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身经历告诉你:减肥只看体重秤,最终都输得一塌糊涂

大部分减肥的人群都会密切地关注着一个指标,那就是体重是否降低。

他们总会想方设法地让体重每天都降低一点点,只要看到体重数字降低,心里就会松一口气,因为这代表今天的目标得以完成了。

很多人在刚开始时,发现每天只需要少吃一顿晚饭,体重就能不停地往下掉,坚持下去也并不算太困难。但坚持了两个月以后,一些人发现体重几乎不再发生较大的波动。这时候心底就开始慌了,于是一咬牙,加大剂量,午饭也跟着少了一半。

果然,心不狠站不稳,午饭也减少一半后,体重又缓慢下降了。只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体重又像被人点了穴,原地不动了。

此时,你发现离目标还有一些距离,但坚持下去实在是太难了。无数个被饿到睡不着的夜晚你都在犹豫,要不要继续坚持呢?

许久未见的朋友见面都说你脸色很难看,听说你很久没好好吃过后,于是几个人点了一桌子菜,你实在忍受不了食物的诱惑,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你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但第二天再次看到自己少的可怜的食物,你差点哭了,这受的到底什么罪!你发觉减肥真的很痛苦,不想再受罪了,反正也瘦了很多了,要不先维持一段时间再接着进行吧?

于是你这样决定了。

你开始恢复了减肥前的饮食模式,午餐和晚餐也都恢复了,你觉得这才是生活。

结果半个月后,你猛然间发现自己居然体重上升了好几斤,刚减下去的体重似乎又卷土重来了,你吓的赶紧停下了正准备吃的丰盛午餐,神色忧伤地对自己说了一句:苦日子又要来了!

这个简短的故事,其实在很多减肥的人群身上都上演过。

其实不只是你们,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曾经晚饭只让自己喝一碗清粥,我成功在一个月减掉了将近20斤的体重,我从150斤一个月减到了130斤,这算是当时自己心中理想的体重,我想就这样保持下去就好了。

但当我恢复晚餐正常吃的时候,不到一个月,我就又回到了之前的体重,保持体重,远没有我们想的那样简单。

其实,之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因为我们都走进了一个误区,我们把减肥当成了减重。我们以为减下去的全部都是脂肪,以为体重能按照自己内心的意愿能够保持的住,但是这一切并不会沿着我们预想的方向走。

我当时虽然成功瘦到了130斤(那时候还没有开始健身),但小肚子依然还在,身上的赘肉变得只是更加松散罢了,它们并没有按照预期设想的那样大量消失,那减少的那部分体重究竟是什么?

其实,只是因为节食以及营养摄入不均衡,导致身体损失了大量的水分还有肌肉,而脂肪减少的比例很少。

这一切的缘由,都是因为我们太信任一样东西,体重秤。

只靠体重秤减肥其实存在很大弊端,因为它并不能区分你身上减少的是脂肪还是肌肉,可能减少的是肌肉,而我们却以为是脂肪,这样只会朝着相反的方向越走越远。

这里,我们要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会觉得自己需要减肥?

1.能够明显看到身上脂肪的堆积,身上臃肿不堪,体型很不美观。

2.根据身高体重对照表的范围来看,自己的体重指数(BMI)已经明显超出了正常范围。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应该都是第一个原因才想要减肥的,因为我们具备肉眼可见的肥胖特征,所以我们就判定自己的确需要减肥了。

但我们在实施减肥的过程中,却往往选择了以第二种参照方式来进行,这显然是非常不科学的。

为什么?

因为体重指数实际上具有严重的误导性。

我们先来看一看体重指数的计算方式是怎样的:

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若指数低于18.5就说明需要增重,如果得出的体重指数超过25,你就是超重,如果体重指数超过30,那你就算肥胖。

这看起来似乎比较公正且有科学依据,但它忽略了很关键的一点,那就是体脂水平和瘦体重占比。

我们可以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拿参加比赛的健美选手来进行体重指数测试的话,那么得出的结论是所有的健美选手都属于体重严重超标的范畴,但实际上他们身上的脂肪含量少之又少。

其实不只是对运动员,对很多瘦体重偏高的人群来说,这个公式都是不适用的。

所以,减肥期间体重只是其中一个指标,并不能过于依赖。相反,减肥期间体重降低过快,你反而更应该担忧,因为减脂速度通常不会很快。

对大多数人来说,每周减少总体重1%的体重是最安全且合理的。

比如家明体重150斤,那么他每周减少1.5斤体重是健康且现实的目标,而且这个数值也会随着他体重的减少而波动。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关注减肥效果呢?

我们可以用最直观的方式,看镜子。

既然我们是看起来肥胖,那么如何减至看起来不胖,这也就是我们的目标。

由于很多人只顾减体重,减了一些体重之后,虽然身上维度小了,但看起来只是变成了小一圈的胖子。脂肪含量还是很高,看起来依旧显胖,那么这样的减肥并不是一种成功。

如果我们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减肥,体重只是降低了很少甚至没有降低,但身上的脂肪减少了很多,我们也能通过镜子看到自己是真的瘦了。

当然,只靠镜子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每天盯着镜子去看,微乎其微的变化真的很难察觉到,这就像我们盯着麦苗看它们的生长过程一样。

这时候我们还会用到体重秤,但要注意,千万不要每天称,甚至一天称十多次,这完全没有必要,只会徒增自己的焦虑。我们可以每周称一次体重,结合目测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估减脂效果。

另外,我们还可以用到一个小工具来进行把控,这个工具就是体脂钳。

因为我们身体的大部分脂肪都储存在皮肤下,以这种形式储存的脂肪被称为皮下脂肪。还有一些脂肪存在于器官内部或者周围,这被我们称为内脏脂肪,这种脂肪相对较难减。还有一些脂肪会藏在肌肉组织内部,这也被称为肌内脂肪。如果能把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减少,就已经能够看到相当明显的减肥成果了。

那么体脂钳如何测量身体的体脂率呢?

这就需要我们用测量的体脂钳夹住皮肤和皮下脂肪,然后以毫米为单位测量皮褶的厚度,皮褶越厚说明脂肪含量越高。然后我们可以根据测量卡钳附带的体脂评估表,就可以得出自身体脂率的数值。

通常每次都需要测试3-4个甚至更多部位的皮褶,这包括髋部,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胸部,肩胛骨下方,大腿,小腿及腋窝等部位。

用皮褶厚度来测量自身的体脂率是目前较为常用且科学的自测方式之一,这会比肉眼更准确,但也无法保证精确。

所以,请放弃以体重的多少来作为评估减肥成果的手段,因为如果仅仅想要体重降低,那么去蒸桑拿让自己脱水,可能会更快实现你的目的。

但对减肥,这没有意义。

亲身经历告诉你:减肥只看体重秤,最终都输得一塌糊涂

亲身经历告诉你:减肥只看体重秤,最终都输得一塌糊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