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元买了一斤多古钱,大家来看看,这是捡漏了吗?

前几天,在闲鱼网上发现古钱币一宗,价格59元包邮。卖家说是筒子钱开出的,因品相差而低价出手,多是宋钱,夹带少许清钱。

59元买了一斤多古钱,大家来看看,这是捡漏了吗?
59元买了一斤多古钱,大家来看看,这是捡漏了吗?

从图上看,是真币无疑,因价格确实便宜,就毫不犹豫的买下了。正如卖家所言:当废铜烂铁来卖的,废铜一斤也二三十元了。我的交易原则是:价格足够低时,即使买到假币,也没多少损失。于是,此时不必犹豫,立马拍下就对了。

然后,就是几天的等待。终于在昨天下午拿到货了,称了一下,毛重一斤半,东西够份量。拆开包装后,见到了实物,跟网上的图片一样,没有一枚假币,马上给卖家好评。

当然,其中有不少破损的。这就对了,因为一分钱一分货,这个价格算来,平均一元钱两枚古钱币,能买到好品吗?所以,在俺看来,不但不亏,这还是捡了大漏了。

儿子也喜欢古钱,康熙乾隆还是烂熟于心的。见到这么多古钱,高兴的不得了,也过来挑选。钱文模糊,看不清怎么办?很快,儿子端来了水盆,开始帮俺洗刷。

59元买了一斤多古钱,大家来看看,这是捡漏了吗?
59元买了一斤多古钱,大家来看看,这是捡漏了吗?

狗狗也绕着转来转去地看,莫不是闻到了千百年前的历史气息。

“爸,这个是元什么通宝?”

“元丰,丰是繁体字。元丰是苏东坡生活的时代,说不定苏东坡摸过这枚钱呢!”儿子喜欢诗词,也喜欢苏轼,所以我这样对儿子说。

“这个呢?”儿子又问。

“宣和通宝,这是篆书。这枚是熙宁,宁是繁体,隶书。”我特意在地上写出宁的繁体字,让儿子学会。

“这是政和通宝,楷书和隶书都有,对钱还不少呢!”我说。

“郑和也有钱吗?”儿子奇怪的发问。

我知道,儿子误会了,便拿给他看。“看见了吗?是政和,这是宋徽宗年号,而非明代的人物郑和。”儿子见了,晃然悟焉!“哦!原来这样。”看来,郑和下西洋太出名了,而年号政和却不为人知。

详察这一百多枚古钱,多是治平元丰天圣景德皇宋政和崇宁……等等宋钱。最大的一枚是熙宁重宝,直径4厘米开外。钱文有隶书行楷,也有篆文。无论形制还是书法,都证明了宋钱的美观,即使残损币,却也透出残缺的美。看到儿子洗刷古钱的认真劲儿,我想到济公说过的一句话:擦去铜锈佛光照,脱胎换骨变成宝。呵呵!这也算是废铜一堆变成宝了。

59元买了一斤多古钱,大家来看看,这是捡漏了吗?

另外,还有几枚开元通宝,儿子见了,说历史上学过开元盛世。我说:“对呀!这就是唐代的钱,不过唐代的钱都是这种开元通宝,不一定是开元年间所铸。当然,也许这枚就是开元盛世所铸,也许李白使用过它,也许白居易使用过它,一切皆有可能呀!”儿子听了,不置可否,于是更加喜欢唐代的开元钱。

在这堆钱里,还有康熙乾隆道光咸丰光绪等清钱。儿子突然发问:“爸!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那时候铸过钱吗?”听到这一问,我竟拿不准了,只好说:“应该铸了吧?只是现在存世太少,你能寻到就发财了。”其实,满清入关前铸币情况,我并不了解,只能暂且搪塞一下了。以后有空再上网学习一番吧!

这些古钱的数量有点大,有些锈蚀严重的还得用小刀轻轻的刮,唉!看来今天是洗不完了。我劝儿子说:“先泡在盆里吧!明天你还得上学,后天就考试了,拿到好的成绩才是硬道理。等放了暑假,这些古钱让你慢慢研究。”

儿子放下了刷子。我把洗好的古钱拿在手上欣赏,欣赏宝蓝美锈,欣赏旷世书法……

59元买了一斤多古钱,大家来看看,这是捡漏了吗?
59元买了一斤多古钱,大家来看看,这是捡漏了吗?59元买了一斤多古钱,大家来看看,这是捡漏了吗?
59元买了一斤多古钱,大家来看看,这是捡漏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