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疫情中挽救几百万生命的中国人【原创】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

这次全球新冠病毒大爆发,我国的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我们也记住了钟南山,李兰娟等一大批抗疫专家。也见证了火神山,雷神山的奇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面带大家认识一位19世纪的“鼠疫斗士”伍连德,他一个人挽救了几百万人的生命。从中你也就知道了中国在国际上抗疫表现突出的原因了。

1911年万国鼠疫研究会上,一个中国人成了全球的焦点。他就是伍连德,各国代表将其誉为“鼠疫斗士”,赞赏他的丰功伟绩。通过这次会议,伍连德的名字蜚声中外。

一个在疫情中挽救几百万生命的中国人【原创】


伍连德抗疫事迹:科学研究遇阻碍

1910年10月初,满洲里一家客栈中的人员相继身亡,死前的症状一致,先是发高烧,然后胸闷、咳嗽……最后窒息而死。档案中记载疫情的起因是:客栈中住过沙俄皮革商,后经检测,病毒来源于动物皮毛。

清政府钦命伍连德博士为全权总医官赴哈尔滨,负责这次抗击鼠疫的工作。此时,当地政府也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灭鼠行动。 临危受命的伍连德到达哈尔滨后,为了找出鼠疫的传播途径,派人抓了10000多只老鼠做实验,结果发现老鼠体内没有病毒。他知道,要战胜病毒,必须要先了解病毒。于是他想到了病人的尸体,冒着生命危险对患鼠疫而死的尸体进行解剖,当时的人都认为他疯了。先不说有多大的风险,就是在当时,我们的民众还不能接受尸体被解剖。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怎么能解剖尸体。但是他没有放弃,他放弃了,就相当于放弃了几百万人的生命。最终,他联系到了一个日本病亡者家属,同意解剖尸体。结果发现此次鼠疫为肺鼠疫,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染。此事关系到如何实施防疫措施,一旦失误后果不堪设想。在众多鼠疫专家的质疑下,伍连德坚持己见,却引来了种种非议

一个在疫情中挽救几百万生命的中国人【原创】

学术争议,法国专家不戴口罩,感染病毒身亡

最具代表的是当时在清政府任职的 法国教授迈斯尼,反对伍连德的肺鼠疫结论,认为空气不会传播病毒,在查看病情时坚持不戴口罩,不久就感染病毒去世了。伍连德的结论以这样一种方式得到证实,迈斯尼的死,也是令人惋惜。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专家对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一切以科学为根据。而当时的西方教授凭感觉,太武断。据资料记载,这位教授还要求清政府撤销伍连德总医官职务。当时疫情已经扩散到全东北。伍连德为了大局,不做权利之争,主动让位。当然,最后还是要靠他主持大局。

采取果断措施,阻断病毒传播

伍连德根据肺鼠疫传播的方式,果断采取控制交通、全面隔离鼠疫病人和可疑患者等措施。短短几天时间,东北交通全部切断。可是一段时间过去了,病毒得到有效控制,但还有人不断感染。

伍连德也很纠结,为了找出鼠疫的根源,伍连德来到哈尔滨城北的坟场。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呆了,在冰冻的土地上,尸体堆成山,没做任何处理。同时,他也有一点激动,因为他认为自己找到了病毒不断传播的根源。这么多尸体怎么办,埋是不可能,土已冰冻,挖不开。只有火烧,可是这又是当时“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想法,不知道有多少人反对。几经上书,清政府同意了火葬。

挽救了数百万人生命

这次集体火葬“疫尸”,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蔓延。后人估计,伍连德的这些措施,避免了疫情全国大爆发,也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要知道,19世纪鼠疫在欧洲大爆发,使欧洲人口减少一亿多。人们为了纪念他,在哈尔滨修了纪念馆。这样的“抗疫斗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我们应该为自己生活在这样的国度而自豪!这些抗疫事迹和经验,可以分享给需要的国家,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学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