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曹丕父子,功成名就之后,为自己的家乡做了哪些贡献?

前言:

当时东汉末年行政区划分,全国共有十四个州刺史部,分别为司州、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益州、荆州、扬州和交州刺史部。

曹操和曹丕父子,功成名就之后,为自己的家乡做了哪些贡献?

谯(qiáo)县,是豫州刺史部的治所,相当于现今的省会级别城市,刺史部相当于现今的省份。

早在176年,谯县的上空出现了黄龙,时任光禄大夫桥玄问太史令单飏说:“这是何吉兆?“单飏回答说:“以后必有称王的人在这里诞生,不到五十年,还会有黄龙出现,天象经常和人事相应,这就是天人感应。”内黄殷登把这话默默记下来。四十五年后,殷登还健在。220年,黄龙又在谯县上空再现,殷登听到这个消息时说:“单飏的话,现在果然应验了。”

也就是同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受禅称帝,建魏国。

谯县(今安徽亳州),是曹操和曹丕的出生地。当时三国时期人才辈出,群雄逐鹿,在此地由曹操带出了众多名将和名士,比如曹氏嫡系家族的曹仁、曹洪、曹纯、曹休、曹真、曹丕、曹彰,夏侯家族的夏侯惇、夏侯渊、夏侯霸、夏侯尚,还有虎痴许褚等。

曹操和曹丕在功成名就之后,为自己的家乡谯县提供了哪些发展和政策支持呢?

一、分田地、办学校、修宗庙

曹操自从189年陈留起兵开始,就带着一帮亲兵,一直在外面南征北战,很少回到家乡。

到201年时,曹操已经占据了司州、徐州、兖(yǎn)州、豫州,并且在官渡以少胜多击败了袁绍。而后开始平定领地土,攻打刘备和龚都占据的汝南,刘备闻风而逃奔荆州刘表,中原大局已定。意气风发的曹操想着汝南距离家乡不远,于是在次年正月到达了谯县。

曹操和曹丕父子,功成名就之后,为自己的家乡做了哪些贡献?

曹操到达家乡后,在境内走了一圈,发现人烟稀少,竟然没有看到一个以前的老熟人,心中不禁感慨万分,凄凉之感油然而生。于是下达了命令:

《三国志》: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其举义兵已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

此为《军谯令》,作为曹操的一篇散文入选了《曹操集注》。

曹操对于跟随自己征战而牺牲的将士,下令为其修建宗庙,使后代能够祭祀自己的祖先。大力抚恤他们的亲属,由官府分封相应的田地和耕牛,并创办学校,配以专门的老师来教学。

二、免租税、迁徙人口

曹丕和曹植不同,曹丕出生在谯县本地,曹植出生在兖州东郡,曹丕对谯县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

(1)220年七月,就是在曹丕登基前的第三个月,当时的魏王曹丕率大军停驻在谯县,并在县城东面,建造戏台、设宴款待,犒赏六军将士和谯县的父老乡亲。

曹操和曹丕父子,功成名就之后,为自己的家乡做了哪些贡献?

在曹家故居,也是曹丕的出生地,门前立了个坛,坛前竖了个碑,题曰《大飨之碑》,由书法家钟繇篆额(zhuàn é,即在碑的上端,用篆书题写碑文的名称),弟弟曹植写碑文,书法家梁鹄书写,时称为《三绝碑》。

曹丕又下令免除了谯县二年租税。

(2)曹丕称帝后,从冀州迁徙人口五万户到河南,并把一部分人分到了谯县进行屯田,以充实谯县的人口,扩大其规模。

而后时任谯郡太守卢毓的建议:谯郡连年干旱,土地贫瘠,百姓穷困,上表请将之前徙居谯郡屯田的人民迁到北部梁国肥沃的土地上。曹丕不允许,觉得此举失去了自己建设家乡的本意,还把卢毓贬职为典农校尉。

三、改造成水军基地

曹操和曹丕父子,功成名就之后,为自己的家乡做了哪些贡献?

209年,曹操在赤壁兵败,以多打少还没打赢,觉得很难受,同时也发现以后在对东吴的征战中,水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于是决定立即重建水军。

他选择了自己的家乡谯县,作为水军基地之一,开始建造战船,操练水军。

仅仅过了四个月,一支新的水军,就组建了起来,粮草、人马也准备充裕了。209年七月,曹操亲率水陆两路大军,浩浩荡荡,由谯县开驻合肥,寻找时机,以再伐东吴,报赤壁之仇。

曹操和曹丕父子,功成名就之后,为自己的家乡做了哪些贡献?

对曹魏一方来说,最佳的水路进攻路线是从曹操家乡谯县集合水军,顺涡河(古名㳡水)南下,经淮河进入巢湖,再出进入濡须河,这样就能进入长江。而濡须河进入长江的地方,就是濡须口。

孙权清醒地意识到,如果濡须水口不保,长江防线就会洞门大开,魏军随时直逼都城建业。因此在212年,孙权一面迁都秣陵,一面派兵在东关修筑了濡须坞。长达40年的魏吴濡须之战由此拉开了序幕。

曹操和曹丕先后多次征伐东吴,都会在自己的家乡谯县停留,而后再领军到濡须口附近。

曹操和曹丕父子,功成名就之后,为自己的家乡做了哪些贡献?

曹丕在217年随曹操征伐吴国之时,看到军旅重振,情绪高涨,诗兴大发,撰文《浮淮赋》,“王师自谯东征,大兴水运,泛舟万艘,始入淮口,行泊东山,睹师徒,观旌帆,赫哉盛矣”。

四、升级为谯郡、陪都

曹操和曹丕父子,功成名就之后,为自己的家乡做了哪些贡献?

219年,曹操分豫州刺史部沛国的土地给谯县,设立谯郡,等于是扩充了谯县的实际领地。升格为谯郡,级别又上升一级,相当于是由省会城市直接变成了直辖市。

221年,魏文帝曹丕封谯郡为“陪都”,与许昌、长安、洛阳、邺城并称 “五都”。并建造了行宫。

225年,曹丕再次督师东征,行至广陵郡,皇后郭女王就留在了曹丕故乡谯县的行宫,等待曹丕大胜而归。

结语:

曹操一生都在为了理想而奋斗,从陈留起兵到统一北方,晋升魏公,很少回到家乡谯县,史书记载的仅有6次。倒是曹丕,相比曹操而言,更为重视家乡的建设,应该还是成为皇帝的原因吧,毕竟没有像曹操创业时那么艰辛。谯县—谯郡—陪都,一路的升格,也不愧是曹丕眼中的“霸王之邦“。

参考资料:裴松之《三国志注》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尊重历史、学习历史、借鉴历史。更多请关注“老马识途看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