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貿易順差、貿易逆差太大都不好?

Model控


這個問題顯然是指國際貿易,由於各國情況不盡相同,篇幅有限,我就只簡單談一下對於中國、而且僅從外匯這個角度來談一下吧。

先說貿易逆差,就是進口額大於出口額,也稱貿易赤字。由於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還不可自由兌換,那必須用外匯去支付進口商品,那麼外匯儲備將減少。如果逆差過大的話,外匯儲備就將大大減少,其弊端就不言而喻了吧。

所謂貿易順差就是出口額大於進口額,那和逆差反之,外匯就會增加。表面來看,不是很好嗎?非也。要是順差太大的話,外匯儲備就將大大增加。在中國的外匯機制下,那麼國家就必須發行相應金額的人民幣向出口企業支付,那麼市場上的貨幣供給量就會大幅增加,即將會帶來通貨膨脹。而通貨膨脹的弊端大家都該清楚,就不另贅述了。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好的建議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陳思進


貿易順差太大不利影響有:

1、容易造成貿易摩擦。一旦發生貿易摩擦,會極大影響經濟的發展。

2、容易造成貨幣超發。特別在我國,需要結匯。造成人民幣被動的投放,容易造成貨幣超發。

3、容易導致通貨膨脹。從第二點出發,就容易導致通貨膨脹。

貿易逆差太大不利影響有:

1、外匯儲備下降。除了美國之外,所有國家都需要一定的外匯,特別是美元儲備,以防止經濟動盪時有足夠的彈藥控制局面。貿易逆差太多,外匯儲備下降過多,當遇到一些國際動盪時就非常危險。

2、本國經濟可能遭受打擊。進口的東西太多,證明國內的產業發展不起來,就很容易導致失業、社會動盪等問題。

3、外債增加。貿易逆差下,為了滿足進口的需求,進口國只能借更多的外債,外債是要還的,長期下去,外債越多,國家信用越低,一旦還不了債,國家可能破產。


經濟學上認為,均衡是一個好東西。無論順差還是逆差,太大都不好。



豐禾刀投資


貿易順差或者貿易逆差太大,統一的稱謂是貿易失衡。

在工業革命前後,歐洲流行重商主義,那時候的核心邏輯就是在國際市場賺取越多的利潤(即貿易順差)越好,因為那時候的政府需要大量的資金來支撐全球殖民的擴張和與他國的戰爭。

但是這樣的重商主義是非常有害的。最典型的案例是1929年的大蕭條。當時美國為了保住自己的就業,出臺貿易法案,對外國進口商品徵收重稅,為的就是將貿易盈餘留在國內(也就是把工作留在國內),這樣做引發全球貿易大戰,歐洲國家也對美國進行了貿易懲罰。這是大蕭條持續時間如此之長,範圍如此之廣的重要原因。

從這個案例,我們能看到貿易順差的主要壞處:你始終賺對方的錢,搶走對方勞動者的工作,對方肯定會反彈,那大家以後生意就沒得做了。比如中美現在的貿易問題,就是這個因素。

對貿易順差過多的國家來說,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過度依賴他國需求,一旦他國的需求發生不利的變化(比如對方提高關稅,對方發生經濟危機),本國也會發生危機。典型如韓國日本東南亞等等。

而貿易逆差太大的國家,同樣壞處多多:比如工作機會被別的國家拿走,比如自己的物價水平(CPI)受進口影響太大(比如進口產品漲價),比如經濟安全受到威脅(萬一人家不賣給你?),比如外債太多等等。

所以,一國的貿易平衡是最佳的,對發展中國家來說,一定量的貿易盈餘比較有必要,因為經濟發展需要資本的積累。

當然,現在全球貿易是多邊的,而非雙邊。比如A對B有盈餘,但B對C有盈餘,C對A有盈餘,即便A始終賺B的錢,但這樣的國際貿易體系仍然是可以維繫下去的。


孔方財經


首先得知道什麼是外匯儲備。現在國際儲備貨幣主要是美元,其次是歐元、日元等。其他國家為什麼要儲備這些貨幣呢,因為你要進口東西,就得有美元,比如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鐵礦石,就得給澳大利亞美元,給人民幣他們不接受。

那為什麼貿易順差和貿易逆差太大都不好呢?

貿易順差:也就是出口多,賺了很多外匯。比如中國出口美國1000美元衣服,美國給了中國1000美元,這樣中國貿易順差就是1000美元。

可是持有美元是有成本的,你給美國1000美元衣服,這衣服美國人可以穿,美國給你1000美元,這1000美元就是幾張紙甚至銀行裡的幾個數字。你想中國人民辛辛苦苦做出來的衣服,美國印幾張給你就換走了,這就叫鑄幣稅,也是美元霸權剝削其他國家的一種方式。

中國推行人民幣國際化,即因為不想再給美國交鑄幣稅,也是想自己收鑄幣稅。

所以貿易順差越大,賺取的美元越多,交給美國的鑄幣稅就越多,你的損失就越大。貿易順差過大,還會導致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因為生產出來的東西都拿去出口給別人用了,自己人用不了。所以貿易順差過大的時候,我們可以讓人民幣升值擴大進口,因為人民幣升值後,同樣人民幣能換取更多的美元,相當於買美國汽車就便宜了,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提高了。

貿易逆差:就是進口大於出口。比如印度公司A從中國進口了1000美元衣服,這個公司A先拿著印度盧布到印度銀行去換美元,然後把美元轉賬給中國公司。這樣印度就有了1000美元逆差,可是這樣進口下去,印度銀行的美元就會被換完,美元就不夠了,那印度就進口不了任何東西,印度就活不下去了。

所以有貿易逆差的時候,印度就得去借錢,比如到德國去借錢,但逆差過大就說明你得借非常多的錢,這些錢是要還本付息的,如果你一直逆差,你就得不斷借新錢還舊錢,終於有一天你會還不上。而且萬一別人不借給你呢?

所以貿易逆差過大,會導致本國貨幣貶值,比如以前一個印度人賺了1盧布可以從中國買一件衣服,但盧布貶值後10盧布才能買一件衣服,生活水平就下降了。

而美國雖然多年逆差,但因為美聯儲發行的就是美元,美國不需要外匯儲備,其他國家也都會把賺取的美元來購買美國國債,所以美國借債非常容易,只不過巨大的債務美國也越來越受不了了,比如美國1年要還的利息就高達5000億美元,而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也才3700億美元左右。


劉權林


實際上現實中的很多貿易逆差或者順差,指的是貨物的貿易逆差或者是順差,這個並不具備完全的參考意義,最好能夠包括服務的逆差或者是順差,比方說投資收益、金融服務收入等等。在此前提下,我們來談論貿易順差和逆差。

以中國為例

貿易順差過多會導致存在過多的貿易盈餘,而這些盈餘都是採用美元存儲的,那麼美元就可以通過發債來低息使用這部分的資源,從而為自己牟利。另一方面,由於順差過多,導致國際上人民幣供給過少,人民幣會升值,從而導致出口商品價格上漲,進口商品價格下跌,從而會影響到出口的競爭力。


有人說,順差不是代表存款多麼?多存一點錢不是很好麼?實際上並不是,因為貨幣會貶值,只有把錢花出去,投資出去,才是最穩妥的方式,存錢會出現巨大的資源浪費。

長期的貿易逆差也不好,導致自己的貨幣供給增多,貨幣貶值,購買力下降,雖然出口競爭力上漲,但是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再投資也沒有錢,缺少原始資本積累,如果國內有投資機會,都讓外資賺取了利潤,而國民享受不到足夠的分紅。


美國則不同,由於美元是結算貨幣,因此,長期貿易逆差,既是美元霸權的結果,也是世界貿易的需求。只要控制得當,美國的長期貿易逆差還能夠持續。關鍵還是看佔比GDP的比例,近年來美國的這個比例大幅上漲,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值得警惕。


以股易金


我們來看看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對外貿易。明末清初拉開了中國歷史上大規模的對外貿易。這個時期英國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等歐洲國家如何與我們的王朝做貿易的具體過程,此處省略。從結果上看,大量的白銀嘩啦嘩啦進入大明王朝的銀庫。歐洲人從大明王朝進口的東西太多啦,瓷器、絲綢、茶葉、細木傢俱、火藥、硫磺、鋼、鐵等,但中國人從歐洲人手裡最多進口一點紅薯、玉米等農作物。以貨換貨平衡不了價值,歐洲人只好用白銀來彌補收支差額,由此大量白銀流入中國。

有2種說法,一是在1600年左右,流入中國的白銀多達5000噸,還有一種說法是明末的幾十年,每年會有200噸左右的白銀進入大明的銀庫。無論哪種說法,總之,貿易順差讓中國賺到了很多白銀。但是200年後,這些白銀又成為中英戰爭的導火索。

到了康熙皇帝年間,重新開放沿海的對外商業貿易活動,還在廣州給歐洲人開放了一個街區,允許他們居住和經商,為此,大清王朝也通過巨大的貿易順差獲得了大量白銀。後來,英印公司為了保持白銀流出的平衡,開始向中國人推銷鴉片。貿易的角逐已緊密的與朝廷、國家軍事、政治聯繫在了一起。

鴉片戰爭的爆發,首當其衝的導火索是巨大貿易順差帶來的白銀。當然我們不能說如果當時中英貿易逆差了,英國人通過貿易從大清王朝賺到了白銀,就不會有衝突發生,只是可能是另一種理由的衝突。另一方面,無論是明朝還是清朝,都是一個“輕商”的時代,朝廷並沒有把對外貿易當做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所有的如果發生,也只是歷史可能是另一番模樣。

貿易,從大的層面看,需要當局掌握商業狀況、進出口的情況、貨幣流通的速率,才能把控更大的全球貿易。從小的角度看,做生意只進不出,或者進多出少,讓另一方完全失衡,引發的必然是大的衝突。


家族企業雜誌


貨幣如血液。血液是有限的,但血液循環是無限的。

市場如人體,金融系統如心臟。巨大貿易順差說明,流入心臟的血液遠高於心臟流出的血液。表現:1、所有實體產業因為不賺錢,而被迫向外部市場傾銷,獲得外部心臟輸血;2、流入心臟的血液遠遠高於流出心臟的血液,心臟越來越肥。3、金融系統不斷的吞噬外部輸血,凝結為血栓——高房價。使血液循環效率進一步下降。4、肥大心臟的胃口會越來越大,內部分配會越來越扭曲——除了心臟是黑紅的,其他地方都是慘白的。

反之,巨大的貿易逆差會導致放血效應。血液是有限的,血液的循環是無限的。但前提是不能放血。一旦通過貿易順差方式持續放血,即使如美國一樣的強大,有華爾街一樣的強大心臟,最終也會因失血過多而休克。因此,在我們抨擊美國貿易保護政策之時,也應該看到:“中國生產+美國消費”驅動的全球化是不可持續的。

財富(交易量)=流向實體的貨幣X使用次數

中國問題的關鍵是提高貨幣在實體領域的使用次數。

解決使用次數的關鍵:健全普享的社會保障體系,讓全民不需要再賺錢養老——敢花錢——消費會很自然的翻倍——中國製造的價值會很自然的翻倍——中國人的收入自然翻倍。簡言之,血液堆積在心臟是淤血,血液流向全民口袋,才是真正的國民財富。


政府不應該和老百姓一樣認為只有貨幣本身才是財富。老百姓享受產品與服務的總量,才是政府的財富。


高金波


貿易順差是指貿易過程中,己國出口多於進口,如中美貿易,對於中國來講就是貿易順差。貿易順差有一好處就是己國商品市場好,可以掙取很多外匯。相反,貿易逆差則是進口多於出口,即買進的多,賣出的少,如中美貿易中的美國。

貿易的順差逆差在一定程度上是國際市場調節的,一國的產品質量好價格低,便擁有很好的市場,對於生產國來講就是出口多,外匯掙得多。

但是如果貿易的順差逆差過大,並且順差國實行外匯管制,此時表現為政府非常有錢。同時按照匯率兌換出相應的本國貨幣投入國內市場,此時容易導致通貨膨脹。

相對國則面臨著政府變“窮”,面臨著財政赤字。


極端的貿易逆差和貿易順差通常是通過關稅管制實現的,比如設置關稅為低門檻出口,高門檻進口。此時,國外的商品因高額的關稅,而無法有效打開本地的市場,這樣本國居民不得不花費更多的成本來享受國外的服務。比如說高檔轎車、蘋果手機等等。

同時,本國出口增多,本國市場上的商品提供量減少,致使商品價格升高,也加重了本國居民的生活負擔。


歷史偷窺者


貿易平衡是最理想的國與國之間的貿易關係。貿易順差短期可以,長期的貿易順差就是允許別人長期用紙(錢)去換自己的商品和資源,是一種很缺心眼的行為,貿易逆差在貿易關係中可以理解為佔便宜一方,但這並不是一種可持續的貿易行為,如果非得從順差和逆差兩者中選擇,聰明人會選擇貿易逆差,用紙去換別人商品何樂而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