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無人零售,瑞幸咖啡未講完的第三個資本故事

在4月2日瑞幸咖啡自報22億元財務造假之後,網絡上各種分析、深挖、披露的內部的消息層出不窮,而這些與本文內容的關係不大,就不在這裡重複贅述了。

進軍無人零售,瑞幸咖啡未講完的第三個資本故事

不過有一點需要說明,對於消費者而言,喝咖啡還是喝茶,或是喝水。這是一個人本能的生理需要、和民族大義無關,不要動不動就上升到民族與國家層面,老百姓是喝水而已,扛不動民族品牌的這杆大旗。

不過,瑞星咖啡的出現確實拉低了國內咖啡市場的價格、更確切點說應該是拉低了"奶咖"市場的價格,老百姓省下來的錢,是實實在在能看得見的,至於瑞幸咖啡背後的商業目的不在消費者的考慮範疇,畢竟那是政府部門操心的事情。

另外,網絡上對於瑞幸咖啡口感評價最多的是像"刷鍋水",因為我沒喝過"刷鍋水",不清楚兩者口味相似有多少,就不發表意見了。

進軍無人零售,瑞幸咖啡未講完的第三個資本故事

如果有人拿星巴克和瑞幸咖啡對比口感的話,我覺得就像拿國足和印度足球相比是一個道理,都是半斤對八兩。

另外一個影響,就是對"中概股"的影響,對於這個問題只能說打鐵還需自身硬,瑞幸咖啡不是第一家,肯定也不是最後一家。在瑞幸咖啡之前,僅渾水公司就做空過17家中國企業,其中已有7家企業退市。

進軍無人零售,瑞幸咖啡未講完的第三個資本故事

言歸正傳,本期內容主要是和大家聊聊,瑞幸咖啡在資本市場還未講完的第三個故事,進軍無人零售。為什麼說是第三個故事呢,因為前二個故事大家已經都看到了。

第一個故事:是讓投資人相信,中國市場可以容得下兩個星巴克。無疑瑞幸咖啡就是那個最接近星巴克的公司。

第二個故事:是在奶咖之後,又推出小鹿茶繼續圈錢.......但很不幸的是,在今年1月8日瑞幸咖啡宣佈進軍無人零售領域之後,就遭遇渾水公司在1月31日拋出做空瑞幸咖啡報告,讓無人零售這個故事變成了一個未知數?其實用“無言的結局”能更貼切一些。

目前,無人零售行業被老百姓熟知的有三個方向:

1、無人超市:無人超市前兩年也被資本追捧,但因技術、產品價格等原因,目前只能說還停留在用戶體驗階段,當消費者的新奇感褪去後,購買慾望也隨即消失。

進軍無人零售,瑞幸咖啡未講完的第三個資本故事

2、無人貨架:而無人貨架也是比較奇葩的一個項目,目前已經被資本方放棄,之前的各種燒錢過後,只剩下一地雞毛。

進軍無人零售,瑞幸咖啡未講完的第三個資本故事

3、無人販售機:也叫智能販售機,因為機器技術相對成熟、即買即走的簡單形式卻存活下來。

進軍無人零售,瑞幸咖啡未講完的第三個資本故事

其實,瑞幸咖啡推出的"瑞划算"和"瑞即購"這兩款產品,都屬於無人販售機這個分支。瑞幸咖啡之所以宣佈進軍無人零售,你可以理解瑞幸咖啡的格局夠大,只是先推廣兩款無人販售機試試水。但~你也可以換個角度認為,只有餅畫的足夠大,才能讓投資人有信心,相信瑞幸咖啡不是在玩大家。

進軍無人零售,瑞幸咖啡未講完的第三個資本故事

瑞幸咖啡選擇無人零售這個故事真的非常好,為什麼這麼說呢?就拿推出"瑞划算"和"瑞即購"這兩款機器為例,目前無人零售領域只有無人販售機這塊活的還比較不錯,其次,細分出來的無人咖啡機,也是近兩年資本比較關注的領域。2018年日本“無人咖啡機“佔到“無人販售機”整體數量約3.5%,美國無人咖啡機佔比是4.1%。

進軍無人零售,瑞幸咖啡未講完的第三個資本故事

而且,無人販售機是一個投入資金大、收益慢、重資產、重運營的行業。這幾點與瑞幸咖啡之前不圖盈利,只求燒錢的戰略完全相符。更重要的是重金購買的機器設備(據說”瑞即購“一臺咖啡機,價格在17萬元),會變成的重資產,然後再把這些重資產抵押套現,利息用售賣產品的現金流去抵銷,這手牌打的好啊!但~從於資本市場來看,這恰恰是瑞幸咖啡戰略延伸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以無人販售機覆蓋線下門店無法涉及的區域,形成交叉互補。

最最主要的是,無人販售機這個領域看似高大上,其實背後就是一個大坑。為什麼說是坑呢?

1、無人販售機首先是硬件成本,基本機型(賣水的機型)都在2萬元左右/臺,咖啡機型略貴一些,基 本在3.5萬/臺以內。大家可能感覺這也不貴啊,如果後邊再乘於5000臺,10000臺呢? 目前無人販售機總數量低於5000臺以下,機器分佈超過10個城市(一、二線城市)的企業,如果沒有新的資金介入或是技術有顛覆性創新,結局基本就是坐等被收購或……

2、場地租金費用,目前除了企業辦公區域內不涉及租金費用。其餘像地鐵、商場、寫字樓、學校、醫院等地方都會有場地租金費用,以北京院校為例,每臺機器的年租金費不低於1萬元,如果後邊再乘於5000臺,10000臺呢?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加盟代理商的出現,主要是企業想通過代理商在當地的“社會關係”自行解決掉這部分費用,畢竟每一個點位對資本方來說,那都是錢。

3、線下運營成本,這裡邊包含倉儲的費用、運維補貨人員的費用。別小看這部分費用。之前好多融到錢的企業,在挺過前兩個坑之後,最終倒在這個坑裡。前邊兩個坑是明賬,企業可以直接算算,而線下運營有看不見的"暗賬",例如:一臺純售賣水的機器和一臺綜合機(零食、水)相比,因機器內在存貨量不同,產生的補貨次數也不同,補貨次數少人工運營成本會降低,如果後邊再乘於5000臺,10000臺呢?當然,這也要根據場景的不同,進行機器調整。

4、也有企業會把線下運營交給第三方管理,這個在企業運營初期或機器數量不多的情況下是可以的。但~如果想在無人販售機的行業裡做大做強,企業就必須有自己的運營團隊。至於為什麼,可以參考京東、以及堅決不做物流的阿里所推出的菜鳥網絡和丹鳥物流(不要問我丹鳥快遞是什麼鬼)。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一句話,無人販售機行業裡真正玩家真沒幾個。所以,瑞幸咖啡在"精挑細選"之後,高調推出第三個資本故事,以便給資本市場信心。沒想到,渾水公司的橫空攪局......不過,怎麼看都更像另一個局?

最後,無論是無人零售還是無人販售機,或無人咖啡機,這都是瑞幸未講完的故事,只是就目前來看,這個無人零售的美好故事,最後會變成"無人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