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捡漏”于汉超?!你伤害的将是社会的守法共识

于汉超当街涂改机动车号牌"成为当下舆论热议的话题。他因这一违法行为,被广州警方依法处以罚款 5000 元、行政拘留 15 日的处罚,驾驶证记 12 分。广州恒大俱乐部也发布公告,对严重违反"三九"队规的球员于汉超给予开除处分。

至于于汉超突然"脑短路"做出如此愚蠢行为的原因,恐怕只有他自己清楚。但无论什么原因,都不是他违法的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驾驶证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收缴,扣留该机动车,处 15 日以下拘留,并处 2000 元以上 5000 元以下罚款。"

作为一名成年人,于汉超既然违了法就要承担应有的责任、付出相应的代价,这一点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特别是其身为一名公众人物,除了舆论的谴责、法律的惩处,于汉超多年累积起来的公共形象也必然严重受损,"代价"不可谓不大。

也因为知名足球运动员的身份,于汉超的身上凝聚着公众更多的关注和情绪。对于业内人士来说,"敬业、勤奋、刻苦"是于汉超在球场上的标签。然而,在国人的朴素认知中,职业精神向来是与守法立德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这种价值判断的逻辑很简单:如果一名球员严重违背了法律,背弃了社会公德,那么球踢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球场讲求规则,球场之外,更要遵守法律法规。足球运动员的一举一动,牵系着球迷深切的情感和社会公众的期望。值得注意的是,于汉超被开除的消息刚刚爆出,就有一些网友谈论起其未来去向,甚至传出多家球队等着"捡漏"的不和谐音,这样的一种现象和心态显然与当前的舆论环境格格不入。

这个时候就想着"捡漏",看似是在为于汉超的前途着想,其实无益于他反思并记住这个教训,最终是害了于汉超,更伤害了整个社会的守法共识。

法治,说到底是一种公共信仰。而这种信仰是建立在:人,无一例外受法律约束;违法行为,无一例外应该依法惩处。如果在实践中,有些人的违法行为从实际效果来看是得到好处的,那么这样的存在,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它污染的就不只是水,而是水源了。

"捡漏"的想法对于个别球队来说,或许会有暂时的经济收益,但设若这样足球"劣币"最终成功驱逐了"良币",一个健康的球市规则将被破坏了,那么,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将深受其害,也终将付出远远高于此时"收益"的巨大成本。

这种深远而巨大的伤害,甚至也终将降临到于汉超头上,更何况个别想"捡漏"的球队了。

而最大的受害者将是整个社会的守法共识和多年形成的良好法治氛围,而这些恰恰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温琼)


分享到:


相關文章: