,却有铮铮傲骨,多少人还能记得这群特殊的战士?


虽无荷枪实弹,却有铮铮傲骨,多少人还能记得这群特殊的战士?


虽无荷枪实弹,却有铮铮傲骨,多少人还能记得这群特殊的战士?


虽无荷枪实弹,却有铮铮傲骨,多少人还能记得这群特殊的战士?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东京审判未能达到彻底清算日本战争罪犯的目的,不少罪孽深重的战犯因受包庇而逃脱了惩罚。但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审判仍然向世界昭告,正义可能迟到,但绝不会缺席,任何妄图挑起世界大战的战争罪犯,无论身份地位如何显赫,都必将最终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

虽无荷枪实弹,却有铮铮傲骨,多少人还能记得这群特殊的战士?


虽无荷枪实弹,却有铮铮傲骨,多少人还能记得这群特殊的战士?


虽无荷枪实弹,却有铮铮傲骨,多少人还能记得这群特殊的战士?


虽无荷枪实弹,却有铮铮傲骨,多少人还能记得这群特殊的战士?


虽无荷枪实弹,却有铮铮傲骨,多少人还能记得这群特殊的战士?


虽无荷枪实弹,却有铮铮傲骨,多少人还能记得这群特殊的战士?


虽无荷枪实弹,却有铮铮傲骨,多少人还能记得这群特殊的战士?

时至今日,当我们拥抱和平,享受安宁的时候,是否还会记起这些英雄们当年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种种贡献与巨大牺牲,记得法官梅汝璈为捍卫祖国尊严的据理力争,为伸张正义的慷慨陈辞,记得检察官向哲浚和顾问倪征燠是怎样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用特殊的战斗方式,为千万国人讨回正义与公道。他们那看似简单平凡的举动,背后却昭示着,那个曾经饱受压迫欺凌的东亚病夫,已经用鲜血洗刷了百年来列强所强加给的种种屈辱和不公,睡狮已醒,傲立东方。以上三公,虽都是手无寸铁的文人,但他们以笔为枪,以纸为弹,为我们赢得了一场意义非凡的胜利,他们不只是风度翩翩的文人墨客,更是为国而战的无畏斗士,或许只有一句话才能道出,究竟是什么样的强大力量在背后支撑着他们:“身后即是祖国,吾辈无路可退!”

虽无荷枪实弹,却有铮铮傲骨,多少人还能记得这群特殊的战士?


虽无荷枪实弹,却有铮铮傲骨,多少人还能记得这群特殊的战士?


虽无荷枪实弹,却有铮铮傲骨,多少人还能记得这群特殊的战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