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讀:家長怎樣培養初中階段孩子的共情能力?

初中階段孩子的共情能力是指在與教師、父母和同伴的交往過程中,初中生理解和感受對方的情緒情感,併產生相同情緒情感體驗的能力。該共情能力是初中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支持系統,它存在著差異性、準確性和共通性等方面的特點,是初中生交往能力的核心。初中階段是孩子情感培養的關鍵時期,初中階段共情能力的培養對於孩子學業的提升,個性的形成和社會適應性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家長必讀:家長怎樣培養初中階段孩子的共情能力?

一、初中階段孩子共情能力的內涵

初中階段孩子的共情能力是指在與教師、父母和同伴的交往過程中,初中生理解和感受對方的情緒情感,併產生相同情緒情感體驗的能力。該共情能力是初中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支持系統,是初中生交往能力的核心。初中生交往的主要類別有師生交往,父母交往和同伴交往。因此在初中生共情能力的培養過程中,也存在著師生共情能力、父母共情能力和同伴共情能力的培養。其中,師生共情能力的培養是初中生認知能力的支持系統;父母共情能力的培養是初中生生活體驗和社會適應的支持系統;同伴共情能力的培養是初中生合作能力和競爭能力的支持系統。共情能力作為初中生的認知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合作競爭能力的支持系統,伴隨著初中生的身心發展。具體而言,初中生共情能力存在著差異性、準確性和共通性等三個方面的特點。

家長必讀:家長怎樣培養初中階段孩子的共情能力?

首先,初中生的共情能力存在差異性的特點。初中階段是人發育的第二個高峰期,生理系統迅速發育並逐漸成熟,同時心理系統的成長速度存在個體差異。這種差異表現在認知速度、認知範圍、情緒發生和意志品質等方面。比如初中生在和教師或父母交往的過程中,出現獨立意識強,叛逆或不好溝通的現象。承認初中生共情能力的差異性是培養初中生共情能力的客觀基礎。

其次,初中生的共情能力存在準確性的特點。初中階段的孩子情緒情感非常豐富,能迅速體驗和預測交往對象的情緒情感併產生相應的反應。共情能力是準確推斷他人特定想法和感受的能力。共情準確性是推斷他人特定想法和感受的能力。初中生共情能力的準確性是初中生共情能力培養是否有效的關鍵。

再次,初中生的共情能力存在共通性的特點。共情能力作為交往的核心能力,包括認知、態度和行為三方面的內容。具體而言,認知是共情能力的前提,是辨別情緒,採擇觀點的能力;態度是對對方情緒是否滿足自己需要的體驗;行為則是共情發生後情緒的外在表現,包括語言表現和非語言(動作)表現。只有這三個方面達到一致或共通,才能形成共情能力。然而,初中生的共情能力經常出現三者分離的現象,三者分離是一種虛假共情。

二、初中階段孩子共情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初中生的共情能力是學業成績重要的支持系統。人的成才需要操作系統和支持系統,操作系統是以智力為基礎,支持系統則以情緒情感為核心。學習是因經驗的獲得而引起的認知、情緒和行為上持久的變化過程,學習是操作系統和支持系統共同作用的結果。在初中階段,共情能力對學業成績的影響十分顯著。父母教養方式中接受因素對學業成績有顯著的預測力;同伴積極關係對學業成績有積極影響;師生關係中親密性和衝突性對初中生學業成績具有較強的預測力。反之,良好的學業成績對於初中生自尊水平,自我效能感,自我概念的形成有顯著的相關性。

家長必讀:家長怎樣培養初中階段孩子的共情能力?

其次,初中生的共情能力是初中生人格發展的關鍵和基石。人格是指一個人對自己、他人、集體和社會未定的態度和慣常的行為方式。初中生生理迅速成熟和心理幼稚之間發展速度的不平衡,導致人際交往中共情能力欠缺。表現在對自己的慣常方式中出現的偏差有:自我意識強烈,唯我獨尊,狂妄自大;對他人的慣常方式中出現的偏差有:求全責備,兩極思維,人際交往缺少界限,好江湖道義等等;對集體的慣常方式中出現的偏差有:道德感和理智感缺失;對社會的慣常方式中出現的偏差有: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混淆,存在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傾向。在初中階段,通過共情能力的培養,能有效避免上述極端性格形成。而對初中生進行有針對性的人格教育是初中教育的核心和關鍵。

再次,初中生的共情能力是初中生走向社會的前提。教育要使新生一代適應現有的和未來的社會。當今社會處在快速發展的階段,社會生產方式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變得複雜多樣,生產組合要素和組合方式更加靈活,分配方式更加多樣化。初中生對社會的共情能力代表著未來社會的創新能力,而處在巨大變化中的社會對初中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適應未來的社會必須培養初中生對社會發展方向的認知、態度和行為。只有通過共情能力的培養,消解負向情緒,抵制不良誘惑,區分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才能科學有效地促進初中生成長和成才。初中生共情能力對於初中生學業成績、人格發展和社會適應有著重要影響,同時影響著初中孩子是非觀念、道德標準、審美情趣的形成。未來社會既需要有知識有文化的一代新人,更需要理想遠大、心境開闊、具有創新品質和敢於競爭的勞動者。初中孩子只有提升共情能力才能擔當未來社會的建設任務。

家長必讀:家長怎樣培養初中階段孩子的共情能力?

三、初中階段孩子共情能力的培養策略

首先,父母的培養策略深刻影響著初中生共情能力的發生發展。作為父母要堅持平等民主,去“自我中心”的觀點。父母的共情就是指家長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感知孩子的情緒情感並分享孩子的經驗。父母要堅決摒棄傳統的主客體之間的教育關係,即以父母為中心,將孩子當作教育的客體,控制慾望強烈,這樣很難走進孩子的內心。正確的做法是從孩子的立場出發,感受孩子的情緒情感,分享孩子不成熟的經驗,理解孩子的態度和行為。建立主體間民主的教育關係,平等地對待孩子。要培養初中生的共情能力,作為父母,還應該保持教育敏感性,抓住教育時機,形成教育機制。作為父母,要善於感知初中生情緒情感的變化,培養自身教育的計劃性和預見性,即父母要能夠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並及時有效溝通解決。具體而言,初中生經常產生情緒變化,父母要允許並理解孩子各類情感的存在,特別是負向情緒;面對孩子的困惑、問題和缺點,首先要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信任、理解和包容。在孩子接納的前提下,初中孩子和家長才可能出現共情。初步共情後,家長不要評價事物的對錯而是積極分享孩子的情緒和情感,然後給孩子提出善意的建議,引導孩子正確做事,正確做人。

家長必讀:家長怎樣培養初中階段孩子的共情能力?

其次,同伴交往中共情能力的培養策略。同伴交往是初中生共情能力形成的重要影響因素。在同伴交往中,角色互換策略對初中生共情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角色是任何人交往特定社會結構形成的社會地位,對角色的認同就意味著對角色背後規則的理解。角色互換就是將自己想象成對方進行思考、感受和採取行動,是初中生共情水平理性化的過程。除了平等民主,去“自我中心”的策略和角色互換策略,對於初中生而言,還可以採取感統訓練策略、情境討論策略和敘事策略等。只有尊重初中生的情緒情感發展的規律和理解初中生的成長環境,有針對性提升初中生的共情能力,才能使初中生更好地成長和成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