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在疫情中挽救幾百萬生命的中國人【原創】

前有古人,後有來者

這次全球新冠病毒大爆發,我國的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我們也記住了鍾南山,李蘭娟等一大批抗疫專家。也見證了火神山,雷神山的奇蹟。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下面帶大家認識一位19世紀的“鼠疫鬥士”伍連德,他一個人挽救了幾百萬人的生命。從中你也就知道了中國在國際上抗疫表現突出的原因了。

1911年萬國鼠疫研究會上,一箇中國人成了全球的焦點。他就是伍連德,各國代表將其譽為“鼠疫鬥士”,讚賞他的豐功偉績。通過這次會議,伍連德的名字蜚聲中外。

一個在疫情中挽救幾百萬生命的中國人【原創】


伍連德抗疫事蹟:科學研究遇阻礙

1910年10月初,滿洲里一家客棧中的人員相繼身亡,死前的症狀一致,先是發高燒,然後胸悶、咳嗽……最後窒息而死。檔案中記載疫情的起因是:客棧中住過沙俄皮革商,後經檢測,病毒來源於動物皮毛。

清政府欽命伍連德博士為全權總醫官赴哈爾濱,負責這次抗擊鼠疫的工作。此時,當地政府也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滅鼠行動。 臨危受命的伍連德到達哈爾濱後,為了找出鼠疫的傳播途徑,派人抓了10000多隻老鼠做實驗,結果發現老鼠體內沒有病毒。他知道,要戰勝病毒,必須要先了解病毒。於是他想到了病人的屍體,冒著生命危險對患鼠疫而死的屍體進行解剖,當時的人都認為他瘋了。先不說有多大的風險,就是在當時,我們的民眾還不能接受屍體被解剖。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怎麼能解剖屍體。但是他沒有放棄,他放棄了,就相當於放棄了幾百萬人的生命。最終,他聯繫到了一個日本病亡者家屬,同意解剖屍體。結果發現此次鼠疫為肺鼠疫,主要是通過飛沫傳染。此事關係到如何實施防疫措施,一旦失誤後果不堪設想。在眾多鼠疫專家的質疑下,伍連德堅持己見,卻引來了種種非議

一個在疫情中挽救幾百萬生命的中國人【原創】

學術爭議,法國專家不戴口罩,感染病毒身亡

最具代表的是當時在清政府任職的 法國教授邁斯尼,反對伍連德的肺鼠疫結論,認為空氣不會傳播病毒,在查看病情時堅持不戴口罩,不久就感染病毒去世了。伍連德的結論以這樣一種方式得到證實,邁斯尼的死,也是令人惋惜。從這裡可以看出,中國專家對科學研究的重視程度,一切以科學為根據。而當時的西方教授憑感覺,太武斷。據資料記載,這位教授還要求清政府撤銷伍連德總醫官職務。當時疫情已經擴散到全東北。伍連德為了大局,不做權利之爭,主動讓位。當然,最後還是要靠他主持大局。

採取果斷措施,阻斷病毒傳播

伍連德根據肺鼠疫傳播的方式,果斷採取控制交通、全面隔離鼠疫病人和可疑患者等措施。短短几天時間,東北交通全部切斷。可是一段時間過去了,病毒得到有效控制,但還有人不斷感染。

伍連德也很糾結,為了找出鼠疫的根源,伍連德來到哈爾濱城北的墳場。眼前的一幕,讓他驚呆了,在冰凍的土地上,屍體堆成山,沒做任何處理。同時,他也有一點激動,因為他認為自己找到了病毒不斷傳播的根源。這麼多屍體怎麼辦,埋是不可能,土已冰凍,挖不開。只有火燒,可是這又是當時“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想法,不知道有多少人反對。幾經上書,清政府同意了火葬。

挽救了數百萬人生命

這次集體火葬“疫屍”,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蔓延。後人估計,伍連德的這些措施,避免了疫情全國大爆發,也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要知道,19世紀鼠疫在歐洲大爆發,使歐洲人口減少一億多。人們為了紀念他,在哈爾濱修了紀念館。這樣的“抗疫鬥士”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樑。前有古人,後有來者。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下,我們應該為自己生活在這樣的國度而自豪!這些抗疫事蹟和經驗,可以分享給需要的國家,不知道他們能不能學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