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为何成为经典?聊一聊到底好在哪里?

最近,重读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感受颇深!这篇文章是高中必学的一篇!毛主席的那种革命乐观精神、英雄气概尽显。

毕竟这首词,是毛主席带领红军刚走完长征抵达陕北后,不久毛主席率部奔赴华北抗日前线时所作。1936年2月5日部队在陕西清涧县高杰村袁家沟休整时,面对壮观的雪景,毛泽东诗兴大发,于2月7日挥毫疾书写下了这首词。

《沁园春·雪》为何成为经典?聊一聊到底好在哪里?

但毛泽东写完这首词后没有向任何人展示,直到9年后的1945年才首次发表。当时抗日战争胜利不久,毛泽东飞抵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重庆文学界的知名人士争相与毛泽东以文会友,柳亚子赠了毛泽东几首诗,毛泽东就把9年前写的这首《沁园春·雪》重新抄录后回赠给了柳亚子。几经周折,11月14日,吴祖光大胆地在《新民报》第二版副刊《西方夜谭》上发表了这首咏雪词,标题是《毛词·沁园春》,并在后面写了一段热情推崇的赞语,自此,《沁园春·雪》风靡大江南北。11月28日,《大公报》也发表了毛唱柳和的两首咏雪词。

《沁园春·雪》为何成为经典?聊一聊到底好在哪里?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公开刊登后,轰动山城,一时成为人们谈论的中心。重庆各种报刊纷纷发表和词与评论。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刊发的和词不下50首,评论将近20篇,这在我国词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首词的发表,对改变当时共产党的文化形象立下大功。据说蒋介石看到这首词后十分恼火。他问专门为他起草文件的陈布雷:“你看毛泽东的词如何?”陈布雷如实答道:“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蒋介石说:“我看他毛泽东野心勃勃,想当帝王称王称霸,想复古,想倒退。你要赶快组织一批人,写文章批判他。”12月4日,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等报刊同时登出了“围剿”毛泽东《沁园春·雪》的和词,还有很多国民党的要员也填了很多首《沁园春》,想把毛泽东的这首词压下去,但没有一首能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相提并论。可见毛泽东的这首词在文学上的造诣是登峰造极的,是几十年来为所有人称道的,即便词作用的是被新文化运动批判的古诗文格式,但其文学光华一点都不因此而逊色。

《沁园春·雪》为何成为经典?聊一聊到底好在哪里?

柳亚子对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评价极高,他在自己的和词《沁园春》之后写的一首自跋中说:“余索润之写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到陕北看大雪《沁园春》一阕。展读之余,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未能抗手,况余子乎?效颦技痒,辄复成此。”在给尹瘦石的跋文中,柳亚子继续写道:“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可见,在柳亚子心中,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词坛中的千古一绝,胜过苏轼和辛弃疾的词,历史上其他人的词更是无法望其项背。这首词也是毛泽东所填的诗词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可谓毛泽东诗词的压卷之作。

毛泽东的这首词到底好在哪里?

这是很多人的疑问。“知乎”网上一个回答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认可,答主引了一段历史故事作答。东汉时,刘秀亲笔给隗嚣写了封回书,隗嚣得书,遍示麾下文士,问道:“诸君意下如何?”文士读毕,无不怅然若失。郑兴叹道:“此书必为刘秀亲笔。”隗嚣问道:“何以见得?”郑兴答道:“刘秀曾入太学,所学正是《尚书》。

此书深得《尚书》行文之妙,浩然兮帝王之气,绝非他人代笔所能为。”隗嚣闻言不乐,其麾下以班彪文采第一,于是又问班彪道:“使你作之,能过此书否?”班彪道:“文辞或能过之,气度不可及也。”夫帝王之书,其行文也,不在辞藻,而在气势。

赤壁大战前,孟德公致书孙权,曰:“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短短三十个字,直吓得东吴君臣响震失色,几乎当即投降。刘秀之书,同样底气十足,字里行间,有不可测之威。诚如郑兴所言,乃是其帝王胸襟自然宣泄,气魄之大,绝非刀笔小吏所能企及。


《沁园春·雪》为何成为经典?聊一聊到底好在哪里?

这段话中,这句“文辞或能过,气度不可及”引得众人一片赞美,因为这句话非常恰当地概括出了毛泽东这首《沁园春·雪》超越千古文人的地方。虽然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超越苏轼、辛弃疾却不假,因为帝王气象,不是刀笔小吏、游侠墨客所能抗手的。不怪诗仙诗圣们文采不够,皆因润公高度非凡。领袖的作品和文人的作品相比,调性差别太大。

文/杨昇说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