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改變世界?類腦計算取得突破,“機器”可能成有思想的“人”

作為我國TOP1的清華大學,一直以來因為缺少大國重器的科研成果和全球頂級人才的嚴重流失,而被飽受詬病。

其實稍微有點理智的人,都不會認為清華大學真的如網上所言的那麼不堪,從人才角度講,清華大學留學人數越來越少,回國人數越來越多,這才是事實。

從科研成果來講,清華大學一直都承擔著我國攻堅世界最頂尖、最前沿的科技。也正因為世界最前沿的,所以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出成果,才會被認為缺少服務國家的重大科研成果。


清華改變世界?類腦計算取得突破,“機器”可能成有思想的“人”


清華將改變世界:最前沿的類腦計算取得突破。

中科院自動化所曾毅研究員就覺得,目前取得巨大成功的基於統計的機器學習方法,其實並沒有在人工智能上取得任何進展,因為它們並不是在做人工智能問題,而是在做模式識別問題。這也就是說,現在的人工智能其實是機器對大數據的統計和識別,並不是正在的智能。

這十幾年來,全球的人工智能並沒有真正的取得突破,直到近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張悠慧團隊、精密儀器系施路平團隊合作,首次提出了“類腦計算完備性”以及軟硬件去耦合的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

類腦的意思是說,受腦啟發,機器人的結構機理類腦、認知行為類人,這是世界最前沿的科技,清華大學早在2015年就成立了腦科學與類腦智能研究中心,在該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清華改變世界?類腦計算取得突破,“機器”可能成有思想的“人”


未來智能世界:機器除了不吃飯,和人沒有區別。

類腦的研究對於認識人腦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對於預防、診斷和治療各種大腦疾病起到導向作用。

更重要的作用就是真正的人工智能將出現,屆時的機器人將不再是隻會按照固定指令做基礎的工作,而是除了不能吃飯呼吸外,和人沒有區別的“類人”。

如果真的出現這樣有自己思想的“類人”機器人,那我們現在的倫理秩序將被顛覆,機器人到底是不是人將會成為一個被廣泛討論的問題。如果機器人是人的話,那我們人類的所有權利“他”都應該合理的擁有,這樣就會導致“他們”成為我們的競爭者,擠壓人類的生存空間,如果機器人零部件損壞了,我們該直接報銷還是當做老人來贍養呢?相信那時候世界上會出現各種“機器人保護協會”“機器人的命也是命”的機構和宣傳,就像現在的動物保護協會一樣。


清華改變世界?類腦計算取得突破,“機器”可能成有思想的“人”


我認為人工智能的發展的目的應該是服務人類,而不是創造新的人類。現在的人工智能雖然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但已經滿足了人類的需求,比如像核電站等危險的工種方面,很多檢測就是有機器人代替,在一些手術方面,也有了機器人操作的案例,尤其是在教育方面,人工智能也正在為學校管理、老師教學、學生學習提供數據分析、科學決策。就比如思瑪德教育自主研發的,在2020川渝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獲得頭等獎的未來學校智能系統,就是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收集學校教學活動數據,為學校的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


清華改變世界?類腦計算取得突破,“機器”可能成有思想的“人”


清華大學的類腦計算是最前沿的科學,雖然可能危及人類倫理,但我們無法選擇放棄,因為歐美等國也在研究,我們必須領先他們或者保持同一水平,才能保證國家安全。

想當年火車的出現也曾顛覆過我國的倫理,曾經慈禧太后因為司機坐在最前面,而拒絕火車,但現在我國的高鐵動車已經是世界之最,大家也習慣了高鐵出門。我相信未來一定有適合機器人的倫理和法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