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有一座山,跨越了地球6個緯度,4條經度

穿越了我國4個省,連綿800餘里

或許你還不知道這座山脈在哪

但你一定聽過它的名字

——太行山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如果是在50年前

這裡寸步難行

海拔1700米的懸崖峭壁

不到1平方公里的村莊

村民們世世代代從未走出過大山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而現在,崖壁上有了一條通天之路

長1200米,寬6米,高5米

連汽車都能安穩駛過

被列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這裡是郭亮村

和當地人用雙手鑄就的掛壁公路

這裡是太行山

也是中華民族發祥的中原之地

行路難!行路難?

那就鑿穿這絕壁,移走這大山,打通這天梯

中國的路,沒有一條是平凡的

而太行山的路,最能代表中國人的精神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沒有人會對太行山感到陌生

因為千年前愚公移山的破壁精神

百年間鑿石開山的人定勝天的信仰

戰爭年代保我華夏血脈的堅韌不屈

還因為太行山脈是中原大地的文化走廊

天下第一名剎嵩山少林寺

十三朝古都洛陽

氣勢恢宏龍門石窟

山河與歷史交相輝映,蕩氣迴腸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太行山,就是一個精神圖騰

以巍巍山姿橫亙在華北平原與黃土高原的交界

也流淌在中華民族的濃濃血液裡

每一山一石都閃爍跨越千年的壯美人格

每一個炎黃子孫都能在這裡感受到精神信仰和民族魂魄

先秦之人視其為“天下之脊”

是以地理高度衡量

現如今,太行山依然是天下之脊

乃我泱泱中華民族的鐵骨脊樑!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10月的太行,秋深了

此時的太行山,是火紅的

樹枝上高掛的柿子和山楂都已熟透

村民們的房前屋頂曬滿了玉米

透過五指楓葉,把無限秋色在險峰細數

走進絕壁上的農家,品嚐酸甜秋味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此時的太行山,還是金色的

在王莽嶺等一場雲海之上的日出

走過少林寺銀杏林,看秋風掃落葉

再去往悠悠的十三朝古都洛陽

聆聽鍾靈毓秀的山河古都裡歷史的迴響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太行如礪,黃河如帶,等是塵埃。

不須更嘆,花開花落,夏去秋來。”

過去的百年,是太行山的多事之秋

在那段烽火硝煙的崢嶸歲月過後

我們終於可以停下來

一攬這片山河的巍峨壯美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深入太行山腹地

縱跨河南山西兩省,深度感受「天下之脊」的魅力。

郭亮村——現實版“愚公移山”的村莊

掛壁公路——峭壁上開鑿的奇險公路

王莽嶺——不登王莽嶺,豈識太行山

嵩山少林寺——天下第一名剎

龍門石窟——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除了自然魅力,可徒步崖上人家,深入當地土著生活與文化歷史,以人文的尺度看太行。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01

發現·太行

√ 親手觸摸中國三大砂岩地貌之一的「嶂石巖地貌」

√ 穿越崑山掛壁公路精華段,以輕鬆自在的方式感受巍巍太行

√ 勇登太行雲頂,賞壯美日出(看情況自選)

02

尋味·人家

√ 在隱世古村拜訪《舌尖》主人公,品嚐片中美食

√ 品嚐始於唐代洛陽特色傳統名宴【洛陽水席】

√ 在山西王莽嶺農家親手製作《舌尖上中國》片中推薦的山西餄餎面和小凹饃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洛陽水席為中國歷史最久遠的名宴之一,以湯水見長,吃一道換一道,像流水一般,得名“水席”。

洛陽水席一共二十四道菜,葷素搭配、味道多樣,酸、辣、甜、鹹應有盡有,對選擇困難症患者十分友好。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1

Tai-hang Mountains

太行山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地理上人們習慣於把太行山分為北太行、西太行和南太行。《中國國家地理》說: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給了河南。我們的旅途,便是在河南境內的南太行展開。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郭亮村

沒有到過太行的人,很難理解萬丈石崖巍然陡立的震撼,而有著“太行明珠”之稱的郭亮村就在這絕壁之巔,1700米海拔之上。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這裡有著石磨石碾石頭牆,石桌石凳石頭炕,一棟棟石頭屋子坐落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別有一番山村情趣。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清涼寺鐘聲》、《走出地平線》、《舉起手來》等40多部影視片在此拍攝,郭亮村也因此被譽為”中國第一影視村”。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山崖峭壁上曬滿了紅紅的山楂

門前掛滿了黃黃的玉米

是當地村民在曬秋

2000多年來,絕壁頂端上的人們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唯一一條通往外界的“路”是在垂直巖壁上鑿出來的石階。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直到當地人硬生生在懸崖峭壁上鑿出了一條路......

掛壁公路

太行山,從遠處看,是一面巨牆,壁立萬仞,隔絕一切。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為了走出大山,人們懸掛天梯、開鑿石壁,愚公移山的破壁精神一直在太行山人的血液中沸騰。

1972年,郭亮村傾全村之力,終於鑿穿了這絕壁。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一條長1250米、寬6米、高4米,可以通行汽車的掛壁公路展現在了我們的眼前。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掛壁公路被國際上稱為“世界最險要的十條路”、“世界第九大奇蹟”。

從絕對高度約500米的懸崖上當腰穿過,近10米左右開一“天窗”,透光而入,“天窗”一字排開。

上罩危壁,下臨深淵,讓人驚魂駭魄,歎為觀止。裡面很窄,陡坡急彎,掛壁公路也被譽為“雲崖上的天路”。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夜晚的掛壁公路

一陣蜿蜒崎嶇之後,我們來到崖上人家附近的觀景臺,黃昏時分的夕陽會把崖壁照得金晃晃。伴著晚霞回程,夜晚的天空星星也逐漸出來眨眼睛。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王莽嶺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不登王莽嶺,豈識太行山。

王莽嶺的美是雄偉和震撼。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王莽嶺,是南太行的最高峰。

駐足王莽嶺,腳踩晉豫大地,抬眼便是雲霧繚繞的的巍巍太行。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在南太行之巔,在璀璨星空下,靜候清晨第一縷陽光,

雲海遼闊一直延伸到天際線,日出的光線柔和中帶著暖意。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2

Songshan Shaolin Temple

嵩山少林寺

我們來到《天龍八部》裡巔峰之戰的少室山。

走進,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禪宗發源地,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的少林寺。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這裡的一磚一石一牌匾都有故事。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據傳,康熙巡遊時題下了“少林寺”三個字;而軍閥混戰的大火,讓牌匾只剩下林字;後來一個自稱是懷素後人的書法家仿康熙的筆法修復了匾額;

少林寺重整時,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又再次題了“寺”字。這三個字各自成風,又渾然一體,令人玩味。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深秋的少林寺

紅牆內金黃的銀杏樹下,靜思禪意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鐘樓鼓樓

“晨鐘暮鼓”是寺僧起居和進行佛事活動的一種信號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達摩亭,又稱立雪亭

相傳這裡是二祖慧可侍立在雪地裡

向達摩祖師斷臂求法的地方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藏經閣藏書八百萬卷,是寺僧藏經說法的場所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塔林,位於少林寺西約300米的小山腳下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

○三皇寨

“三皇佑少林,中嶽再同斟。”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三皇寨因人們為了紀念人祖三皇(天皇、地皇、人皇)在嵩山一帶開天闢地之功而命名。

具有泰山之雄、華山之險、北恆之奇、南衡之秀等特點,以峰奇、路險、石怪、景秀聞名中原。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由三皇寨進,少林寺出。

在避開人流高峰的同時,還可以不走回頭路,

有更多的少林寺遊玩時間,欣賞最特別的少林銀杏和紅葉秋色。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3

Longmen Grottoes

龍門石窟

從雄偉的太行山上下來後,來到洛陽龍門石窟感受歷史的沉澱。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龍門石窟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

龍門山色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

白居易曾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龍門石窟跨越了多個朝代,被大規模營造達400多年,才有了這些書法、藝術、建築、宗教等寶藏。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凡到過龍門的人,都會被盧舍那大佛的博大壯美所震撼。

有人把盧舍那大佛比作東方的“蒙娜麗莎”,

細細端詳大佛那迷人的微笑,

不禁感慨盛唐一笑越千年,

彷彿那繁華和美好依然在眼前。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也許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大唐夢”,

龍門石窟中80%的造像就誕生於唐代。

仰望盧舍那大佛感受古人信仰的力量;

步入白居易陵園,在他的墓旁品讀千古詩篇......

行走在石窟中,彷彿打開了大唐盛世的城門。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龍門石窟南北長達1公里

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

碑刻題記2800餘品

「深秋之北」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太行山,巍峨壯美

“精衛填海”、“女媧補天”、“愚公移山”等

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都與太行有關,

但除了神話賦予的色彩,太行山更令人嚮往的,

是它如萬里長城一般,寬闊連綿的山崖,

太行山則教我們欣賞山的另一種美:

水平方向展開的雄偉!

——《中國國家地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