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智能裝備:紙尿褲機器生意難做,新增口罩機能否“挽救”業績

海納智能裝備曾於去年4月及10月兩次遞表,但最終都沒能繼續推進上市進程。時隔一年,海納智能裝備再次遞表,與以往不同的是,這家以生產嬰兒紙尿褲機器為主的製造商更新了2019年“慘淡”的業績,此外,由於公共衛生事件的爆發,新添了口罩機業務,並拿下了過百臺的訂單。

智通財經APP獲悉,海納智能裝備成立於2011年,是一家起步於福建晉江的一次性衛生用品自動化機器製造商。

目前,海納智能裝備擁有兩個生產基地,分別為晉江海納和杭州海納,其中,前者為全資子公司,後者為2018年7月收購而來,海納智能裝備擁有杭州海納51%股權。

兩個生產基地總樓面面積共約3.6萬平方米,分別經營16條及6條生產線,年產能分別48臺、18臺。如果包括正在生產中的機器,2019年末,晉江和杭州生產基地的所有產線均處於滿負荷狀態。

一次性衛生用品機械市場相對分散,2018年約有70家機械製造商,前五大製造商市場份額約19.3%,海納智能裝備位列第三,市場份額約3.8%。

公司客戶主要是一次性衛生用品製造商,客戶數量逐年增加,2019年共有92名客戶,來自最大客戶的收益佔總收益8.7%,前五大客戶佔總收入30.2%。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近幾年,海納智能裝備的業務結構發生較大變化。2017年,嬰兒紙尿褲機器貢獻94.4%的收入,但到2019年已經降至約60%,與此同時,成人紙尿褲機器收入佔比快速提升,從2017年的4.3%升至2019年的近30%,女性衛生巾機器收入佔比也從0.3%升至6%。

海納智能裝備:紙尿褲機器生意難做,新增口罩機能否“挽救”業績

近年來,公司也在不斷拓展海外市場,相繼進入菲律賓、印尼、越南、巴基斯坦、柬埔寨等國家。相應地,市場收入結構也發生變化,2019年,中國依然是海納智能裝備的最大市場,但收入佔比已經從2016年的94.7%降至57.5%,第二大市場為印尼,收入佔比約為11.7%,菲律賓和越南的收入貢獻也迅速上升,去年分別佔7.6%、7.1%。

收入增速放緩,淨利下滑

然而,收入增長與市場拓展並不匹配。智通財經APP瞭解到,海納智能裝備2016-2019年收入分別約為1.13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2.61億元、3.37億元、3.7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1%、29.22%、12.08%,收入增速顯著下降。

其中的原因與支柱業務嬰兒紙尿褲機器下滑有關。2017年嬰兒紙尿褲機器業務收入同比增加135%,帶動整體收入翻倍增長,但2018年該業務增速降至9.8%,2019年同比倒跌16.38%。

產品更換週期相對較長,或許是海納智能裝備業績高增長難以維持的原因。根據行業報告,國內一次性衛生產品製造商傾向於每三年至五年更換或升級產品,除非有擴張計劃或要升級生產設施,一般不會經常性採購機器。此外,海納智能裝備的產品比較穩定,客戶更換產品的需求也不大。

海納智能裝備:紙尿褲機器生意難做,新增口罩機能否“挽救”業績

好在毛利率沒有隨之下滑,反而呈上升趨勢。從近幾年數據看,海納智能裝備毛利率維持在21.6%-24%之間,處於行業中等水平,根據行業報告,中國一次性衛生用品機械行業的毛利率範圍一般介於15%-30%之間。

淨利潤方面,2018年公司擁有人應占利潤同比增長28.65%,較2017年的248.1%大幅放緩。2019年,收入增速進一步放緩的同時,“三費”大幅上升,導致淨利潤同比下滑31.61%,淨利率也從11.6%降至8.2%。

臨時增添口罩機業務,預計對全年業績貢獻大

2020年爆發的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了各行各業,但目前來看,海納智能裝備受到的負面影響暫時較小。

公司表示,停工對公司的運營或財務業務沒有產生任何重大不利影響,因為晉江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委託公司研發一次性醫用口罩機。晉江和杭州生產基地分別在2月7日和2月10日恢復生產。

截至4月10日,公司已經訂立了口罩機銷售合約,據此提供149臺一次性醫用口罩機,預計將為今年的收益作出重大貢獻。

但公司董事認為,醫用口罩機的需求可能屬暫時性質,且短期內有可能影響其他機器的生產計劃。

智通財經APP注意到,截至2020年4月10日,海納智能裝備全職僱員382名,僱員人數為近幾年來最高,較2019年末新增132名。其中,生產職能的僱員人數佔40.3%。

據瞭解,海納智能裝備上市所募集的資金大部分將用於設立晉江新研發中心,開發新產品,擴大晉江生產基地的產能,以及用於潛在收併購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