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中被刪減的“五臺山會見高僧”片段,實在可惜!(四)


因篇章較為偏長特多更幾章,這是第四篇。)

智玄大師放下茶碗,說:“施主上山並非為了佛理修證,有事不妨道來,貧僧雖老學無成,念句阿彌陀佛卻還使得。

於是,丁元英把“神話”、“扶貧”的來龍去脈以及已經做的和將要做的向智玄大師簡要講了一遍,並且著重解釋了主觀上的“殺富濟貧”和文化屬性思考。這顯然已經不是簡單的市場競爭,也不是簡單的扶貧,而是基於一種社會文化認識的自我作為。

智玄大師聽完之後沉思了許久,說:“施主已勝算在手,想必也應該計算到得手之後的情形,勢必會招致有識之士的一片聲討、責罵。得救之道,豈能是殺富濟貧。

韓楚風隨口一問:“那得救之道是什麼?

「天道」中被刪減的“五臺山會見高僧”片段,實在可惜!(四)


這一問使智玄大師突然怔住了,頓然明白了丁元英“殺富濟貧”的用心和討個心安的由來,

說道:“投石擊水,不起浪花也泛漣漪,妙在以扶貧而命題。當有識之士罵你比強盜還壞的時候,責罵者,責即為診,診而不醫,無異於斷為絕症,非仁人志士所為,也背不起這更大的罵名。故面,責必論道。”

丁元英說:“晚輩以為,傳統觀念的死結就在一個“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薩、靠皇恩…總之什麼都行,就是別靠自己。

這是一個沉積了幾千年的文化屬性問題,非幾次新文化運動就能開悟。

晚輩無意評說道法,只在已經緣起的事情裡順水推舟,借英雄好漢的嗓子喊上兩聲,至少不違天道朝綱。”

韓楚風來五臺山之前只知道丁元英要拜見高僧大德,少不了談經論道,卻並不知道丁元英拜佛的具體目的,直到這時才完全明白。

「天道」中被刪減的“五臺山會見高僧”片段,實在可惜!(四)


智玄大師說:“以施主之參悟,心做心是,何來討個心安呢?

丁元英說:“無懺無愧的是佛,晚輩一介凡夫,不過是多遠的救世主識幾個字的嘴上功夫,並無證量可言。我知道人會罵我,我以為佛不會罵我,是晚輩以為,並非真不會捱罵。大師緣何為大師?我以為是代佛說話的覺者。”

智玄大師略微思了一下,說:

“貧僧乃學佛之人,斷不可代佛說話,亦非大師。得救之道自古仁人志士各有其說,百家爭鳴。貧僧受不起施主一個“討字,僅以修證之理如實現照,故送施主四個字:大愛不愛。

丁元英雙手合十給智玄大師恭敏行了一個謝大師!

(因篇章較為偏長特多更幾章,諸位看官如果喜歡勞駕挪步看看其餘幾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