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精准高效养蚕技术

精准高效养蚕技术,就是家蚕1~4龄采用人工饲料集中饲育技术,5龄采用漏空透气育技术,配套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蚕室环境控制。通过1~4龄采用人工饲料集中饲育,普通养蚕农户可实现“一星期”养蚕,因此也称为“一星期养蚕法”。它是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技术的阶段性成果展示,不仅有利于减轻养蚕劳动强度,实行分批饲养,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室具的利用率,而且有利于动员更多的农民参加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实践,进一步推进以人工饲料养蚕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养蚕技术体系的构建,促进蚕桑产业转型升级。

有利于动员更多的农民参加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实践,进一步推进以人工饲料养蚕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养蚕技术体系的构建,促进蚕桑产业转型升级。


【桑蚕】精准高效养蚕技术


A 物联网蚕室环境控制技术、B 1~4龄人工饲料育、C 5龄漏空透气育技术

1、1~4龄人工饲料饲育技术

(1)选择适合人工饲料饲育的蚕品种,如菁松×皓月;选用质量稳定可靠的家蚕人工饲料。

(2)饲育设施:采用饲料养蚕的蚕室应为专用蚕室,上有天花,下有水泥地面,四壁光滑清洁,便于清洗消毒;具有配套的专用养蚕用具,一般为叠式蚕具或蚕匾;蚕室配备有完善的加温补湿及除湿设施。

(3)饲育用具:备有人工饲料预处理所需的蒸笼或蒸饭车以及其他必要的用具,如鹅毛、蚕筷、饲料加工器(或饲料切割机)、装料袋、盛料盆、蚕网、塑料薄膜、焦糠等。

(4)人工饲料预处理、消毒与贮藏:

A 人工饲料预处理时期

1龄和2龄一般于收蚁前进行预处理,3龄、4龄蚕所用的饲料一般于2眠眠期和3眠眠期进行预处理。

B 人工饲料加水调制

配制的粉体干饲料加水约1.7倍,揉和均匀后装入保鲜袋内。保鲜袋规格为30cm×38cm,每袋装量3000g,厚度约1.5~2.5cm,擀平后用封口机封口。

C 人工饲料灭菌成形

采用蒸笼或蒸饭车蒸煮45min后取出,自然冷却,在即将到达常温时再擀压一遍。

D 预处理后的饲料保管与使用

预处理后的饲料如暂不使用,常温下可放置3~5天,也可放入冰箱冷藏室内(5℃左右)冷藏保存,可保存10~15d,用时先取出恢复到常温即可使用。

(5)消毒与防病卫生措施

小蚕共育前要按标准对蚕室蚕具进行全面彻底消毒。要求做到:蚕室打扫要彻底、蚕具清洗要干净、用药搭配要合理、药液配制要标准、消毒步骤要科学、药液喷洒要均匀、消毒范围要全面、消后管理要认真。药剂消毒一定要使用广谱的消毒药剂,如亚迪欣、亚迪康、漂白粉等。

采用人工饲料共育小蚕的共育室必须建立严格的防病卫生制度:严禁身体的任何部位直接接触预处理过的饲料,操作时必须配戴一次性手套;如果包装湿体饲料的塑料袋出现破损,一定要在露出部分1cm外切开扔掉,防止蚕座感染,饲料霉变;所有进入共育室的人员要做到换鞋入室;所有与共育无关的人员,不得随便出入蚕室。

(6)收蚁

收蚁时先撕开收蚁袋,将有蚁蚕的一面放在人工饲料上,让蚕自行爬到人工饲料上后,将剩余的少量蚁蚕,连同粘有卵壳一面上的少量蚁蚕,用蚕筷打落到饲料上。

(7)给饵

A 给饵方法:1~4龄均采用切条育。饲料只放置一层,不得重叠,1龄饲料间距0.3~0.5cm、2龄饲料间距0.5cm左右、3龄饲料间距0.8cm、4龄饲料间距不超过1cm。

B 给饵次数:收蚁时给饵1次;2龄、3龄、4龄饷食时各给饵1次。

C 给饵量:每张种1~4龄用粉体人工饲料干料23.90~26.50kg,其中1龄平均1张种(卵28000粒)用料量约0.56kg、2龄用料量约1.11kg、3龄用料量约4.44kg、4龄用料量约17.78~20.00kg。

(8)匀座与扩座

A 蚕座面积:每张种1龄蚕座净面积约0.24m2、2龄0.9~1.2m2、3龄2.4~3.0m2、4龄7.0~8.0 m2。

B 匀座:收蚁结束1~2h后,将蚕儿匀座。匀座时,将蚁蚕较密处的饵料和蚕儿用蚕筷一并夹起,放到蚕儿少的地方或四边。再将旁边没有蚕儿或者蚕儿很少的饵料用蚕筷夹起放到原来的饵料处,也可以另外放置新的料块。但蚕座四周一定要放置一圈空白的新鲜饵料。在2龄、3龄、4龄饷食后数小时,也用同样方法对蚕儿进行匀座。

C 扩座:人工饲料饲育的蚕儿食料期间一般不需要扩座,如蚕座过密,可将蚕头较密处的料条和蚕儿用蚕筷一并夹起放到蚕座四周,再在外周加一圈空白料。

(9)除沙

1~2龄饲料育期间不除沙;3龄、4龄分别于饷食后分匾时起除。

(10)蚕室环境控制

A 温度:人工饲料的蚕儿1龄蚕室的温度控制在29~30℃, 1眠眠中降到28~29℃;2龄蚕室的温度控制在28~29℃, 2眠眠中降到28℃;3龄蚕室的温度控制在27~28℃,3眠眠中降到27℃左右;4龄蚕室的温度保持在27℃左右,大眠眠中保持在26.5℃左右。

B 湿度:1龄期第1~2天蚕室的湿度控制在85~90%(干湿差1.5~2℃),第3d注意控制室内相对湿度,一般在80~85%(干湿差2℃左右);2龄期蚕室的湿度控制在85%左右(干湿差1.5~2℃);3~4龄蚕室的湿度控制在80%左右。各眠眠中降到60%左右(干湿差4~5℃)。

C 光照:采用黑暗光线饲育。

(11)眠起处理

见少量眠蚕后,经5~6h,发现大部分蚕儿已经入眠时,开窗换气排湿,并在蚕座上撒一层薄薄的焦康,2龄、3龄和4龄入眠后可以特制的隔离消毒剂进行止料。等到起蚕达到95%以上并向四周爬散时,为饷食适期。

(12)饷食

饷食前除2龄饷食外,先撒防僵粉,然后加网,在网上添加新鲜饲料。4~6h后,待起蚕上网食料后,提网除沙、分匾。

(13)5龄饷食与注意事项

5龄起蚕向四周爬散时,撒防僵粉,加网饷食。饷食采用偏嫩的桑叶,切成三角叶饷食;第2次给桑后提上层网除沙;初期的几次给桑应注意饲喂食偏嫩的桑叶,并注意控制给桑量。

2、大蚕漏空透气育技术

(1)每张种准备14-16条宽80cm、16个波峰、峰高为10cm的特制塑料折蔟。并准备1.4m长的尼龙绳若干或同等长度的小竹杆28根;准备12~14m长的薄膜、4根直径4cm以上的竹杆(具体长度视蚕室和蚕座的设置情况而定)及与薄膜相配套的聚乙烯编织布或塑料窗纱。

(2)蚕座构设:一般设置成南北向宽1.4m、长6~7m的蚕座两个,中间和两边各留30-50cm宽的人行道,蚕座四角分别叠放两块红砖高(约11cm),再在其上搁置竹杆,使之形成1.4m×6~7m的长方形框架两个;框架形成后在其内垫上塑料薄膜,将四边翻卷到竹杆上,薄膜内垫一层大小相等的聚乙烯编织布或塑料窗纱;也可根据蚕室或大棚的大小灵活设置蚕座。为便于单人翻蔟操作,亦可将小竹杆穿成的塑料蔟靠墙放置,人行道离墙一条蔟具,宽约90cm,中间放两条蔟具,宽约180cm,保持竹杆与人行道平行。

(3)移蚕处理:移蚕前在蚕座内先撒一层新鲜石灰粉;用塑料薄膜网将饷食后的大蚕均匀移放到蚕座内。要一次性放足蚕座面积。移放时应把发育相同的批次集中放在一起;先给适量桑叶,待基本吃完,检查蚕头分布均匀后,将两侧用1.4m长的尼龙绳或小竹杆固定好的塑料折蔟横放蚕座内,调匀波峰档距后直接在蔟上给桑。

(4)饲育管理

A 给桑:每日给桑两次,一般在早晨和傍晚进行。盛食期注意补叶。

B 缩蔟:在五龄第三日应把折蔟两侧的塑料绳或小竹杆从1.4m收缩到1.2m固定,使折蔟较为直立,增加峰高,不仅可以提高漏空透气的效果,而且可以防止蚕座变形跨塌。

C 翻蔟:从实施该饲育技术的第三日开始,每日在给桑前将塑料折蔟连蚕带沙倒翻一次,使上面的残桑撒到折蔟的下面。翻蔟时动作要迅速。1人实施操作时,手握折蔟两端进行侧翻;2人实施操作时,分别于折蔟两端,手抓折竿四端,进行侧翻。

(5)防病:每日喂叶前用一次新鲜石灰粉,阴雨多湿时避免喂湿叶,并交叉使用石灰粉和防僵粉。

(6)上蔟:见熟1%后,将构建漏空透气蚕座的折蔟移走。见熟5%时,用市售蜕皮激素2ml(50 ±5mgβ-蜕皮激素)加水2500ml喷桑叶,供25000头蚕一次食完,确保熟蚕齐一。8-10h后将方格蔟平铺于蚕座上,让熟蚕自动上蔟。等熟蚕爬足数量后,将蔟具拿起,进行室外预挂,然后再放上新的方格蔟,直至熟蚕全部上蔟为止。

3、物联网蚕室环境控制技术

首先,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信息通过GPRS网络传送到网关,网关一方面通过GPRS网络将数据转发到控制器,控制器根据配置的目标温度、目标湿度等自动控制相关设备的开关,同时控制器也将开关状态等信息反馈给网关;另一方面,网关通过GPRS网络将各个参数传输到网络平台,平台的后台软件将数据写入数据库,网络平台通过IE交互界面将数据显示给用户(此时网关实现移动通信网络和无线传感网络两个异质网络之间数据的无缝交换和传输);同时用户也可以通过平台向网关发送开关设备、配置等指令,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操作。

二、应用前景

1.投入

(1)种苗费用:江苏省蚕种所提供蚕种1张种53元。

(2)饲料费用:每张种用粉体饲料20kg,10元/kg,共200元。

(3)水电费用:折合每张种约10元。

(4)其他费用(消毒用药、薄膜等):折算每张种50元。

2.产出

平均每张种产茧42kg,45元/kg茧,张种收入1890元。

3.收益

扣除投入,每张种收入1577元。


【桑蚕】精准高效养蚕技术


三、推广案例

江苏省蚕种所自2011年开始,联合如东县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探索推广小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通过几年努力,先后形成了《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规程》、《家蚕小蚕人工饲料饲育技术规程》和《家蚕1~4龄人工饲料饲育技术规程》,为示范推广精准高效养蚕技术奠定了基础。专家组牵头建立“如东县饲料养蚕技术示范基地”和“如东县饲料养蚕示范基地”,以丰月蚕业专业合作社和吴家陵蚕业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在河口镇关口村、河口镇中天村、丰月镇月河村、栟茶镇陈湾村、马塘镇沙庄村、掘港镇六总村等地建设高标准蚕室42座,从实施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开始,逐步推进人工饲料养蚕实用技术应用工作。几年来,累计实施小蚕人工饲料共育10700张、实施精准高效养蚕2244张,示范了家蚕全龄人工饲料饲育,人工饲料养蚕已经成为如东蚕桑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目前,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在示范区的普及率已达100%,精准高效养蚕技术普及率达到了85%,特别是在“如东县饲料养蚕技术示范基地”和“如东县饲料养蚕示范基地”实施的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不断创造我国人工饲料养蚕新记录,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吸引了周边地区以及全国各地的蚕桑同行前来观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