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读哪些书?这里有灵丹妙药

天堂是什么样子?

不知读哪些书?这里有灵丹妙药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有一个绝妙的回答,他说:“我一直认为,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样子。

没错,天堂,当是洗去了浮华,涤去了灰尘,没有焦虑,没有躁动,一片净土,一块圣地。

亲近书香,是抵达天堂的捷径,会让生活归于宁静、归于简单,让人生多一分质感、多一点厚度。

书籍是文明的载体,是智慧的结晶,是精神的家园。

阅读是一种高贵的信仰,因信仰,所以生敬畏心,敬达人语世的壮举,畏圣人醒世的言论。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同时,他还说“侮圣人之言”者就是“小人”。

对圣哲言论态度不同,其人格境界也判矣。

古人读书前都要焚香净身,端衣正帽,擦净几案,沏一杯清茶,然后端坐、拜读,所以文人的香炉、茶具也都成为文房雅器。

圣徒对宗教经典视为神圣,每每诵读都要举行仪式,顶礼膜拜。

所有这些,都是由敬而畏生,有了敬畏心,才能显示其价值,才弥足珍贵。

看吧,书架上一排排书后面,都是一个个隐居的智者。

且慢,不要急着推开那一扇扇门,拾级而上,凝神静气,心怀虔诚,方可叩门而问。

书籍之多,浩如烟海,穷其一生,所读之书,也就九牛一毛,沧海一粟。

不知读哪些书?这里有灵丹妙药

选择书籍,尤为重要

选经典。

经也,“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典者,大本大册之书。

这些作品,经过历史的沉淀,经过岁月的淘洗,如美酒一样越沉越香。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孔子仿佛一盏道德明灯,其所述《论语》已成为华夏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融入华夏儿女的集体人格,常读常新。

一睹庐山真面目,摈弃社交媒体,拒绝碎片化阅读;不畏浮云遮望眼,舍弃畅销书,远离所谓的心灵鸡汤。

选原著。

原著最真实、最鲜活,那些改写版本、通俗读本,固然对理论大众化、普及化有一定作用,但大多不得其要领,不体会其精髓,肢解了原有体系,分散了原有脉络,必须原原本本地学,领悟其真谛。

选元典。

古之学问,并未分科,学科剥离是随社会发展而出现。

唯其不分家,如文史哲,才能触类旁通,洞明练达。元学科是学科的学科,是知识的知识,是通往各学科的门户,一切由此生发。

从精读元典始,这样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不知读哪些书?这里有灵丹妙药

最是书香能致远。

但这是白驹过隙转瞬万里的时代,不经意就有多少经典流逝于指缝之间。

品味书香,要把握现在,追寻灵性的文字,以芳香点缀人生之旅。

深研文本,一字一句,一章一节,一篇一册,老老实实,细细咀嚼,如琢如磨,以慢求快,厚积薄发。

触摸历史,思接千载,置于历史坐标中,以历史的视角,追根溯源,判其师承,对接时代,薪火相传,品读那些有高贵血统的书,有脊梁的书,有文脉的书。

关注当下,转换视角,眷顾自然,心系苍生,反思社会,品读传递正能量的书,充满人文精神的书,体现人生智慧的书。

在品味书香中历练成长,追问人生,破妄开真,升华心灵,以知促行,诗意生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心之所存,天堂所居。心灵已邂逅书香,天堂的路说远也近。毕竟,我们已经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